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公平正义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关系研究

公平正义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关系研究

小编: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公平正义列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党提出要将公平正义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和谐稳健的发展。当前,人民是否幸福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否实现人民幸福成为了党和政府维系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公平正义与实现人民幸福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将着重研人民的幸福现状,把公平正义作为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来解决人民幸福实现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提。

【关键词】公平正义;人民幸福;和谐;中国梦

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国家和人民这二者的地位,国家无疑是为人民的幸福发展而构建起来的一种能够保障和落实人民利益的重要机构。人民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执行主体,而且是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的受用主体,社会发展最崇高的目标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幸福。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缩影,个人的发展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人民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受公平正义的影响,社会发展越是公正,人民生活越是幸福,进而国家的建设越是和谐有效。换言之,不公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往往导致人民生活处于困境,人民生活不幸又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的因素。所以,通过完善社会发展体制,破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与非正义,为人民提供幸福的生活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公正现象对人民幸福的影响

目前,经济发展进程显著,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公正的漠视,使得人的价值观变得扭曲、病态,这严重阻碍了人对幸福的认识,重新树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人民幸福,落实公平正义,首先要对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清晰的认识。

(一)选贤任能缺乏制度规范与约束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否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自我的价值能否在社会中得到极大的体现,人的幸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一种人的尊严。人的幸福应该源于劳动,马克思用“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观点强调了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性,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所以,拥有劳动的机会是人获得幸福的先决条件。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公正,诸如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和干部的任用上往往“举亲避贤”,一些国有企业还存在这所谓的“国二代”,这使得一部分人拥有先天的优先权,他们在社会中获得了额外的价值认可,这种制度外的隐形附加规定使得很多普通就业者被拒之门外,这严重剥夺了人的劳动机会,损害了他们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的前提。此外,因户籍的限制使得部分学生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导致他们丧失了平等的就业机会,社会在给一部分人创造机会的同时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权利,在给一部分人降低门槛的同时却给另一部分人提高了门槛,这必然会导致社会群体的分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弱势群体往往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满,原因在于社会没有给他们创造公正的平台,制度缺乏公正性和严肃性,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实现,人的尊严没有得到正视,自我的幸福感得不到满足。

(二)道德与良知缺乏社会公正的孕育

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效果比法律更加显著,因为道德是源于人长期以来对自我行为规范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规范,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一道无形的纽带,一个充满道德的社会能给人带来安全的体验,而人民幸福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够享有安全的生活环境。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一个幸福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了良知的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拥有对于他人,组织,社会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充斥着整个社会,物的重要性正在替代人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体现为物的关系,这使得人在面对发展困境时很难逾越物的鸿沟而通过良知来解决。目前,我国医患纠纷,官民冲突之所以这么严重,归根究底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了原有的道德信任,而道德信任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医生、政府官员与普通群众之间缺乏信任,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将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他们将对方摆在敌对的位置,最终导致冲突越演越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人与人认知上的不公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又因为信任的确失导致群体间认知上的不公正,而这样恶性循环的最终后果就是社会道德的滑坡和个人良知的麻木。

(三)环境资源无休止的破坏与恶化

一个环境优美的自然往往能够使人心旷神怡,青翠的山林,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溪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不竭动力,还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了创作的灵感,自然不仅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还为人提供了幸福的生活环境。然而,随着对经济发展的盲目追求,我们忽视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平等地位,对资源地过度开采导致水土荒漠化,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水资源匮乏,地表塌陷愈发严重,濒危物种持续增加。人类不仅无节制的从自然索取,还无休止得向自然排放化工废弃物,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大气中的颗粒悬浮物超标,人对自然不公正的对待最终换来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泥石流与滑坡频发,干旱与暴雨相继持续,高温与霜冻天数连年增加,这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一切严重影响了人的幸福,究其原因就是人对自然地不公正对待。人与自然这种不和谐的关系还涉及到人之间代际上的不公正,当前对自然无休止的滥用将会影响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当代人对自然的不公正对待实质上是对后代的不公正,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扼杀,是对人类文明的漠视。

二、用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人民的幸福生活

公平正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通过制度、道德和基本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它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对引导人类正确的发展与生存有不可磨灭的功效。人民能否幸福在于公平正义之光能否普照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只有通过公平正义来合理的解决社会发展的现实困境,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

