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

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

小编:

关键词: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信息共享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数据库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强调了数据的意义,对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现状与局限进行了分析,提出数据库建设的对策、原则与内容,对数据库的维护也进行了分析。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李洁(1979-),枣庄市图书馆馆员。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统的数字向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也出现了电子网络化的概念,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的打造是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道路[1]。只有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才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适应读者对于图书馆更高效、精准、便捷的需求。其中,图书馆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载体,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影响图书馆的使用与发展。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的宏观方向与微观细节一直都是探讨的热点。

1现代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现代图书馆模式的变化归根结底要归结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支撑信息的高效整合,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索引、调用等都能够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使得现代图书馆能够成为收集、传播、共享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这就是现代图书馆的意义所在[2]。

数据库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不可或缺,是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对图书馆而言,数字技术带来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读者更为多样与多层次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数据库的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数据库实际上是呈现给读者一个巨型的信息整合资源。通过数据库,不仅可以查询到单一的文献,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联系来实现信息链、信息模块的文献搜集,能够高效满足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信息资源需求[3]。

数据库技术是整合信息的核心,通过文献集合与关联来实现文献的信息流,使得分散杂乱的信息数据成为逻辑相关的文献信息,能够对数据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有序化的挖掘。用户通过数据库对信息流的调用,能够呈现出与传统图书馆众多不同的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服务。数据库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支撑,不断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及维护,对更多的数据实现数字化,并对信息数据深入挖掘,这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4]。

值得强调的是现代图书馆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全面、系统、完整等都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撑。打破原有的图书馆封闭模式,通过网络化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数据库的建设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

2我国现代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公共、高校、科技三大系统鼎足而立、资源信息共享的信息格局。我国数据库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建共享规模。CALIS为上世纪末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为我国数据库建设上里程碑式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此后,各类数目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先后建立。21世纪初,江苏等省市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在地区文献中心建设上率先发力,大力引进国外数据库。以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为先导,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也纷纷投入数据库建设,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不仅表现为规模扩大上,更表现为数据库型更为深刻的飞跃。从最初的用户只能查找到一定的信息发展到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的资料和具体的数据,也就是完成了指南型到源数据库类型的转变,也是书目类型数据库到全文、数据等类型数据库的转变。从数据载体形式来看,最初的数据库以光盘为载体,现今均以网络下的网络型、多媒体型、甚至如今的镜像型数据库类型。从数据内容来看,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与特色数据库的深入建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数据库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完整地完善了图书馆数据库系统。

2.2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如上所述,我国的文献服务数据库类型分为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以及科技系统,三个服务群体鼎足而立。我国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仍然处于建设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三大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的不同,建设目的的偏差,造成沟通与协调不够,在建设初期就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规划。在各自为政的数据库建设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我国现有数据库的一些弊端:规模小、内容少、结构单

一、不成体系、专业涵盖不够。事实上,很多这样的数据库只能满足自用,很难上网实现共建共享。宏观政策的缺失与行业规范的缺乏,造成数据库开发盲目进行、各自为政。但是,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资源共享成为时代需求,数据库的整合与三大系统的共享成为必然趋势。

其次,数据库缺乏规范,难以共享。要实现两个数据库的信息共享,需要内容存储的格式与检索标准这两项最为基本内容的一致[5]。但是我们看到,一方面,现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多而杂、难以统一,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诸多子系统,诸如标引、检索、操作等都是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规范与表征。其分编、检索点等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数据的录入标准缺失直接造成了数据库中原始数据格式、字段多样,对于数据流的处理手段差别更大,显现出不完备、不准确的漏洞。这就直接导致了数据库之间难以兼容,限制了数据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 李洁: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李洁: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3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3.1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对策

实现信息共享是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方向,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各方面协调沟通。图书馆建设的统一目标与规划应当要由国家制定,随后是行业内对于数据库建设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在数据存储、记录格式、获取、传输等方面商议出一致性的协议,保证数据库的兼容与统一。

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突出全面,也要突出特色,加强特色图书馆数据库的合作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专题数据库或者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紧扣合作,在各个系统与领域中,开展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合特色信息资源,既可以增强学科数据库资源丰富度,也可以查漏补缺避免留下学科空白。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贯穿始终的。数据库开发选题、软件开发、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库建设是质量控制的根本。数据库建成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读者,因此,建成后对读者的反馈意见以及跟踪调查都应十分重视。

