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大班幼儿规则的理解及培养对策研究

对大班幼儿规则的理解及培养对策研究

小编:宋纯贺

一、规则的含义

所谓规则,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制定或者一致认可的,由代表者或机构发布,要求所有成员共同遵从的意识. 郑三元认为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对于幼儿园来说,规则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相对来说更加具体细化。此处我们专指大班幼儿需遵守的规则如能按要求取放教具,能根据指令操作的规则或者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能够做到自我控制等等。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也指出: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应该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也就是让幼儿能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为幼儿的社会化打下基础。

二、大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段,社会化会对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很显然,在幼儿时期,社会化对幼儿的要求是主要表现在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生活的基本规则两方面的。而后者,就是规则层面的了,在这一时期,幼儿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其他同龄幼儿相处与分享,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应该对克制自己的某些需求产生一定的能力。这时候,幼儿园会为大班幼儿制定相应的社会化规则,而在大班幼儿眼中,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呢?

( 一) 规则意识

正在逐渐形成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规则的理解相对也会提高,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正在逐渐形成,而且通常来说,女孩的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理解会略高于男孩。他们初步开始懂得自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共同遵守集体的一些规则。例如,与同伴游戏时能懂得分享合作与等待,课堂有问题要举手发言等。大班后期的幼儿特别热衷于有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等。大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中小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有着明显差异,大班幼儿与中小班幼儿相比,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强,部分幼儿已经能够理解规则的制定意图和制定目的。

( 二) 执行规则能力不足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对于一些在活动中违反规则的行为,大班幼儿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但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很好的自律,规则对幼儿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幼儿在规则的执行力与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大班幼儿还不具备非常强烈的规则意识,执行规则的能力也有很多不足,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需要成人的反复提醒和督促。如: 在写作业时经常会与旁人说话打闹。生活上基本能遵守规则,但如果离开成人的视线,就容易出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在学习中,兴趣和情绪容易影响大班幼儿对规则的执行能力,部分幼儿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经常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进一步熏陶,培养和提高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对策

在大班这一阶段,规则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处理好幼小衔接问题,帮助幼儿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掌握交往规则 操作规则学习规则生活规则等。目前,在对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上,有很多的不足和误区存在,成人模范意识淡薄、规则定位不全面、培养方式不合理等等。针对目前幼儿园规则教育的现状和误区,结合大班幼儿对规则理解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一) 平等尊重,参与制定幼儿教育必须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行为特点,这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由于大班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他们个体的性格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每个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领会到的规则也是不同的,有的儿童就获益颇多,有的儿童则对这种方式并不敏感。这部分儿童不能理解游戏规则的实质,或者在理解了规则之后因为执行力薄弱而导致行为与意识相悖。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可以采取与他们共同制定规则的策略,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大班幼儿的人格,又使得师生之间具备了平等的互动平台。大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析如何制定规则,并且为幼儿创造可以制定规则的条件,并在幼儿制定规则后,帮助幼儿分析这种规则是否合理。这个规则的制定人不一定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这样,即使是制定规则的一个幼儿忘了规则,小组的其它成员也会适时地提醒他。

( 二) 情境演示,感受规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接受方式受到具体形象学习思维的影响,因此,相对于冰冷的理论与教条,这阶段的幼儿,对情境的感知更加深刻。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大班教师不妨设置相应的情境,例如在游戏中设定具体规则,再通过实际游戏深化这些规则。这样,能够让大班幼儿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深化对规则的理解,而且也比较切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在情境演示的过程之中对大班幼儿进行引导或者启发式的提问,使得幼儿主动融入到老师所设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方式要比单一的语言要求来的具体得多。如果想让大班幼儿对教育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教师不妨在情景设定中展示不遵循规则造成的严重后果。

( 三) 制作图示,暗示规则

由于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具象,因此,在大班中制定规则标语,不如老师和大班幼儿一起在愉悦的环境下,巧立名目,大肆宣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兴办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艺术幼儿园等特色园和珠心算、阅读识字等兴趣班,不遵循幼儿认知规律,对幼儿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完全与《指南》精神相悖。

将规则经过大班幼儿自己的理解形成图示。这种图示由于是幼儿自己创作的,比较靠近幼儿的思维模式。如在大班的图书区可以适当悬挂这样的图示,一根手指放在嘴巴前,做嘘的动作画面,以此表示读书时请保持安静。小床上贴上禁止幼儿跳上跳下的图标等,这样,大班幼儿常常身处良好的规则氛围之中,就可以观察模仿这些图示,减少不遵循规则的行为的发生。自制的图示,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潜移默化的进行影响和教育,要好过教师对大班幼儿的批评教育,而且也更易于让大班幼儿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

( 四) 参与游戏,体验规则

最直观的规则渗透方式,就是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在游戏之中体验规则。这样,幼儿如果想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就不得不遵循游戏的规则,如红绿灯游戏,幼儿充当小司机,需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才能顺利进行交通游戏,但是如果个别幼儿违反规则,就会出现交通事故,造成危险,游戏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游戏中的规则,是对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理解的。通过游戏,幼儿会意识并理解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此时幼儿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就会发现,没有规则的情况下,事情会遇到麻烦。同样的道理也适合生活中的其它层面。

( 五) 创作儿歌,强化规则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特别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语言浅显,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接受和模仿。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儿歌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儿歌,渗透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之中,在儿歌中暗示规则,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如: 幼儿喝水时可以自编儿歌喝水瑶: 宝宝天天爱喝水,小茶杯,放点水,我和茶杯亲亲嘴,咕噜咕噜喝下水。让幼儿可以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感受喝水的重要性和乐趣。上下楼梯时,幼儿可以边走边念: 上( 下) 楼梯,慢慢走,不推不挤爱朋友。通过儿歌的暗示作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规则进行接受和强化,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班幼儿已经摆脱了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候的懵懂和无知,作为最接近小学的学龄前儿童,他们也应该被看做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也有着自己的思维。然而,对于规则的理解却并不深入,大班教师应该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克服现有规则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因材施教,对大班幼儿进行规则教育。良好的规则培养策略,能够让大班幼儿既享有自由又有规范可循,在一定的空间和范围内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享受求知的快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与小学美术互补共育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实习护士演讲稿(精选19篇) 爱岗心得体会 次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汇总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