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

浅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

小编:

摘 要:如何正确运用权力是当代国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许多关于权力制约思想独特深刻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学说,为无产阶级国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有利于我们加强对当代执政者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执政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关键词:权力;马克思主义;制约;政治文明;

实现权力的有效运行和制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廉洁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思想的基本内容

权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可以理解为一方支配另一方的力量。一般来说,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利两种。权力具有权威性,能使对象服从,因此,权力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朝两个方面起作用。”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有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约机制。马克思政治学认为,国家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同权力联接在一起。在原始社会,国家没有形成,氏族组织的机关主要职责就是处理公共事务,因此它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尊敬和拥护。阶级和国家形成后,国家权力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统治和压迫劳苦大众的工具,并凭借它所控制的各种资源获取私利。这样一来,国家机关就成为既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吸取社会血脂的寄生虫。对于剥削阶级旧的国家机关,马克思一直抱着十分严厉的批判态度,他分析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国家机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②,是一个“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肌体”③。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关把国家权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功能,当做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工具。因此,马克思曾指出:“每一种共同的利益,都立即脱离社会而作为一种最高的普遍的利益来与社会相对立。”④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作为执政党,如何正确使用国家权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权力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本源,是权力的所有者。所以,是否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一切剥削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从历史上看,巴黎公社尽管短短持续了七十二天,但给无产阶级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因此,巴黎公社废除常备军和警察,代之以人民的武装,人民“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⑤;为了防止国家机关由“公仆”变成主人,公社领导成员必须由普选产生,随时可以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等等。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这些措施是将“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肌体。”⑥在巴黎公社,权力不再是获取利益的工具,国家公职人员变成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公仆”,特别是实行普选制后,权力不再为个别人所利用和垄断,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和社会基础。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对待和运用国家权力的阐述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第一次提出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应是“社会公仆”,防止他们滥用国家权力,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基本内容

权力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共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任何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权力的作用,但不受约束的权力必定会导致腐败。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保证权力正确的运行。从权利制约的历史发展来看:

第一,权力相互制衡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作为英国近代分权理论的奠基人洛克,他提出:“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应把国家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联盟权。这个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的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或以任何权力做后盾,都不能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⑦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思想,他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⑧应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所提出的分权制约理论在当时是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它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诉求和愿望。而且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根据权力相互制衡的分权学说,建立了议会、政府和法院“三权分立”制度。

第二,在不同的时期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经指出加强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性,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从巴黎公社以来的共运史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建立起国家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但由于国情不同,绝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时指出,巴黎公社是“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因为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⑨为了使新生的苏俄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列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关于权力制约思想,他认为,首先要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列宁在谈苏维埃政权如何抵制官僚主义毒害时,特别强调了人民监督的重要性,他指出:“正是苏维埃同劳动‘人民’的亲密关系,造成一些特殊的罢免形式和另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这些现在应该大力加以发展。”⑩列宁认为,要使无产阶级国家机关的工作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通过讨论、检查、批评、检举,甚至罢免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监督。其次要扩大民主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列宁认为,苏维埃一切权力是属于人民,人民有罢免、选举、参政议政等基本的政治权利,应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他说:“现在有一种使苏维埃代表变为‘议会议员’或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必须吸引全体苏维埃代表实际参加管理工作来防止这种趋势。”1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注意权力的正确运用,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避免党员干部滋生腐败思想,要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员纪律性,并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员教育,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屏障。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理论家的阶级局限性,只能从表面对国家权力制约来达到维护自身阶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则着眼于从人民权力到国家权力,体现了人民性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土壤的监督机制思想显然比分权制衡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当然,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继承了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资产阶级理论家、思想家权力制约学说的合理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滥用权力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苏联20世纪30年代期的肃反运动是滥用国家权力的典型例子,它直接造成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和群众无辜遇害和社会政治恐怖。同样,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政治迫害、冤假错案也是部分政治野心家滥用国家权力的真实体现。可见,即使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国家权力,加强对权力滥用的监督和制约,也可以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党的性质、宗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求党必须合理运用国家权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健全法律制约机制,用法律手段制约权力。权力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法律来推进和维护,只有健全法律制约机制,才可能从制度上做到权力监督的有法可依。具体来说,需要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各制约主体之间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制约机制。首先,应该加强权力监督立法工作,特别是实际迫切需要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要尽早出台,用法律的力量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次,要根据实际修订现有的权力监督的法律和法规,修订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权力监督制约法规,把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加强全民参与机制,将群众监督贯穿于监督机制始终。新时期以来,我党的制约监督机制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设立了党内监督、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督体系,这对于广泛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权力运行,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监督方式可以多样化。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群众组织、新闻采访、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具体来说,如政协和民主党派、人大代表、共青团、工会、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通过网络、报刊等传媒途径的监督。其次,坚持人民群众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的有机结合。在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有效监督的途径是通过对人民享有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的实际运行实现的。因此,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政治权利,使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目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具体来讲,首先,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荣辱观。克服一切庸俗的权力崇拜观,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从权力制衡与监督上看,要广集民智,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因此,新时期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要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发挥人民的主导性,让人民有效地监督国家权力,将“人民性”这一根本原则贯穿于整个监督和制约机制始终。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事管理中党员队伍管理现状及解决途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承诺书(3篇) 数据库创建心得(实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