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谢铁骊:江南古镇中的儒士

谢铁骊:江南古镇中的儒士

小编:

1988年,我第一次走进大陆。田壮壮带我参观北影。有个景正在拍《红楼梦》的荣府,一个矮个子的老先生在那指挥:他手拎一公事包,白袜凉鞋,宽松的衬衫搭在浅灰裤外,活像台湾政府机关上班一辈子的老公务员。壮壮叫他,他回过头来,戴着眼镜,双眉微微向下耷拉。最突出的,就是那一抹忠厚和煦的微笑。壮壮说:“这是谢铁骊导演。”我惊呼起来:“《早春二月》,中国当年最儒雅的电影。”我热忱地跟他握手鞠躬。

《早春二月》的开头是音乐、意境与隐喻结合的杰作:木板质朴的衬底,左上角有一小画框,框中不断横移出江南风光。叮叮咚咚中国丝竹似的交响曲。小提琴勾弹和大提琴急拉地交错。一会儿轻快宛如淙淙流水,一会儿又沉郁低回。江南风光在那画屏中缓缓流过。然后在风帆中落定,镜头往后拉开,原来这是堆满竹篓箱子的货舱,画非画也,而是苏州寒山寺旁的大运河。镜头右摇至一扇窗,通往拥塞不堪的现实:满满地坐着布衣补丁的老百姓,空气中仿佛氤氲着闷热与臭味。

在衣着褴褛的人群中,一个儒雅的书生鹤立鸡群。他的气质出众,套头毛衣搭着西式西服,在不搭调的人群中感受到压迫感。他右首的老汉不断头如捣蒜地沉睡到他的肩头,他尴尬地转回左边,一位不太客气的大婶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他坐不住了,艰难地穿过人群挤上甲板。音乐像他的心境一样豁然开朗,萧涧秋舒一口大气,欣喜地抓着衣襟,望向祖国的山水。

多么点题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强调知识分子内心痛苦,是苏修路线式的人道主义,更是下红头文件批示到57个城市放映的大毒草,每日被各报章杂志批判指责。

谢导不改苦中作乐的本性,在自述中说:没有红头文件,此片未必出名哟。谢氏的幽默很出名。他有次与尔冬升一起任评委,听不清也记不住尔冬升的名字,永远称他为“耳东陈”。他也拿自己的名字开玩笑,说以前到户政单位办证件,承办人水平不高,把他的“骊”写成“驴”,他也不敢抗议,就这么当“谢铁驴”很多年。

《早春二月》是小资产阶级的典范。那幅美不胜收的海报,男的一袭长袍围巾,一手潇洒地挽起下摆;女的一纸油伞,半身裙白袜黑鞋,撒娇多姿地伸着腿。那是很多年我们心中“五四时期”北大的学生模样。

一手创造儒生典范的谢导,却是少年失学的新四军出身。也因为这个身份,他被江青钦点,成为拍过《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和《红色娘子军》(芭蕾版)五部片的样板戏王。

即使在意识形态僵化的环境下,谢铁骊的作品仍泛现着创作的光彩。《智取威虎山》以京剧身段表现东北滑雪攀岩的惊心动魄,显现着一个才华横溢创作者在锻造视觉方面的功力。

他的功力来自丰厚的文学艺术基础,更来自一种念兹在兹的本土情怀。同样的江南古镇,水华的《林家铺子》在现实笔触下,力透纸背带着批判的犀利(谢铁骊是该片副导);谢导的《早春二月》确实拂柳桃林,小桥木楼,情景交融,自然的青春,文明的压抑,是内心投射的景观。另一部杰作《包氏父子》更刻画了追不上时代的父爱包容,古镇的蹇促苍凉,点染着社会变迁中的悲剧。

随着谢导演的辞世,五四、江南、“文革”也似乎离我们分外遥远,唯有在光影中捕捉折射的历史记忆。

热点推荐

上一篇:曹保平我是一个克制的人,但我不复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交警执勤心得体会简短 最新人生的哲理作文3000字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