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在思维发展处再造数学

在思维发展处再造数学

小编:

新授课即时再造:抓住学生思维“闪光点”

传统数学新授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的思维和学识给学生画了一个圈,学生只能在这个圈内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

比如新授课《组合》。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一般以书上的例子分析讲明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讲清组合定义及组合数公式。课程以演绎、归纳、推理为主要形式,将知识构筑于严密的逻辑网络里。整个教学过程由老师包办,学生“掌握组合的知识,学会运用”即达到目的。但是这种系统化(非零散)、阶梯化(非跳跃)、线性化(非间断)的数学式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生为本的课程再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学习,感悟、交流、发现、质疑,思维不受教师和课本禁锢,自由发展。

同样是新授课《组合》。我将课型定位为“生成生长课”,教学目的随之再造为“探究组合定义及组合数公式的生成,让学生在掌握组合知识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我提前一天布置了“前置研究”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答案,并指出两个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1:从语文、数学、英语三本书中,任选两本送给甲、乙两名同学,每人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2:从语文、数学、英语三本书中,任选两本合成一组,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课堂则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活动事先都是未知的。我在课后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整理“课堂纪实”,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经历了“发现”“碰撞”“猜想”“验证”“质疑”“应用”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思维能力发展的生长点。

以生为本再造数学课堂,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和能力。同时,学生能力成长了,思维开放了,就需要教师有更娴熟的高中数学知识和更强的指导能力,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课程即时再造。这要求教师对“闪光点”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对学生思维提升规律要拿得准,课程哪里需要再造,再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处理得当,否则事倍功半。

复习课升华再造:帮助学生思维“穿糖葫芦”

复习课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归纳总结能力成长、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以生为本的课程再造,教师参与把握的部分小,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丰富深刻的自主学习;复习课知识点容量大,且以巩固旧知识为主,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知识空间中,发掘出新的教学财富呢?

根据这样的实际,我将复习课再造重点放在前置问题设计上。比如高二年级《立体几何》复习课的前置问题设计就经过四次再造。

第一种前置设计:教师精选12个大题,让学生先做,后课堂讲评。

这种前置设计整合知识,突出重点,初步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并且实行“先练后讲”,有了生本课堂的雏形。

第二种前置设计: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自选三道选择题、两道填空题、三道大题,经教师审阅重组成一套复习试题,先做后评。

这种前置设计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课前探究、课上感悟,教师在学生先学先做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提升。

第三种前置设计:以长方体为模型,让学生变式自选或自拟三道感悟题,在课堂上先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质疑、探究,教师适当点评、提升。

这种前置设计让学生简单进入,通过自主感悟、小组交流、班级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到不简单的效果。生本课程再造前置问题“简单”进入、效果“不简单”的特色初现。

第四种前置设计:“与正方体的对角线有关的问题”提前三天布置,让学生课前探究,课堂提升。

【与正方体的对角线有关的问题】

第四种前置设计“小立课程”,以根本、简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容易进入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与教都不受思维的限制,可任意添加条件,只要与正方体对角线相关即可。学生在思维开放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进而收获思维无限发展,实现“大作功夫”。

这样进行的《立体几何》复习专题课,效果让我震撼。学生分析、证明思路非常清晰,技巧和方法使用得当,知识点涵盖广泛,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这节课被同学们称为“穿糖葫芦”:对角线好比那根糖葫芦杆,穿起一颗颗“对角线变式糖葫芦”。这一“穿糖葫芦”的过程正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升华的过程,而教师对于前置问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课程升华再造成“生本课”的过程。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前置研究“变形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个人文明礼仪手抄报 个人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2篇)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