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在孩子生命中播下国学种子

在孩子生命中播下国学种子

小编: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精粹的、经典的、学术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大智慧和大教养的结品,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对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国学的价值非常明显,然而,现今国学口益走出了国人的生活,日益远离了国民教育体系。我们的国民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西化的体系,是知识性、专业化的体系,教室、课堂变成了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于是造成一个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知识越来越多,文化越来越少;能力越来越强,人文修养越来越差;专家越来越多,君子越来越少。因此,国学之复兴势在必然。

如何复兴?毋庸置疑,首要的或日基础的工作就是启蒙。十几年前我说过:“国人需要启蒙,亟待启蒙,不仅要对我们的下一代启蒙,重要的是也要对成年人启蒙。”所谓启蒙无非有两方面:一是激活;二是播种。

所谓激活,就是激活深植于国民生命之内的国学因子,主要指向成人。国学虽然历史上遭受过数次严熏打击,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灭绝。至今依然保留在我们民族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有非常强的生命力。生命力何来?就在于国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其内涵的平实、亲近,和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国学的内涵基本说来只有两方面:人是什么;如何做人。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就是主要“在自家生命上理会”。因此,对于有一定生命经验的成年国民而言,“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他们已然从前辈的言传身教中获得。因此我们说,今天所谓启蒙不是注入,不是增加,而是激活,激活国民生命体内的国学因子。

所谓播种,更为重要,而无疑指向童蒙。蒙学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学问,是自古有之而被格外重视的传统大学问。从汉代《仓颉篇》《急就章》,到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宋王应麟《三字经》、汪洙《神童诗》,以至明清《治家格言》《蒙养故事》《幼学琼林》《笠翁对句》《弟子规》《声律启蒙》等均属于个中经典。这些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尤其是价值观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民族性的传承必以一脉相承的童蒙教育为基础。为此国学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国学经典必须进入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既然传统的蒙学经典渐行渐远,而同时又不可否认其中必然存在一些相对落后甚至属于糟粕之类的内容,因此对我们后代,对童蒙的启蒙,必然要花更大的力气,用心播种。

播种的第一步当然是选种。先圣先贤已经垂范在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适当调整和注释。

传统的童蒙教育是以经典诵读为先。这是经过历史检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必急于让孩子们尤其学龄前后的孩子们理解、弄懂经典的意义,只是诵读、背诵就可以了。形象地说就是“吃草”。记忆力好,是孩子们得天独厚的特质。先让孩子们尽量多地把草吃进肚子里,之后再慢慢地像牛羊一样反刍倒嚼,再随年龄增长慢慢消化吸收。

国学学习有两个前提:一要对国学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即对其基本精神、基本价值和基本意义有一个基本认知;二要对国学有一个框架结构性的认识,即对国学的构成,尤其是其中主要的、核心的、最有代表性的构成有一个基本认知。

国学的基本精神、价值、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道、礼、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读透了,看穿了,不外乎此三字。道者,中国文化的源头.发生发展的途径和内在根据,即中华民族形而上的本体论;礼者,中国文化的主要表征和运行的外在准则或规范;和者,则理想状态和终极目的。率性行之谓之道,各行其道谓之礼,各得其所谓之和。道、礼、和三字包罗万事万象,大到宁宵天体,中到人类社会,小到人类个体生命,以至于每一个具体行为,概莫能外。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各个天体各行其道,就实现了宇宙的秩序与和谐;君走君道,臣走臣道,父走父道,子走子道,各社会成员各行其道就实现了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每个人都明白道理,都守得做人的规矩,就实现了身心的秩序与和谐,进而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这三字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构成一个知行合一的有机整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教养的集中体现,是经历了悠久和充分的生命大体验的中华民族的大觉悟、大智慧、大修养,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做出的最伟大贡献。中国文化绵绵不断五下年的历史进程也完全印证了这三个字。

国学主要的、核心的、最有代表性的构成也是三个字:经、传、子。

经以载道。“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五经,具体说经、传、子是国学的主要或核心构成。经,文本、元典也,即《易》《书》《诗》《礼》《春秋》是也;传,解释文本、元典者,诸如《礼记》《左传》《公羊》《谷梁》之类;子,实践、落实文本或元典者,诸如《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以孔子为首、为代表,包括老子、庄子、孟子等先秦诸子,以至汉代董子之流,释子最后参人,构成一个完整的无与伦比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大体系。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的所有产品均南之而生发,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亦由之而生成。因此不能失传,不能从我们国人生活和国民教育体系中走失。国人的责任或日天职就是把我们的经典传承下去,把我们中华文明之道永远走下去。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大自然只是赋予了我们每一人的性命,而并没有赋予每一个人完成这一性命的才能和本事。此才能和本事从哪里来?孔子告诉我们要“学”。学什么?学献与文。献者,文物、人物。文者即典籍,故学文首先就是读书。那读什么,又如何读?爱默生告诉我们:“直接阅读上帝。”不要看照片,读拷贝,要直接关照上帝本身。用我们传统话语表述就是三个字:读经典。

唐代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说:“读书必先识其字。”识字可谓前提中的前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和重要载体,是记录和表达中国人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书写符号体系,是中华经典的主要载体。“读书必先识其字”在今天有其特殊意义。不识字何以读书?不读书何以明白道理、道义,不明白道理道义何以做人?所以识字不仅是读书的前提,甚至是做人的前提,是自觉生命开始的前提。

基于如上基本认识,我们为童蒙,为我们下一代组织编选了这部《中华经典诵读》教程。虽然不能说是完善的,但肯定不失其经典性。孔子说:“学《易》”可以使人“无大过”。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知礼无以立。”于是我们精心节选了《周易》和《诗经》。“读《论语》以立其根本”;“读《孟子》以观其发越”;“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如果说,五经的诞生是孔子师生集团对中华民族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贡献,那么“四书”的编纂则是主张“经以致用”的宋儒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升做出的一大贡献。本教程中“四书”或多或少,均有精选,而上揭古代蒙学经典大多罗列其中。《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战争军事.有军事即有兵法。兵法也是中华经典的典型而精彩的构成。于是我们特别节选或全选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们增加一点点兴趣。

南于是童蒙诵读教程,我们在字的注音上格外用心,乃警乃惕,谨慎有加,不敢武断,力求避免给孩子们造成某种先人为主的遗憾,而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本教程依然采用当今社会通行字体,即简化字编排。因此为了增益本教程的效用,为了孩子们日后进学,使一些孩子最终可以成为中国文史学家、中国思想家甚至国学家,希望老师和家长们在课下格外用心于繁体字的识读训练,以尽量拉近孩子们与经典、与先圣先贤的距离。

孟子说:“尧者何?舜者何?有为者亦若是。”庄子说:“陶铸尧舜。”我们的人文祖先尧舜从因地开始一步一步地做人,一步一步提升生命境界,最终成为圣人。我们每一个人像他们一样从因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做,一步一步地陶冶历练,“为学日益”,积极向上,最终也必然会达到生命的理想境界。

让我们共勉!让我们在孩子们生命中播下国学的种子,让孩子们伴随经典健康成长。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由课释理:真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地铁下年工作计划 地铁站长工作岗位职责 最新形容国风的服装优美的句子 赞美中国风衣服的诗句实用(5篇) 简单的自我介绍20字 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通用(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