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消除“三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浅析消除“三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教学 思想政治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热情不高的现象,从三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多种职能融为一体的教学观,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公安院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警察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但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一个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本身存在着与当代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与我国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择选趋向和新时期青年学生心理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形成了种种不正确的心理所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哲学观点,我认为,搞好公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在正确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应有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针对各种不良心理加以正确引导,有效地消除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解决动因不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不仅要担负起传授科学知识,宣传社会主流思想的重任,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塑造其崇高的道德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死学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效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多种教育职能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进而消除“无用”心理,提高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自觉性。

分析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无用”心理。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学好专业无关,与成才进步无关,与个人前途无关,往往是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滋生这种心理因素,除了受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像从前那么受重视的影响以外,还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全部教育职能紧密地结合起来,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有直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部继承人类以往历史全部智慧的结晶,概括了一切科学发展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且,还具有区别于自然科学的鲜明的阶级性和高度的革命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但具有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思想觉悟的职能,而且还具有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职能。这一点是学生在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的。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因,才能表现出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来。然而,事实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职能的统一性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甚至有所偏废。其主要表现是重知识的一般性灌输,轻能力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培养,往往只把应付眼前考试作为学习的惟一目的,认为将来走向社会有用的是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得好与坏无关大局,忽视了解决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只满足于会背几个名词、概念,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解决周围的现实问题。由于忽视多种教育职能的综合作用,使学生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对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效应,学习热情自然高不起来。当然,要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多种职能作用。进而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修课,不断增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自觉性。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种职能作用的层次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多种职能作用,既相互依存,又具有层次性。从总体上说来是按照知识、能力、觉悟的逻辑序列发展的。.通过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传授,逐渐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发生变化,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掌握其科学的方法论,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辨识能力、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使抽象的世界观不断充实具体内容,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种职能作用,搞清内在联系,把握规律,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将三者融为一体,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其次,要经常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人才能力培养的职能作用。公安院校的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初步的,既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也缺少实践机会的情况下,要使其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人才能力培养的职能作用,首先是靠教师经常大量地灌输这一思想。讲清道理,启发开导的同时,用活生生的事实说理,增强学生的信服感。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人才成长的潜在能量是无穷的,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终生受益,这一点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再次,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培养与检验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的良好环境。把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其科学方法融为一体,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方法去认识分析实际问题,尤其是现实的、周围与自己直接相关联的问题,促使他们在不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地将其转化为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会尽早认识到,认识与改造世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

第二、要善于针对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与特点施教,进而消除“畏难”心理,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信心。

分析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二,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着“畏难”心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施教有关。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理论教学的方法还不适应。一切具体学科都是研究有限事物的,多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则不然,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用定义、概念、原理、逻辑、范畴等反映真理的,具有抽象性、思辨性和非实证性的特点。因此,决定其教学方法也不是直观的、实证的,而是抽象的、论证的。应以推理、论证的方法为主。但由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还不很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实践基础,理解能力不强,又是刚刚开始较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再加上学习往往是从抽象的名词、概念开始,学生还没有完全放弃中学时期那种死记硬背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很容易产生一种畏难情绪。随着这种心理的加重,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由此可见,强调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施教,对于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树立和增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一是要把精辟而抽象的名词、概念“细化”,讲清记忆要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名词、概念较多,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教学中要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的学习方法,力避死记硬背。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通常情况下应采取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把既抽象又严格的概念通过分解具体化,并讲透丰富的内涵,加深烙印点,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二是采取恰当地选用大量的具有理性与感性认识相统一的事例,先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理论论证,上升至理性认识。这里要注意把握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要避免怕学生听不懂,把抽象的原理简单地还原成直观的经验事实,用事例堆积代替理论论证,造成学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问题,也要克服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上来就搞理论论证,造成强加于人的现象。

三是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和多次修改,是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从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并将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一步探讨和改革教学路子和方法,较好地把握教学程度,处理好系统了解与重点掌握,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避免以简单机械取舍或是浓缩的办法向学生灌输,造成嚼不烂、吞不下的状况,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消除“厌倦”心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分析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三,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着“厌倦”心理。学生学得勉强,教师教得乏味的问题比较普遍,令人担忧。“厌倦”心理的产生,除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外,与我们的教学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有些内容甚至同现实相悖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在:没有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偏重历史讲的多;引人现实内容少,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把不断出现的新理论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原理同发展的理论融汇起来,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惟书施教,回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最敏感而在教材中找不到直接答案的问题等。这些既脱离社会现实,又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必然使学生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对不上号,产生陈旧过时的错误认识,根本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伟大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立即走出脱离实际的“误区”,是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另外,也与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教学枯燥乏味有关,教师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原始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听、抄、背、考”的四个环节上兜圈子。本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就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学方法、手段呆板,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可见,努力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对于克服枯燥乏味的弊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的关键。我认为,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主要应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讲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并且保持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它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认识,教学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历的主要阶段向学生交待清楚。从而让学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基础,而这个理论宝库中又增添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伟大的理论贡献。充分认识到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而决不是静止的,更不存在陈旧过时之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学生坚信,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必须首先树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信念。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发展的科学来讲授的同时,要旗帜鲜明地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丰富发展与那些“过时说”的本质区别,以免造成误解。

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时代感。除了要统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外,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在一定时间内,全面教学改革暂时顾及不到的问题。教学中要自觉地、经常地充实现行教材与现实问题联系不紧的有关内容,以解决教材更换周期长与改革年代新理论、新情况出现快的矛盾。要善于把握住学生们普遍关心,但又找不到“合拍”答案的问题,并将这些巧妙地贯穿到教学中,及时给予解答。以避免由学生的好奇心容易制约理性分析的弱点而产生疑点积累,最后形成某种偏见。

三是要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力争先于学生提出具有时代感的命题,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不可顾虑怕讲错而避开不讲,这只能加重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但又十分自信自己观察思考能力的青年学生的矛盾心理。

四是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历史跨度较大,知识范围较广,要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讲好这门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变“注人式”为“学导式”,强调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既改变教师独占讲台,一人讲大家听的“一言堂”做法,多采取讨论式、对话式、讲座式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都进人研究探讨问题的“角色”。要适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或请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搞一些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感。要进一步改革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重点突出思维及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加强新疆地方文献工作 为开发西北建设新疆服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人偶大造型小班建构活动教案 小班建构区活动教案(大全8篇) 专业快递退网申请书范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