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旧金山之春:100年前的世博会

旧金山之春:100年前的世博会

小编:

这里是1915年的旧金山,这里是1915年世界游客的向往之地。在经历了1906年毁灭性大地震仅仅9年后,有“世界众爱之城”称号的旧金山举办了“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以庆祝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通航。

巴拿马运河的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它被称为“赫拉克勒斯的第13件功绩”(The13thLaborofHercules)。当时的美国画家佩汉・内尔(PerhamNahl)为旧金山的展会绘制了一幅名为《赫拉克勒斯的第13件功绩》的宣传画,画面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奋力将巴拿马海峡两侧的悬崖分开,下方写有“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的字样。

早在1904年美国接管巴拿马运河开发权时,旧金山的一位成功商人鲁宾・海勒便提出这个城市应该举办一届世界博览会。1906年,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公司(ThePacificExpositionCompany)成立,为博览会进行融资。虽然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导致这项计划被搁置了,但是灾难没有阻止企业家们创办这次博览会的信念。旧金山人集合全部力量,在几年内建设了一个崭新的城市。1911年,美国议会决定在1915年举办世界博览会,旧金山从众多申请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举办权。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成为本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宣传元素,同时,在废墟中昂首站立起来的旧金山人民,也要向世界证明这个城市已经获得重生。

长途电话、T型车与爱迪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发端于英国,1851年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不仅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的成果,而且让世界博览会从此成为各国科技与文化交流的盛会。1915年旧金山的博览会同样如此,工业文明成果的展出吸引了大部分参观者的注意力。

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开幕前,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在纽约与远在旧金山的助手托马斯・沃森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长途通话。为了实现这次横贯美国大陆的对话,重约3000吨的电话线被搭设在13万根电线杆上,这一主线同时还延伸到了华盛顿等地区,美国总统威尔逊称“这样穿越大陆的交谈实在不可思议”。在博览会开幕后,普通游客也可以在世博园区体验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新技术。一些游客在拨打长途电话时,由于未考虑时差,因而惊醒了远方正在酣睡的亲友。

“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是本届博览会的重要主题,主办方也为此将巴拿马运河“搬”到了旧金山。一个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运河模型被修建在博览会的园区内,人们通过乘坐一个环绕运河模型的移动平台进行参观游览。由于运河模型占地面积过大,为了保证讲解效果,每位游客都要配备一部语音接收器来收听讲解。

本次博览会上名人云集,最受欢迎的要数亨利・福特与爱迪生。福特将自己公司的T型车生产线安置在运输馆。除了星期天以外,这条生产线每天下午进行3小时的生产,每10分钟便可以装配完成一辆T型车。整个博览会期间,这条生产线一共制造了4400辆T型车。

T型车的推出是亨利・福特带给世界的一次汽车革命。1908年,亨利・福特为第一辆T型车揭幕,同时宣布了其“为大众生产轿车”的梦想。福特说:“我要推出一款最普及的车型,对家庭不算小,对个人不算大,用最强固的材料、最简洁的设计、最优秀的工人来制造。我们要让这种车征服美国的所有道路,还要让有收入的人都买得起。”定价仅为850美元的T型车让汽车不再只是富人的玩物,不到一年,已经有一万辆T型车驰骋在美国的公路上。

从机械馆到艺术宫

创建一个领域众多却风格统一的整体构架以及展馆的设计图,是旧金山博览会设计者最大的挑战之一。博览会必须涵盖各式各样的多元结构设计,同时要满足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它必须令人印象深刻,并且看起来与旧金山海湾的自然之美浑然一体。

机械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材和钢结构的建筑,超过2000件展品陈列于机械馆的回廊里。机械馆里展示了柴油发动机、水力驱动装置、众多电力发动机和通讯设备。在开幕当天,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通过无线电启动了由柴油发电机提供的直流电,可供应所有展馆的用电。博览会期间,水下采矿设备和鱼雷是机械馆内最受关注的展品,游客们期待了解人类能够如何探索海洋。在机械馆建成之前,美国著名特技飞行员林肯・比奇(LincolnBeachey)曾驾机穿过机械馆建筑,玩了一把室内飞行表演。他穿越整个展馆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64公里。然而,在3月15日的一次特技表演中,林肯・比奇却因一次飞行事故而英年早逝。

艺术馆的设计师伯纳德・梅贝克个人喜好加州的建筑风格。他设计的艺术宫以圆形大厅为中心,两旁延伸出由30个科林斯式圆柱组成的柱廊,形成圆弧状,围绕着前方的人工湖。人工湖则是仿效欧洲的经典建筑,其广阔的水面像镜子般倒映出艺术宫的雄伟,并让参观者能从远处欣赏这宁静的景色。中央圆形大厅顶部有布鲁诺・路易斯・齐姆(BrunoLouisZimm)绘制的三幅循环油画,象征着希腊文化,也表现出“为美丽而奋斗”的精神。在大厅穹顶之上还有八幅罗伯特・里德(RobertReid)的大型壁画,象征着艺术概念的诞生,“它奉献给地球,它借由人类的智慧而进步且被接受”。

