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析社会诚信的构建渠道

论析社会诚信的构建渠道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诚信;市场经济;构建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经济转轨阶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面对社会诚信的缺失,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这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一、前言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论这个社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它都需要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处。尽管东西方社会在文化、宗教.道德伦理观,价值取向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但在社会诚信平台的构建上有其趋同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只有社会诚信体系的孕育和构建上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并使之逐步完善与健全。从而使社会诚信平台健全个人诚信素养提高,继而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诚信构建的现实需求

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诚信的缺失与信用危机的出现已成为一个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商业欺诈.学术造假、信用低下和行政腐败等等。究其原因,敝以为:

1法规滞后与制度失衡

现阶段,各种法律法规都处于建立和完善中。为保证国家经济的有序发展和转轨,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法律和法规,而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因此,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来促进市场行为主体.公众行为规范之诚信意识的形成。

与此同时,整体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至今尚未形成各级政府对市场管理的具体规则各不相同,而且随意大,使得人们对长远利益的预期难以把握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有利于诚信选择的制度环境难以形成,虽然早已明确市场应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各级政府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在追求政绩利益的驱使下地方保护.区域封锁,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职权使得诚信者得不到激励,不诚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2.经济转轨的适应性症候

当前的中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脱胎而来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市场化后,市场经济行为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凸现,政府的指令、行政干预职能逐步弱化政府信用逐步从经济中退出代之以企业信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信用尚未建立,于是导致了社会信用危机的产生。

市场经济是一种特定的经济行为在给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会泥沙俱下。在人们的是非判断不明、诚信素养不高时市场经济行为摘疾的负面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背离也使得经济生活中的非诚信行为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扩散和蔓延。

3.社会道德与诚信教育的失当

受特定文化意识的影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欲望往往不能真实地表达,思想受到禁锢,说谎献媚者得宠受封,真诚守信者被贬遭罚这种生活环境和现状压抑和扭曲了人们的诚信意识。

在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将诚信与道德教育政治化,弱化诚信意识,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意识形态上的忠,而忽视个人行为操守上的诚,从而导致了人们行为上的表里不一,言不由衷,言而无信。

4.社会示范群体的缺位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在制度与法规保障的前提下需要有能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的行为群体或个体规范自身的行为作为表率,如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政府官员对普通群众,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而事实上在近几年反腐倡廉过程中所披露的案件显示,各级政府和党政干部在其示范作用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如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直接为某些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保护,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等。

5.社会财富分配差距扩大

由于社会行为个体所凭借的自然地域.社会资源.学历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环境的差异性,使得社会财富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这种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低收入群体增多,社会保障系统的贫乏与不健全,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与安全恐惧心理。由此滋生出仇富行为企盼社会财富的均衡与再分配道德沦丧诚信价值迷失,企图通过胁迫、欺诈,巧取豪夺,擞取不义之财。

6.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滞后

诚信是伴随着商品交换出现的,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制定规则提供诚信的行为规范,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道德品行。如果说欺诈行为是一种自然的欲望,那么以资本形式出现的市场即市场经济就是对这一欲望的一种节制.调整和规范化。从历史逻辑上讲,诚信是现代市场社会发育的最末环节,而不是一个起始环节。诚信的构建绝非朝夕之功,因为支撑诚信关系扩展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包括与契约有关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交易规则.市场组织等等市场制度在内的‘’支撑体“。“支撑体”的发育总是漫长的现代主要发达国家为构建商业诚信原则付出了数百年的努力。

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刚刚从计划经济的禁锢中走出来并不规范人们认识这种基于社会行为个体而非政府行为的诚信对社会乃至经济的影响力的概念尚不明晰限制和阻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进程,政府对社会诚信体系平台构建的滞后客观上加剧了社会诚信的缺失。

三、社会诚信的构建渠道

1.加快社会诚信平台的制度建设规范政府法制行为"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政府组织习惯于以政代企.以政府的资信代替企业的信用.客观上造成了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信用基础薄弱。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也必然走向信用经济、政府为解决企业信用问题.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使市场经济行为由无序化竞争走向有序化竞争成为可能,也为信用行为的记录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范。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