3.2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现代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是质量原则,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体现在数据的整合与挖掘上,数据库的建设需遵循行业标准,对数据库的开发要标准化、规范化。其次是需求原则,需求来自读者,不同的数据库会面向相对较为固定的群体,对于数据库的特色功能的开发要以实际上读者的需求为原则,有的放矢的数据库建设才能使得数据库中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率的应用。最后是标准化原则,数据库的建设既要宏观设计,也要细节完善,各级建设工作应该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与工作细则,只有标准化的建设工作才能保证数据的精准与数据库间的规范统一[6]。

3.3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内容

现代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既要从本身信息资源的数据化入手,也要考虑与外界数据资源的信息贡献,要从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技术支撑、信息共享等方面加以考虑。可以从数据库自建、引进数据库、文献采集等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本图书馆现有的内容数字化,以及信息数据的补充与更新。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多以光盘为信息存储媒介,将数据转为电脑硬盘数据存储。同时对现有图书的卡片目录信息存储进入计算机,使图书信息可以机读识别。这是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图书馆数字化运行的基础条件。此外,图书馆数据库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总存在内容不够丰富的领域,加之信息爆炸时代使得新信息的录入总是十分急迫。利用网络来补充更新数据是一条最为重要的途径。网络互连,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与极快的信息增长更新速度,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以网络为渠道,获取信息资源来对自身数据信息进行补充与更新。

其次,引进数据库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已经建成的数据库购买、引进,能够在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扩充数据库的内容。对于数据库内容的快速扩充,这也已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但是对于数据库的引进要着重考虑几点:①对数据库现有的内容充分评估,与拟引进的数据库进行对比,重点关注二者在收录、功能上的异同、内容的重复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用以判断引进的价值。②对数据库面向的读者特性进行分析,以读者需求为原则,对引进的数据库满足读者需求角度来评估,整合现有数据库与引进数据库,才能充分的、科学的配置信息资源,最高效地满足读者要求。

最后,是电子文献的整理更新。信息时代带来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各种图书文献的出版也是越来越多。数据库内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更新,对于最新信息资源的整理收集也成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一环。图书馆文献的更新应当更偏重电子版。网络资源逐渐成为趋势,电子文献节省藏书空间,同时方便流向读者,电子版文献的收集更有利于数据库的扩充与更新。

4图书馆数据库的维护研究

现代图书馆的正常运作需要处理好数据库建设、使用、维护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实现图书馆服务读者、信息共享的基础。

一般来说,数据库建成之后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干预即可完成日常很多功能。图书馆一般都会有一套自动化集成的管理系统,这是连接数据库与操作者的系统软件。软件的正常运行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系统软件的选择上,要以适用性为原则,系统能够提供给最为恰当的功能,是系统在运行中不出问题的重要条件。服务器是运行的核心,要有备份,选取安全性能高的、稳定可靠的。对系统的升级与安全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形成制度。及时对系统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实时升级与加固。

在数据库的管理中,对于用户权限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应该通过对每个用户设置账户,对不同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的丢失、篡改,从制度上消除隐患。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选定一到两名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人员。由管理员来设置不同等级的用户,明确不同用户所拥有的权限。严格设置账户、登录口令信息,数据库信息录入人员可以设置为高级用户,而一般的读者可以设置为低级用户。高级用户可以增减、修改多个账户的信息,而一般用户只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操作。同时,对外限制对数据库访问的IP地址范围,防止外来的恶意攻击。

数据库的维护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层面,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查错是一项更为复杂而繁琐的维护工作。数据库的完善依赖于每天新数据的录入,保证数据库的真实性与完备性。数据录入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内容繁杂,一旦出现错误,将直接影响数据使用情况,对数据的调用将损失精准性。所以,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将包括数据错误的查筛,一旦发现及时修改。

由于每天数据库中数据的录入与数据变动,所以对于数据的备份就成为必需的工作。一旦数据丢失,备份的数据将成为补救的保障。系统维护者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选用足够大的硬盘,也可以将数据录入光盘进行保存。对系统的日志也需进行备份,以防系统或者机器出现故障。

最后,对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防火墙与杀毒软件是最为必要,也是最为基本的防护措施。它们就相当于系统的保护伞,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防止来自外界的恶意破坏与篡改,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与原始性,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总而言之,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而现代图书馆的数据库则是整合资源后的高效的、多功能的向读者提供服务的核心。数据库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也是其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信息共享是现代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趋势,统一的建设标准还有待出台。图书馆数据的建设与维护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来推动我国现代化图书馆向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3]周序华.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

(1):56-57.

[4]肖素超.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90-98.

[6]程海.图书馆自动化下的图书流通出错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10):34-3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图书馆在跨地域交流中的大数据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八篇) 党委换届工作报告(模板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