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初探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法初探

小编:

"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选择,它将深刻的内容和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事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路径和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实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把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讲课时只侧重理论讲授,采取“满堂灌”、“注人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要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率低的现状,除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进行改革之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当代青年心理特点的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深刻的内容和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剖析典型事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水平。

(一)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他们能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分析或与他人的讨论,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诠释、分析案例。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信息沟通,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并在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实施案例教学更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

(二)缩短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教学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因此,提高理论教育的效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真正感到“管用”,关键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力求做到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案例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体现这一原则的有效选择。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学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出发,把社会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通过展现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用自己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并设身处地地作出反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探寻案例中的因果关系,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启发、碰撞,会拓展学生已有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教会大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体现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方法论在当代显示着实践价值与理论魅力,如何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改造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主旨之一。但是,在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却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其被淹没在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中,让位于基本结论的传授与考核,没有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应有的吸引力。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模式,通过模拟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四)优化大学生的合作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团队合作更有利于竞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机会并不多,一般都是停留在引导或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则不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要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有分歧和争论,继而逐渐养成一种聆听和尊重他人想法的良好品质,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增进团体合作,促进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路经

(一)根据教学目的挑选案例

案例选择得当与否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改革开放的经济形势来挑选素材。这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I)针对性:案例要符合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明确给学生什么和应教给学生什么。

(2)典型性:应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社会影响力较大、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使他们从中深受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启发性: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理解及接受能力,案例不能太难,使学生因知识积累不够而无从下手;也不能太易,没有一定难度,答案学生一猜便知,就会降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学生甚至没有兴趣讨论,这就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4)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所以案例要紧扣时代主题,涉及社会发展前沿的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同时,还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必要的加工:如,讲“中国的对外开放”时,引入“特区之路”;讲“下岗再就业”时,引入“四零五零计划”就能补充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案例选择恰当,学生就感兴趣,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准备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应提前I周布置案例,并将讨论的大概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考虑;学生以10—15人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案例,领会其中的含义,找出主要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分析讨论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要有倾向性的提示或结论,应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或辩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直觉思维。案例教学并不重视寻找标准答案,关键是看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及思路。因而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以不拘一格,答案可以不强求统一。在讨论中一旦出现认识模糊或偏离主题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控制辩论的主题,澄清模糊认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完整的认知,促成讨论。教师不但要协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而且还要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补充相关知识,并适当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讨论节奏及时间。

(三)做好点评和总结

点评和总结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肯定有创造性的见解,把模糊的认识引向正确的一边,对案例讨论中不够深入的方面要进行补充。其次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加以鼓励,特别是对于平时不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更应予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切中要害的点评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提升理论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落实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案例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与学生所担当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担当的角色有所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教师的任务是权衡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关系,考虑所选案例涉及的问题、原理、代表性等。在讨论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把握讨论方向和时间进度,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的角色是“演”。学生的任是做好课前准备,查阅与案例相关的参考资料、准备讨论发言提纲等。课堂上学生是讨论的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当然,只有在课前认真准备的学生,才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理解教师的意图并有所收获,如果作为主体的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则教学就不会达到理想效果。

(二)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对于促进教学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法虽然形式上较为死板,但它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准确的抽象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案例教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讲授法的弊端,但它只能通过案例推导出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传统讲授的关系,取长补短,优化组合。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转向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