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浅析

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浅析

小编:

【摘 要】丧葬仪礼习俗是裕固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裕固族的丧葬仪礼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迁有借助自我革新促进民族发展的内因驱使,也有兼蓄其它民族文化和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外部因素。内外因相互影响,共同促使裕固族丧葬习俗的变迁。

【关键词】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原因

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小民族之一,有1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逐步形成了裕固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其中,丧葬仪礼习俗是裕固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裕固人生厚养、死薄葬的孝道观,也体现了裕固人肉体亡、灵魂存的生死观。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域和民族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各种观念、习俗在交流、在融合、在兼蓄并受,裕固族“焚而葬之”①的丧葬仪礼习俗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迁。变迁的主要特征是,程序的从简从快趋势;宗教因素的随机性趋势;汉化程度加大的趋势。究其变迁的原因,有裕固人借助自我革新促进民族发展的内因驱使,也有兼蓄其它民族文化和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外部因素。本文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的丧葬仪礼习俗的变迁为例,浅析促成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

一、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内部因素

一般认为,适应、强迫、传播,都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但从本质来讲,它们仅是外因,民族自我意识才是促使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源动力。所谓民族自我意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内容:“第一,它是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的意识。第二,在与不同民族交流的关系中,人们对民族生存、发展、权利、荣辱、得失、安危、利害等的认识、关切和维护”。②

当代裕固族的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回纥到撒里维吾尔再到裕固族,从强盛兴旺到颠簸流离再到安居乐业,纵横几百年,其间,观念在交流、文化在交融、思想在包容,逐渐形成了今日之裕固族的民族自我意识,即民族感情强烈但不盲目排外更不狭隘、文化传承坚定但不自我欣赏,更不固步自封。

作为肃南裕固族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明花乡主要有安、白、杨、贺、钟、妥等姓氏人构成,分属亚拉格家和贺郎格家两个部落,共同的居住环境、生产结构和语言习俗是他们秉持共同民族意识的基础。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明花乡裕固人的民族自我意识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县属其它乡镇相比,明花乡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境内为沙漠和半干旱地貌,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弱,无矿产资源,人均收入偏低,但是该乡重教崇学蔚然成风,群众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人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改善自然环境、创新民族文化、改变个人命运的意识。在这种求新、求变意识的支配驱势下,他们一方面尽力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的学习、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这是民族自我意识力量的自然释放,是明花乡裕固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革新、自我弘扬、自我发展。这种力量表现在丧葬礼仪上,就是要把其中不符合时代要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些旧观念、旧做法剔除掉,主动实行有意识的适应性变迁,逐步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丧葬礼仪,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自我意识是裕固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源动力。

二、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外部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在裕固族丧葬文化变迁过程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是裕固族丧葬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裕固族自古就是我国的草原游牧民族之一,牧业是大多数牧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生产生活资料的获得上,对畜牧业的依赖很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因长期超载放牧,肃南县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畜牧业生产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发展,裕固族地区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发展农业、林业、工业等其他产业,逐步改变了从前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9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已在自治县经济中占有了一定比例。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使裕固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极大。20 世纪末,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明花乡的部分青壮年外出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就业,他们在接受经济发达地区提供的工作、技术学习机会的同时,既增加了个人的收入,也逐渐接受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价值观念。经济的发展为丧葬文化变迁提供了条件,汽车、摩托、手机等消费品已进入越来越多地裕固家庭,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同时,当地的丧葬习俗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比如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过去最费时费人的报丧,现在只要拨打几个电话,消息很快就能传到亲戚朋友当中。过去二、三天才能到的路程,现在只需2-3小时即可到达。

(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采借与整合

“文化选择行为的对象是多种文化可能,而各种文化体系间必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内在特质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普遍存在可称为文化间的异质性。相对于某一民族传统文化,外来的文化或文化事象即是异质文化。”③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直接与外界接触的物质层面具有最多的与异质文化系统接触的机会。文化的借鉴吸收和相互融合也从物质文化层面展开。

肃南县西部地区的裕固族基本上与汉族处于杂居状态,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吸收和文化采借现象普遍存在。东迁以后,汉文化就开始流入裕固族文化的每一个细节,裕固人不仅学会了汉语,一部分人还学会了农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其他文化以更加强势的状态携带着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等文化内容,大量介入裕固族社会,对裕固族民族文化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影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及其他文化传播渠道越来越严密地包围裕固人的生活,不同地域汉民族的文化环境、生活内容、行为规范及价值标准进入更多裕固人的视阈。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异质文化的传播,激发了裕固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再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重新界定和认识这些外来的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其他文化,从而相应的产生了或接纳,或抗拒,或犹豫的不同行为结果。外来的、先进的传播手段在广度和深度上促进着文化整合的进行。除大众传媒推介外,民族间的互动也是一种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裕固族人以外出就学、务工、婚嫁等方式进入周边汉族地区和北京、兰州等大城市中的人口逐年增加,他们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不仅通过民族间的互动逐渐得到改造,而且通过探亲、返乡等多种方式将大中城市和周边汉族地区的居住、饮食、服饰等各方面的文化带回裕固族地区,影响和改变着家乡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在丧葬礼仪方面,汉文化中的丧葬礼仪和观念渗入到裕固族人的丧礼之中,如“藉草枕块”等自《周礼》而留传下来的丧葬礼仪日渐被裕固人所接受,将汉族“藉草枕块”习俗整合为“籍毡枕块”,用羊毛毡代替干草,保留了汉族枕块的做法。又如,迁坟、立碑(或玛尼杆)、祭奠死者时焚烧纸钱、清明上坟等现象的出现,等等,都是受以汉族为主的其它民族丧葬习俗影响的表现。

(三)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政策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直接影响社会变迁,既可以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有力的环境,又可以限制或束缚社会的发展。”④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使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在经济扶持、政治地位、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较之汉民族更宽松更优惠的政策待遇,特别是地处边远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享受了更高一级的优恤照顾政策。优厚的民族政策,使裕固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靠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倾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不断出现新的局面。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带来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在裕固族地区人们的生命仪式活动的意义和条件已经改变。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科技兴农的推动下,年青人更热衷于学习科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的标准渐趋多元化。这些变化的背后,也有国家政策的正面疏导、法规的强制约束导致的习惯的再培养。

当然,除上述主要原因外,促使裕固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自然环境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多种因素的变动以及相互间的制衡共同促成了裕固族丧葬习俗的变迁。

注释:

②熊锡元.“民族意识”初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3):第31-33页.

③毛颖.当代民族文化变迁中文化选择的外部动因[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第89-94页.

④缪自锋.裕固族文化仪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千里眼 奥迪未来车型vs.宝马未来车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书记述职(大全7篇) 医院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实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