(一)创造公正的制度,实现有尊严的幸福

马克思认为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公正的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公正的制度是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应该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能够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公正的制度应该不带有歧视性,不因所受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公正合理的制度是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是个人尊严得到维护的保障。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讲到“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需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是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他清楚地认识到物质生活对人的重要性,人的幸福必须以充实的物质需求为前提,而如何保障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正的物质资料,如何使人民有尊严的生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为了使人民在物质上得到一个比较公平的合理的分配,就必须先有一个足够公正的制度。此外,人民幸福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自我幸福体验是通过与他人的价值对比而实现的,而这种价值对比具有原则性,这种原则就是自我价值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和认可,人格得到尊重,通过落实公正的社会制度来积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分配现象;依靠严肃制度的权威性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协调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使各地区各行业的群众能够享有公正的社会保障;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公正的落实,改变行业垄断和人事独断,保障国家各项措施的实施能够在透明的监督机制下积极稳妥的进行。通过将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公平正义的原则贯穿到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中去,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下因不公平与非正义所导致的各种社会发展问题,帮助国家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还有助于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公正合理的制度是维护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保障,公正的制度促使人民能够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下安定的生活,享受有尊严的幸福。

(二)强化公平正义,促进道德建设

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人民群众却越来越感觉到精神上的空虚,这种精神上的失落感使得人的幸福感正在逐步下降,人民的精神生活长期滞后于物质生活,换言之,就是说社会意识的发展没有跟上社会存在的步伐,原有的道德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已往的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应”,那些已往的落后的道德使得人的价值观念明显的世俗化,人与人之间长期的利益角逐促使道德环境严重腐化,这使得道德建设成为了当前摆在党和国家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当前之所以出现道德困境原因在于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消逝,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地位正在被“利益”取代,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理念,帮助人民群众重塑正确价值观,重新找回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和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信任,通过将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保证国家的各项建设能够在一个公正环境中进行。社会的发展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道德的力量,一个使人民群众感到幸福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充满了道德感召的社会和富有公平正义的社会。通过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来推进道德建设,进而通过道德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营造健康的道德环境不仅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有利于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此外,我们应该明白道德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在《反杜林论》中提到“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去除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的道德才能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我国的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时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创造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中国梦长期以来不断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一个真正实现人民幸福的社会。

(三)公正地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认为人的幸福应该是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三者的和谐统一,人只有在物质世界中得到生存满足,在精神世界中得到情感的慰藉,在自然世界中体验到心灵的愉悦,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幸福的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载体。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文中提到“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拥有公正的自然观,它要求我们平等有爱地与自然相处,不能将自我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适当合理,在获取自然原料的同时要积极地修复已经产生人工痕迹,尽量弥补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对自然的创伤,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公正的对待自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在时间上应该公正的处理代际关系,作为当代人的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剥夺后代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我们在资源利用上应该尽可能的实现循环利用和持续利用,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改变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切实做到维护代际之间的公平正义,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个人的幸福不应该以牺牲他人的幸福为前提,有价值的幸福应该是在实现自我幸福的同时不侵害他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此外,个人崇高的幸福应该致力于使他人获得更大的幸福为己任;其次,在空间上应该公正的处理地域关系,长期以来,人类忽视了环境污染的“蝴蝶效应”,国际上,各国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愈演愈烈,工业废气与污水通过大气与地表水侵入他国,在污染本国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得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也遭遇尴尬的境遇。在国内,各区域对能源的无节制利用,导致其他区域的自然资源同步流失,黄河上游长期的拦水灌溉导致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流枯竭。这种对自然利用空间上的不公正使得本土的环境破坏已经蔓延到其他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污染的联动性使得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然成为各国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正自然观意味着所有国家和地区拥有平等的地球资源使用权力、良好环境享受权力和可持续发展权力,只有落实公平正义地对待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关系使得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同时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活保障,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是幸福的衡量尺度;幸福需要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全面的发展的公正的社会环境。要想实现社会的公正首先要清楚地认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公平正义才有可能得到实现,这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同时,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长远的目标,“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此外,公平正义也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因为,要想推动公正的社会改革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实现公平正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也不能急于求成,苛求绝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现实的条件与可能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平正义的进程。在通过落实公平正义来实现人民幸福的征途中,只要我们能够明确社会的发展目标,树立为人民幸福谋利的宗旨,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牢固树立改革信心,就能使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促进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合理划分城市社区管理主体法律权限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参观家具店的心得体会(模板22篇) 2023年组织纪律就是政治纪律 组织纪律心得体会篇(模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