就像本・麦康伯(BenMacomber)在他的著作《珠宝之城》(TheJewelCity)中写的那样:“再没有其他展馆的装饰如此之美,就像为未来几代人的喜爱而做的准备。如果艺术宫能恒久的矗立在金门公园,对旧金山来说,这将是一件荣耀的事。”1915年10月,支持保存艺术馆的人士收集了超过3万个签名,并且募集35万美元的经费用于购买重建艺术宫的永久性建材,这使得原本应该在博览会闭幕后被拆除的艺术馆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仍屹立于旧金山海港区。

在设计上,展会整体色彩的和谐统一是另一项重要元素。画家儒勒斯・格林(JulesGuerin)承担了旧金山博览会的色彩搭配工作,他特别用石膏和麻石膏为原料混合而成旧象牙色调来模仿古罗马的石灰华大理石,并调配了八种色彩的石膏颜料供建筑师使用,这些颜料大部分用于建筑、雕像和墙壁。他还设定了建筑的色彩调配方案:“法兰绿用于花园的木格;深蓝色用于大的建筑拱顶;浅黄色用于旗杆;粉红底色上带有褐色的点缀用于柱廊;金黄色用于小的建筑圆顶;陶土色用于其他建筑顶;闪金色用于所有的雕像;古董绿用于瓷器和花瓶。”

雕塑的成名、破碎与重生

雕塑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有时代特征、浪漫、华丽的雕塑,成为装饰展会及建筑物的重要元素。雕塑家亚历山大・斯特林・考尔德被任命为博览会雕塑部分的首席执行官。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制作的1500多个雕塑,分布于园区的柱廊、喷泉等位置,同时也有独立呈现的雕塑群贯穿于整个展会。

在众多杰出的雕塑作品中,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在展会上展出的名为《路的尽头》的雕塑作品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它所展示的是一个精疲力尽的印第安人跨在他的马上,表现了美国土著对抗外来文明之战的失败。

弗雷泽的童年是在一处印第安人保留区度过的,因此他对于印第安人在19世纪末的遭遇感同身受。《路的尽头》的最初模型创作于1894年,弗雷泽用这个作品表达被美国遗忘的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印第安人被限制在保留区,人口急剧下降,他们的孩子被送去寄宿学校,印第安人传统的价值观正在丢失。 旧金山博览会期间,弗雷泽将《路的尽头》做成一个约5.4米高的石膏雕塑,放置于园区内展示。最终,《路的尽头》获得了本次博览会雕塑金奖,雕塑形象也广泛出现在明信片、印刷品、微型画以及小物件上。原本,弗雷泽希望《路的尽头》可以被铸成青铜像,放在旧金山西北角的普西迪高地,俯瞰整个旧金山,并以此作为对印第安人的永久纪念,但这个计划因为一战时期原料限制而流产。最终,《路的尽头》与博览会上其他雕塑的结局一样,被弄成了碎片,丢弃在园区里。这些石膏碎片在1919年被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居民搜集起来,重新拼凑起来,被放置在穆尼森林公园。1968年,美国国家牛仔和西部遗产博物馆得到了这个石膏雕塑,将其收藏在博物馆的弗雷泽纪念区。

中国与旧金山世博会

在本次博览会的11个主展馆区,中国在9个展区都有布展。农业馆陈列着来自中国的茶、烟、棉花、大豆、羊毛、鸭羽等。艺术馆内,来自中国的山水画、景泰蓝等展品尤其出色。交通馆陈列着中国的铁路模型、轮船模型,呈现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进步。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也在1915年跟随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旧金山世博会,他同时还走访了美国多个城市。在纽约时,黄炎培受邀到离纽约不远的西橘村拜访了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把黄炎培带到自己发明的播音器旁边对他说:“黄先生,我知道你是上海有名的人,现有一种新发明的播音器,请你完全用上海话,向着播音器说,不到几分钟,就会照你的话播出来。”黄炎培对着播音器说:“中国是东方大国,美国是西方大国,两国人民如果同心同德,采取和平手段互相帮助,相信大家一定会走上幸福的路。上海是中国大商埠,纽约是美国大商埠,我愿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这点希望。(我)和敬爱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先生在这里握一次手,祝先生长寿!”几分钟之后,播音器里便播放出了黄炎培的声音。黄炎培得知爱迪生仅有小学学历,却拥有千项发明,吃惊之余也引发了黄炎培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思考。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伦敦运河:黄金水路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5篇) 家庭环境写 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