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骊得珠看三国

探骊得珠看三国

小编:

方北辰先生《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一书,书名的意义便值得思索。三国史事历经1800年的流传变迁,广为人读,更广为人解,构筑了一座三国文化的殿堂。步入这座殿堂,自来千门万户。文学和历史两途,尤为引人注目。作者用历史的视角,再以“名将”这一特定主题,“排行榜”这一时髦形式,自称“三国探客”,登堂入室。果不其然,他探骊得珠,得到不同寻常的收获。

该书由他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汇集而成,共集结了15篇文字,每篇文字专论一位三国名将。广义上的三国自然不仅限于魏蜀吴的将领,但作者所选取的这15人,确能代表三国时期名将的精华。

体例上,该书没有“一勺烩”,而以“吴国名将篇”“蜀国名将篇”“魏国名将篇”分别立榜,三国名将各五位。这样处理的好处是,避免了将三国名将一概而论――三国名将各有其出身、际遇、资质、环境,并不能简单地度长e大,以成败论英雄。而对每一篇目下诸位名将的得失、功过、优劣进行一番评说之后,作者在“打榜”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和证据。相信读者在读过之后,也会在心中生成自己的判断和“榜单”。

方先生还将“名将”再细分为“主帅型”“战将型”两类,这不禁使人想到刘邦为了封赏萧何、安抚武将的名言:“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的说法固然有其政治目的,但他把将领分为功人(战略型)和功狗(战术型)的判断还是站得住脚的。西方学术界,亦有“Stategy(战略)”和“Tactic(战术)”之分。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略上的空谈,不能代替战术上的无能。

该书中,吴国的名将全部归作“主帅型”,蜀国只有诸葛亮一位“主帅型”,魏国则有曹操和司马懿。这种划分还曲折显示出:吴国多帅而少将,战略家层出不穷,主帅人选从未断层,容易保境安民,割据江东,却不能染指中原;蜀国多将而少帅,五虎上将虽猛,却乏用兵之才,只能偏安西蜀,难以恢复汉室;魏国则帅将皆多,五子良将,文臣如雨。曹操、司马懿本身就是亦帅亦将。这种比较优势,最终成就了西晋的统一,这是阅读该书后,读者所能获致的新启发。

作者自陈,他评骘名将有四大宗旨:辉煌的战功、精彩的故事、隐藏的谜团、正面的能量。

这四条宗旨分属历史、文学的范畴。战功当然凭藉于历史事实,“谜团”则迹近于考证工作,它们属于历史学家的基础工作;“故事”和“能量”则奠基于历史事实,并由此而抉发出名将们身上独特的文学、美学和哲学价值。以这种“2+2”的方式而定座次,便构成了该书的“排行榜”。

该书对三国名将的各自解读,确然无一不是“历史学家的”,皆有特色,卓见迭出。对周瑜的解读,完全摒除了小说家言的诬枉之词,斥伪返本,赞其“大方、大义、大度”,证据充分,结论允当。读了这段文字可知,将周瑜还原到历史中去,他的文学形象也随之而推陈出新了。真实的历史,本身即备文学价值,且比小说戏剧更具文学性,这已不证自明了。对其余诸将的解读和评论,也多类于此,相信读者读过该书,当更有创获。

昔钱穆先生有言: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风范,知、仁、勇三德兼备,军务政事乃至于人生大道之融通一气,此之谓明体达用。乃中国文化传统中之理想人格,大圣大贤之规模,而岂以搏斗格杀为能事,以暴虎冯河为果决之所堪同日并语。

(《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观该书所列之三国名将,无一不知仁勇兼备,这段文字用来总结他们,再合适不过。

鄙人不避浅陋,写了这篇书评,意在掂出该书的内容和特色,将其隆重绍介给读者方家,或有“佛头着粪”,就此为止。希望读者喜欢它。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再现被淹没的历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