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历史古装剧说起

从历史古装剧说起

小编:

近日,《芈月传》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历史演绎版的古装剧一直承受着各方褒贬不一的评论,在播放期间,街谈巷议,话题无《芈》不欢,谈资以知《芈》为荣。

《芈月传》的红火,离不开《甄执》的铺路,作为姊妹篇,自然备受关注,也让演员孙俪的演艺事业锦上添花。区别在于,《甄执》的原著小说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芈月传》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讲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的一生传奇经历。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并未完全虚构,观众们的吐槽之一就集中在剧中的历史漏洞。比如,芈月与黄歇的故事一直被人诟病,两人之间的年龄差不符合史实。再如,剧中的商鞅是生前受刑而死,而历史中商鞅的车裂之刑是死后处刑的。还有,芈月和春申君两个人都是历史上出现的人物且有详细史料表明两人的年代,但是《芈月传》剧组硬生生地将两个人物进行了“穿越牵手”。其实,面对观众用历史挑刺剧情的质疑,只能奉劝说看电视不可太过当真,观众不必过于死磕,毕竟电视剧不是史学教材。作为一部定位于历史传奇的古装剧,《芈月传》为了能有逻辑地串联起故事人物与其他史实,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难免要进行艺术渲染及加工。

作为一名法律人,自然对剧中出现的法律人物情有独钟,尤其是商鞅。商鞅变法的故事流传千古,不仅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而且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商鞅的“法治”主张,是对传统思想的一次严重挑战。一直以来,刑罚惩治不是王者提倡的方法,圣明的帝王总是先用德来教化人民,不得已采用刑罚。商鞅变法,遭遇的障碍来自方方面面,其中,王公贵族的阻挠自然不用多说,此外,还有的障碍是来自民众,即“民曰不便”,老百姓也反对过,认为不习惯。商鞅的改革不仅仅触及制度层面(改公产制度为私有制度),而且涉及到群众心理、社会心理、政治心理。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秦朝的法令越来越严密,但仍然有人起来反抗,而汉高祖攻入咸阳后,废除秦朝的全部法令,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老百姓们也愿臣服。

何种方式是治理国家的最佳选择?诸子百家,众说纷纭,已然成为一个历史话题。但必须承认,商鞅通过变革,使当时的秦国一下子富强起来,且继续引领历史的整体政治路线,从这一点来说,商鞅是成功的。

无论是历史古装剧,还是史学资料,历史总能够吸引许多人的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历史本身的魅力,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令人产生荡气回肠的快感,另一方面则出于功利的心态,以史为鉴,历史总有相似的地方,对于成功而言,历史的规律和经验不可忽视。历史的内容离不开人和事,因此,围绕如何修身、如何济世的话题自然备受青睐。

其实,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并不陌生,长期的教育早就让我们熟知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孔孟之道,诸子百家,无论是学历高的,还是学历低的,甚至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想必都能够说出个一二三,然而,本想通过读史来解惑,但真正困惑我们的,是发现从小灌输的观念和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阅,发现行不通。

读书无用论,随之产生。真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吗?如果是这样,苏秦、张仪这对同窗,又怎会玩弄整个战国数十载呢?历史当然是有借鉴价值的,关键取决于能否读懂、读透,而不是简单记忆,甚至为书所困。

文化人有一种普遍的习惯,就是背着文化包袱。适当的文化包袱会体现为一定的历史责任,这是需要的,若文化包袱过于沉重,于己于人,都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谋略、权术就有合理之处,担当责任的手段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依靠单一的手段也无法走向心中的理想,因此,仁义、纵横术,不可偏废。而动机要永远选择仁义,若放弃了这个选择,就是突破了基本原则,必然走向歧途,害人害己。

修身、济世,是文化人的理想,但追求完美的观念要不得。一般人看来,理想意味完美,不完美的目标似乎配不上理想的称号。为了实现理想,总要做得尽善尽美,为了理想,几乎容不下一点点缺陷,殊不知,物极必反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思想之一。多看看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还是有价值的,只有读懂了,才会有海阔天空的胸襟,海阔天空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具备这样的境界,才能堪当大任,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够多一些洒脱,真正理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精髓。

读史之后,需要领悟的,不仅仅是规律,也是经验,更是修身的境界。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与书的缘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房地产出纳年终个人总结(通用17篇) 劳动岗位职责 劳动部门职责(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