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借仿写构建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借仿写构建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小编:

摘 要:针对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被割裂现象。本文试图将被割裂的这两部分融为一体,探讨从对教材语言、结构、选材、写法等方面的模仿,开创一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新思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仿写 阅读 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任务,二者本应相辅相成。无奈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注意文本的解读、主题的理解,很少联系教材指导写作,导致二者脱节。其实,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名家名作,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选材立意以及构思谋篇等方面都是典范,无疑也是在强调把教材作为学生写作的范例。

找准一个恰当的读写结合点,无疑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以借助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指导提升写作能力,又可以借助写作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对教材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本文就借用对教材语言、结构、选材、写法等方面的仿写,探讨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一些具体做法,力争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仿语言,靓丽作文“外衣”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语道破了作文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是作文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更是作文的“外衣”。这件外衣的靓丽与否,直接影响了读者的直观感受。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仿写样板,如《信客》这样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练达的余秋雨学者式语言;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朴实真挚的感情流露;《皇帝的新装》中安徒生对愚昧无知、阿谀奉承的大臣的辛辣嘲讽;《散步》中骈散结合展现出的清新隽永……为降低仿写难度,我们可以着眼于对词语、修辞、句式等方面的仿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夯实词句的理解与运用。

1.着眼于词语。教材中精心运用的叠词、动词、形容词等可以增强文章的音韵意境美。例如朱自清《春》中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写出了人们不经意间发现春草已破土而出的惊喜,“嫩嫩的、绿绿的”准确地再现了春草的颜色与质地。这些叠词的使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再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一段,“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地写出捕鸟的过程和其中无限的趣味,让人身临其境。

2.着眼于修辞。恰当的修辞能使作文语言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如鲁迅《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比喻,精准地写出杨二嫂的刻薄,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3.着眼于句式。灵活的关联词运用会使作文层次清晰、情理隽永;整散结合的句式会使作文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突出强调了泥墙根一带就具有无限趣味,更何况整个百草园呢?!再如莫怀戚《散步》中:“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种对称式句子,让文章语言更整齐有味道。

二、仿结构,立起作文“骨骼”

结构是文章对所选材料的具体组织和安排。美国哲学家兰德尔认为“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幢,”“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这话道出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常见的文章结构可分为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几种。此外,在仿写还应着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于首尾。文章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可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中心更突出。例如魏巍《我的老师》开头写道:“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又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结尾,两部分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

2.着眼于过渡。过渡是指利用词、句、段承上启下,常用在两个不同方面、不同事件、不同场景之间,使上下文衔接更自然。或在上一段结尾或在下一段开头,更有甚者独自成段。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作者借“仅”“还有”、“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巧妙地将文章内容从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过渡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两部分间层次清晰明了。

3.着眼于线索。利用一根线将文章材料人物事件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根线就是线索,它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常见线索可分为:事线、物线、人线、情线、时间线、地点线等多种。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作者写眼前毕业典礼进行过程是明线,写由衣襟上的夹竹桃花到父亲爱花以及父亲的花落了、父亲也去世了,这是隐在文章中的暗线,两条线索将文中眼前过去事融合在一起而不显得杂乱。

4.着眼于伏笔照应。伏笔照应是指对文章后面要出现的人或事,在前面先有个交待暗示,当行文到照应之处让人发现前文不经意间已为此设好伏笔,让人回味无穷。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医院中爸爸的叮嘱、妈妈眼睛红肿、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快回家去、以及进家门后看到夹竹桃散散落落的几处伏笔,让爸爸最终去世成为意料之内的事。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对教材叙事、写人、写景等方法进行品味,在深入体会其精妙之处的基础上再进行仿写训练,才会达到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文无定法,却有章可循。模仿只是写作训练中一个起始阶段,帮助学生初步解决作文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其最终目的还是创造性地写作。我们应该以教材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教材,读深读透;以仿写为手段,广泛撷取教材中优秀做法并应用到写作中去,从而让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的任务融合统一到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14中国(大连)消费经济论坛“碰撞”消费经济观点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穿老年服的心得体会(模板10篇) 2023年部队团员思想汇报士官(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