在我国尽管形诸于文的法律体系已经存在.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经济行为主体的法制观念淡薄.政府行政干预的余荫尚存.行政执法不力或行政不作为。而致法律的刚性的制度约束乏力.放纵和默许人们去做背离伦理道德的事情。对失信者的惩治力度小.其失信成本低,而诚信者的利益和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保障。因此.政府必须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加大执法惩治力度,净化社会道德风尚,弘扬诚信精神。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政府行为依然必须存在于宏观经济层面.市场调节机制在微观层面起辅助作用。政府应将自身角色转变为仅仅是市场经济统筹规划协调者,宏观经济调控者,公益者和制裁者。

2.拓宽社会道德与诚信教育渠道.提高社会群体素质

国家和社会群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社会道德与诚信教育的普及与经常化。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在强化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政府应从诚信的基础性道德教育开始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利用学校、企业、社区、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信用道德培养和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行业培训.加强各行各业的诚信道德教育引导和培养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程度的社会评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培养公民的诚信观念,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将传统的诚信思想继承、改造和发展,使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全面导入诚信教育,不仅仅在职业教育中,而且在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导入诚信教育,从而提升全民的道德水准,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渐转化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增进诚信教育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3.增进社会示范群体道德诚信修为,强化榜样的力量

政府必须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树立社会示范群体,广泛宣传社会诚信行为.努力营造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来引导、教化社会行为主体。

尤其是,政府应是最高层的示范群体,因此必须极大的提升政府自身的诚信度。身正影不歪,各级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给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起示范作用,确保自己诚信地履行政府职能。孔子在《论语》中就深刻地阐释了诚信在为政中的重要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7一各级政府应恰守诚信的伦理道德准则,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民讲真话做实事,严格兑现自己的诺言,坚决杜绝各种虚假浮夸之风。

政府在制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时,必须做到所制定的游戏规 则是正确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决不能制定和维护让老实人吃亏,让失信者升官发财的市场规范和利益导向机制。

在提升政府的诚信度的过程中政府还应做到使自己的政策保持着应有的连续性而不能朝令夕改.诚信的建构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环境越不确定.人们就越追求短期利益,非诚信行为就越有了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就减少.即市场主体之间重复搏弈的可能性就降低.市场主体就会更多地放眼于当前利益.甚至于不惜采用非诚信行为获取自己的私利。

4.调整和改进社会财富分配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春秋初期的管仲说:“仓康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说:一个人要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懂礼貌,知道德。三百多年后,孟子也说“民无恒产.斯无恒心.既无恒心.放僻邪侈,救死不赡,奚暇礼义一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个人修养需要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这些观点是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一论和马斯洛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一论相吻合的。中国近十多年来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基尼系数达到0.47说明贫富差距过大。要做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能无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尽管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有历史的、体制的、个体行为的差异等原因.但政府必须统筹考虑在市场经济行为中消除市场经济中的垄断行为.调整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倡导和维护公平竞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免除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促进就业.缩小低收入群体的规模,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当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越高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程度就高。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先富起来的群体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鼓励投资办企业、事业,疏通财富捐赠渠道并加强监督和管理,要用政策引导他们建立起社会责任,营造公开透明的良好社会氛围。研究和落实先富带后富的有效实现方式,切实缓解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此为社会的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5.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共享诚信网络平台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网络平台.形成一个通用的互通和共享的公用信息平台,解决社会交往中信用信息缺乏与不对称,降低市场的风险水平。

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银行信用等级、纳税状况、参加社会保障状况、守法状况、商业信用状况等。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应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如职业、收入、学历、家庭财产、社会地位及道德品质、司法信用、经济信用记录.如存贷款、还贷、纳税及其他信用交易情况等。这些信用资料数据库可以通过与工商、质监、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和银行系统的信贷信息等资料来实现共享。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析科学实验中的修辞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有效课堂提问策略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6篇) 司机续聘申请书(优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