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适宜性评价策略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适宜性评价策略

小编: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美术活动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情趣,还能在参与评价过程中学习同伴的优点,取长补短。但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适宜性,即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情景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从而释放幼儿的创作潜能。

一、观察为先,满足个体,积极评价

在幼儿的作画过程中,总有个别的幼儿在作画技能掌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不能画出物体的基本结构,这就需要我们随机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在模仿教师的作品中巩固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激发下次绘画的兴趣。有一次,小峰小朋友在画一架在空中飞翔的飞机,画面上除了灰蒙蒙的一片,只能隐约看见一架飞机的轮廓,我走过去轻声的问她:“小峰,你在画什么呀?”旁边的晓东马上插话了:“老师,他画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难看。”其他孩子都笑了。小峰回答:“我在画飞机呀,可是遇到了乌云,乌云把飞机遮住了,所以看不清楚了呀。”看到画面上的一团黑色,我终于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于是我说:“接下来雨过天晴了,你再画一架在阳光下快乐飞翔的飞机吧!快乐的飞机的机舱要大点……”同时我还给了小峰技能上的指点,当看到小峰快乐地拿起画笔,在另一张纸上画上了一架线条流畅、色泽明快的飞机时,我看到了小峰脸上的自信和快乐,同时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同伴的一致肯定,孩子们画画的积极性更高了。

通过对不同层次幼儿作品的有效评价,不仅让幼儿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作品,也在评评说说中学习了同伴作品中的优点,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全程关注,适时引导,分段评价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慧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与创造力,并不会自觉地凭空产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美妙的、能引起他们情绪激动的情景,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激发、唤起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而产生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孩子进行适宜地评价。

1.活动开始阶段的肯定鼓励式评价

良好的开始是美好结果的前提,美术活动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或表情、手势等自然地对幼儿所表现的兴趣,积极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保持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美术活动“我要上小学”中,小卡因没有被老师请到回答说说他心中的小学的问题而不开心,教师及时观察注意到小卡的情绪变化,马上给予小卡机会,并对小卡的回答做出了肯定的评价,使小卡在活动中失落的情绪烟消云散,回复了愉快的好心情,后面的构思创作环节也显得更加地轻松和愉悦。

2.活动过程中的关注回应式评价

随着《指南》的进一步落实,孩子美术教学活动的发展更加注重对美术活动过程的引导和评价,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情况,一方面要捕捉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引导。如发现有的幼儿在活动中碰到困难难于表达或者游离于活动之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重新激起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对其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活动任务按时完成。比如:在美术活动《我长大了……》,小西表现了自己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给病人打针的动作,但是不知道如何用画笔正确表达,老师发现后,先是及时地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肯定评价,接着在征得小西认可后给予了合适的指导,而且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了小西的表现,并针对她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进行即时性的评价,小西的整个作画过程始终处于积极自信的情绪状态,并能一反常态地改变往日半途而废的状态自始至终地完成作品。

3.活动结束前的正面欣赏式评价

美术活动结束环节往往会被称为是最适合作品评价的环节,但是在这个环节进行评价时,要避免片面评价或者专挑短处评价,多从正面肯定,慎用批评性评价。例如:在美术小组合作活动“快乐的长颈鹿”欣赏评价环节,老师请大家对各小组设计的长颈鹿进行评判。平平小朋友发现超超设计的长颈鹿与同组小朋友事先商定设计的内容不相符合,于是,他先对平平设计的图画进行了肯定,又提出了跟预想内容不符合的意见,在征得超超同意后一起来设计修改图画。这样一来,超超设计的图画不但更漂亮了,而且获得了同组小朋友的肯定,增强了自信心的同时,更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

三、满足兴趣,形式多样,多元评价

幼儿阶段的孩子还多以关注自我为主,在美术作品评价时,孩子们往往只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而对于同伴的作品却很少关注,这样不利于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分享和提升。为解决这个现状,教师应创设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多角度、多种形式开展评价活动,抓住幼儿好奇心的特点,吸引幼儿评价的目光,从而提高幼儿评价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进行的游戏式评价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美术活

动的结束环节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评价,既能充分调动幼儿评价的积极性,又能让美术活动借助游戏的载体,让幼儿对美术作品重新充满想象力,感受美术作品的无限魅力。

2.故事导入进行的结尾式评价

采用故事的形式结尾,是一种快乐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比如,幼儿创作画《可爱的小动物》,在引导启发幼儿讨论、绘画出各种动物后,让幼儿讲述一段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可以是教师讲的故事,也可以是幼儿自己根据所画的小动物之间的联系创编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的了解,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更激发了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搭建平台进行的展览式评价

教师在完成对幼儿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必要搭建一个让幼儿互相交流欣赏美术作品的平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绘画《美丽的菊花》,教师在引导幼儿写生菊花的基础上,让幼儿完成自己对不同形态、不同角度的菊花绘画作品的基础上,在延伸环节组织幼儿开展一次“菊花会”,一边播放轻松的音乐,一边品尝菊花茶,一边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审美体验,让孩子们在心底激起对菊花优良品质的美好祝愿。

4.互动交流进行的分享式评价

幼儿喜欢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使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比如:在昆虫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班级主题墙创设“奇妙的虫虫世界”,不定期地展示班级中幼儿绘画表现的昆虫作品,请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把不了解的昆虫名称和特点,通过向绘画者本身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对昆虫的进一步了解。这样互动交流式的评价方式,使幼儿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创作欲望,增强了自信心。互相欣赏作品、互相学习也有效促进了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通过开展故事、游戏、展览等多种评价形式,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评价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同伴的作品,积极参与了美术作品的评价活动,提高了自身的评价水平。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关注着幼儿已有的和潜在的发展,

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实际情况,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便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观察、了解幼儿提供导向性的指引,促进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构建小学英语互动生成教学模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湖州滨湖街道重大项目 湖州滨湖街道工作计划(大全5篇) 最新农业项目合作意向书汇总 2023年暑期实践日记(大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