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

小编:

遥想两千多年前苍茫大海上舟船劈波斩浪、扬帆竞逐的情景,我们深感人类渴望交流所产生的勇气和智慧是何等巨大。兴起于中国秦汉之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地球文明塑造史伟大的人类轨迹。越过苍茫大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国家之间、东西方之间,实现了货物、人员、科学、文化以及宗教方面的交流,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港口建设和贸易管理等文明进步的至关重要技术得以发展,不同文明在交流和碰撞中实现了伟大的跨越。

文明的内核在于交流,交流的结果带来进步。这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给当代世界发展进步所指示的正确方向,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当代文明发展的启迪。

多元文化增进交流价值

历史上通过长期交流形成的多元文化,为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巨大的交流价值。

地球的东方,疆域辽阔,生活着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书写了世界历史最多彩的篇章。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样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构成古老、多元的东方文化,犹如多面切割的钻石,呈现出魅力四射的光华。

交流的价值在于多元。中国古人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多元而不是同质的文化,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场效应,创造出更大的交流价值,并最终达致互利共赢。

多元文化的交流为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在漫长的交往中,虽然也有冲突、矛盾、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与创新。直到16世纪之后,欧洲人用枪炮开拓海洋,大肆劫掠、殖民、征服,东方和平、蔚蓝的大海才一片血雨腥风。在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固有文化,形成本民族独特的集体记忆。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唐朝,有70个国家通史交好,使臣、留学生和商人云集都城长安,多种形式的交流为唐代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盛唐气象,展示的正是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当代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的交流价值。环顾当代,地球的东方可谓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探索并形成了丰富多样、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各国资金、信息、人员流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产业分工日渐清晰,正在形成新的集聚优势和发展动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国多元化的发展特色,意味着通过平等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纪元的开始。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强化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传导正面能量,促进投资、贸易、人员、信息的广泛往来,对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来说,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实现更大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文化共鸣结成精神纽带

发端于中国秦汉之际的海上丝绸之路,能以总体和平的形式,延续一千多年之久,这是人类文明交往史上殊为难得、值得深思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同任何长久保持的和平交往一样,海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是其得以延续、扩大的重要推动力。这一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

固然,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用也不尽相同,但任何本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着基于人类共性而形成的文化共鸣。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人类有共同的心声。平等交流必然会激发更多、更强的文化共鸣。因此,虽然相距海天之遥,我们依然能在今天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中,感受到连接彼此、似曾相识的精神纽带。

这条纽带就是历史交往形成的相通相融的文化价值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蕴含的包容理念,“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蕴含的协和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蕴含的同体理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蕴含的共生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蕴含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理念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传播,逐渐成为丝路各国的共同追求。

彼此包容、相互尊重,心心相印、守望相助,讲信修睦、互利共赢,在尊重各国固有文化的同时,丝路各国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确立相通相融的文化价值观,鼓舞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风帆。

相互交流彰显人文关怀

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是为人而铺设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是人。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精神,体现人的价值。人的交流是国家交流的先导,同时促使着国家间的交流向纵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显示的历史轨迹是,民间交往――航线开辟――经济文化交流――国家间邦交修好――更广泛与更深入的民间交流。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首宏大的交响奏鸣曲,那么,人的交流就是最华美的乐章。

民间交流是国家间最牢固的纽带。当国家的交往受到阻碍时,最先突破的,往往是民间交流。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明朝政府初年实行海禁政策,对出海贸易互市的行为处以重罚,即使如此,依然无法阻挡民间交流的步伐。明朝如此,清朝实行海禁时也如此。国家之间各领域的平等交流,都需要人的交流作为纽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扩大民间交流合作的领域,增加民间往来的密度,创造民间交流的条件。只有足够多、足够强、足够深的民间交流,才能结成更牢固、更持久的纽带。

人是各个领域交流价值实现的载体。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民间通过贸易、旅行甚至常驻、迁徙等方式,如润物之水一样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正如中国古语说的,“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国家交流的主体是政府,但媒介是人。货物贸易、技术交流、文化交流,一切交流的价值都要通过人来实现。民间交流在政府的推动下,则会实现更大的交流价值。

同历史相比,当代航空航海运输业交通更加发达,互联网实现了及时、巨量的信息传播。通过贸易、投资、留学、旅游、迁徙,以及网络等形式,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民间交流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解也越来越深入。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这种交流将出现空前的规模,必将兴起更大规模的民间交流热潮。 建设丝路发挥媒体作用

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涨潮落。大海虽然总体呈现出和平的蓝色,但冲突的暗涌依然存在。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误解与隔绝会产生恐惧,恐惧造成误判,误判导向冲突;理解与交流会带来安心,安心增进智慧,最终缔造和平。大众媒体在增进不同国家国民理解信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考虑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众媒体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交流活动,把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不同国家文化习俗的体验和认知导向正确,引向深入。

二、大众媒体要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的经济社会、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发挥好引导作用、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

三、大众媒体要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习俗的报道,出版相关书籍,强化舆论支持,形成舆论声势。

四、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共同创办多语种的《海上丝绸之路》期刊,刊登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文章,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报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新进展。

五、以《海上丝绸之路》期刊为依托,邀请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人士和专家学者,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

创造自中国的丝绸,其质地亲和便体、细腻平滑,轻柔而坚韧,纤薄而温馨,其颜色更是随俗雅化、流光溢彩、千变万化。丝绸的这些品质,已经为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令人遐想的丰富意涵和文化价值。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讲好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故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林木种苗心得体会(优质18篇) 公司团队户外拓展活动策划方案(热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