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方法例谈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方法例谈

小编:

内容摘要:教师备课需要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本文以《老王》为例来探讨写人记事类散文该如何有效教学。

关键词:记事散文 文本体式 个性语言

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1.依据文本体式

不同的文本体式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散文的文本体式是什么?周作人的散文理论是:散文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散文中展现的人、事、物、景都是客观存在的,写人记事类散文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心灵的,是写“自我”,而不是写“别人”。因而,写人记事散文的教学内容应是“读我”,要借助作者刻画的人物、记叙的事件去读懂作者这个人。《老王》这篇文章,许多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感悟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上,让学生分析老王的“苦”与“善”,感悟底层人的光辉,这是不对的。其实,文中老王是次要对象,作者才是主要对象,应借助老王的形象去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思,即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2.根据学生的学情

学情是学生阅读文本前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技能、生活经验和对作者的了解程度等,王荣生教师将之概括地称为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的起点是学情,终点是学习目标,教师应由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的落差确定教学内容。《老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记事散文,学生初中时接触过这类文体,如朱自清的《背影》,具备了写人叙事散文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经验是具备的。但杨绛与老王之间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是不了解的,因此,教师要把时代背景介绍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言从心生,揣摩作者个性的言语表达

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揣摩个性化语言和作者感情之间的联系,文中两次描写老王,都用了“直僵僵”一词,后一次是这样写的:“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做,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形象甚至让作者都害怕。这是老王病入膏肓,生命将尽的真实写照,而这时老王还不忘作者一家,可见老王重情重义。同时,这也是老王留在作者心目中的最后形象,这形象始终让作者不安、愧怍,因为作者不理解老王,把老王给她香油和鸡蛋当成了一种交易,拿钱给老王,伤了老王的自尊。可能读者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为什么要写的这样惨不忍睹,为什么不去维护老王最后的尊严?的确,作者用笔极其残忍,但越残忍越能显现作者的冷漠,越能够体现作者不安和愧怍的内心。

2.体物察情,分析作者的言说对象

写人记事散文,人与事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因而,必须通过作者言说的人和作者与他之间的事去解读作者的情感。《老王》这篇文章,要通过解读老王去解读作者。本文的文眼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析老王的形象。从文中可以看出,老王经济、社会地位极其卑微,但他却真心实意帮助作者一家,其精神品质极其高尚。作者虽然也关心老王,但对老王的关心和老王对作者的关心是极不对等的。老王在临终之际,把生命中最后的财富送给了作者,他把作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想从亲人那里得到临终前的安慰。但作者不理解老王,甚至老王去世十多天后才知道,而且是听别人说的。可以说,作者只把老王当成了熟人。一个“亲人”,一个“熟人”,一字之差,意义相差甚远,因而,从精神层面说,杨绛是幸运的,老王是不幸的,所以作者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性的反思。

3.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

散文中不仅有作者的心灵,也有时代的烙印。我们不仅要通过揣摩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这样才能更深入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老王》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是一个荒唐的时代,亲人都会反目成仇,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被抹杀的无影无踪。尤其是知识分子,是造反派眼中的反动权威,被大肆摧残。而在这个时候,老王,这一无产阶级,却冒着政治风险,没有和杨绛夫妇划清界限,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在生命将尽之际还不忘把那个时代最好的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要知道,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关怀。但杨绛却没能给予老王足够的理解,学生读懂了这些,就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作者的愧怍之情。

热点推荐

上一篇:例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合作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点心制作心得 最新法院审判心得体会(模板10篇) 2023年探秘海洋课程的心得体会(案例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