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交家底”的总理网络公开课

“交家底”的总理网络公开课

小编:

互联网+传统形势报告,成了独特的总理网络公开课,李克强把这份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工作,细细说给13亿人听

2014年7月,李克强一个月前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做的有关当前经济形势的发言,被中国政府网和央视网完整发布,视频上线仅一周,网络点击量就突破了30万。

这种公开课的形式由TED公司发起,主讲人一般是科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用几十分钟和台下的观众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在网上公开传播而广受欢迎。

这一次,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总理,站上了讲台。

听总理讲经济是这两个大会的传统项目,和李克强曾经用“交家底”形容政府的信息公开相似,这两个课堂上,李克强把这份家底交给了代表知识分子的两院院士和代表工人阶级的职工代表,也通过视频分享给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这是非常罕见的。

曾经只能通过媒体间接了解领导人讲话“精髓”的普通人,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听了场总理的演讲―原汁原味,没一点删改。放在从前,即使出现会议讲话全本,也是要经过修饰和删改的。

这堂总理公开课被和哈佛大学的“公正课”、耶鲁大学的“基础物理”放在一个页面。开场的画面中,演讲者李克强和其他高级官员一起,伴着《欢迎进行曲》和听众的掌声走进大会堂,四周红旗招展。

“总理以公开课的形式来讲中国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以最高的政治精英的方式设置公共议程,这是信息公开、政治民主方面的一个了不起的尝试。”政府形象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告诉《博客天下》。

两拨现场听众都不是经济学的行家,面对他们的课程,语言要深入浅出、道理要简单清晰才好懂。

在两部总计近140分钟的视频中,这位大国总理耐心地解释着为什么要保GDP,坦诚地承认了几乎中国经济面临的所有问题,毫不避讳地谈论着自己下一步的施政打算。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报道,“总理从头到尾不用讲稿。”

这是最原生态的视频,保留了李克强的每一个字,甚至是他的喝水声和口误。他把“果然如此”说成了“果不如此”,“九龙治水”说成了“五龙治水”,在与院士话经济时,他还一不小心蹦出了方言―“差得忒远了”。

就像是私人朋友圈的文章变成了公开的微信大号推送,这种公开存在一定风险,政策、语言甚至表情都要经过全世界的检验。但这并没有为演讲者招来挑剔的批判,台湾《旺报》说,“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这次演讲显得意义不凡”。

“一个共和国的总理来讨论、阐述自己治国理政的想法,将这些东西公开,实际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尽管我们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领导者是一种自信。”政务公开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告诉《博客天下》。

两次公开课的主题相似,都围绕着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策略展开。李克强说:“中国经济虽然平稳运行,但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GDP增速的减缓。

在如何对待GDP的问题上,向来有诸多争议。尤其是在难保高速增长的当口,许多政府官员认为,公开谈论这一点,就是在谈论失败。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GDP,这个话说得不错,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稳增长,稳增长说到底是保就业。”

就像一位给学生讲授知识点的老师,解题过程比答案重要。这位讲课者不是直接告知民众政府做了什么,而是细致讲解着决策的过程。

“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他认为,坚持不扩大赤字的创新宏观调控思路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一道题看似有两种解法,但是其中一种可能是陷阱。老师要把这件事交代清楚。

李克强强调要用改革激发市场的活力,从政府机关着手,削减“三公”经费,这些资金可用于对小微企业的个税补贴。指出要约束“政府这只手”对市场的过分干预。同时对金融等领域推行改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让企业享有公平的融资机会和融资成本,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促进经济稳中有进,内需是关键,但出口和投资同样重要,要将高附加值的产品引出去,他举了自己到泰国“推销”中国高铁的例子。

他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我国人均GDP现在6000多美元,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不能丢的。我们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这些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我们还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这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其实也是拉动增长的项目。”

“去年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当年的预期目标。这个办法,应该说是有效的。”李克强在2014年6月两院院士的“公开课”上强调。 “这实际上是一个小幅波动,是在我们合理区间之内的一个波动,这种波动,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还加上我们国内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坚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合理区间”的概念,李克强在2013年的公开课上就已强调多次。“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他用几组数据说明了“合理区间”如何确定。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李克强在公开课上说,根据测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

上限由物价水平确定,“物价上涨不能超过3.5%左右,因为老百姓要过日子,而在我国物价统计方法中,33%即三分之一权重是食品。”

看完公开课的网友留言,“公开让老百姓知道我们的政府是怎么想的,知道了更多政府的真实意图”。

除了GDP和经济下行,李克强还提到了大气污染、婴儿奶粉、稳定物价、涨工资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并用最平实的语言和例子给出了答案。在给基层代表的70分钟演讲里,他起码讲了四个故事,用了数个比喻:

他用“骑自行车”比喻“稳增长”政策:“你要是停着不动,没准儿就会摔下来,所以还要动,要稳中求进。”用“柴薪”比喻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我们多发赤字,那就像古人讲的‘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还用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遭遇,来说明政府向市场放权的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把李克强政府归为“回应型政府”:“以前通过大众媒体的官方对话,只说政府想说的。公开课实现了官方议程和民间议程的相遇,我觉得是一种进步。”

此前,政府呈现的公开报告往往是正面向上的成就性展示,但互联网带来了一个透明的社会结构,人们期待看到成就,也期待看到正面对的困境。

“必须强调,我们未来前进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像财政、金融的风险,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夹击’压力,等等。”

“说句实在话,压力是不小的。经济往下掉,滑出这个区间怎么办?”李克强向两院院士坦言,经济下行“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此外,中国的服务业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社会保障方面“还是有问题的”,我国在养老健康服务业方面也“相对短缺”。“据了解,在一些特大城市,要进公立养老院,如果今年50岁开始排队,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那就得至少等到80多岁了,这说明养老服务供给很不够。”他说。

李克强没有丝毫回避外媒对中国的质疑,在提到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数据时,他做了“真实数字”的保证:

“今天我看外电,外电就在分析了,中国这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啊,是不是政府修改后才公布的?我就想起来我出访临走的时候,碰到一个记者,上来就追问我,请问一下,你对中国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怎么看?我明确告诉他,中国的经济数据,特别是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是中国统计部门依法公布的,请你们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指标。”

“尽管我不懂经济,但是听了总理的报告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国家的经济现状和困难。了解了这些困难,不但没有失去信心,反而增强了信心。”一位出席大会的物理学院士告诉记者。

“以总理的身份进行信息公开具有一种仪式性的效果”,胡百精认为,“因为他的关键角色,重要地位,实际上扮演的是如何描绘,如何理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运行图景的一个角色。是一个给全民注入信心、信任的仪式。”

这两个多小时的“仪式”,和《新闻联播》里配音为主、偶尔出现一两句同期声的效果不同―这位国务院总理与电视机或电脑前的每一个人面对面地谈论着他的这份工作,这份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工作。?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国现货投资服务品牌排名,银天下荣登三项第一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安全隐患工作总结不足和改进(大全9篇)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实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