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廖承志与惠州渊源史论

廖承志与惠州渊源史论

小编:

祖籍惠州的廖承志(1908-1983),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迄今为止惠州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一人,他传奇的一生,他卓越的贡献,是惠州人民乃至东江人民的骄傲。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惠州人的品格和特质,体现了惠州的城市精神。因此,研究廖承志与家乡惠州的历史渊源、研究廖承志为东江革命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助于深化惠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弘扬和传承廖承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有助于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转化为推进惠州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廖承志的家世传承

青少年时代的廖承志,跟随父母奔走在国内外。他的父母亲是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继承先辈志向,故给他起名“承志”。廖承志出生时其父母正客居日本,追随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同盟会发起人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从事拯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孙廖两家形成了极为亲密的关系。在革命先驱的身边成长,使廖承志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革命家庭的出身,是廖承志革命的一生的起源。事实上,廖家的革命进步思想文化深厚,家世传承在廖承志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廖承志的祖父廖竹宾,是美国旧金山一位颇有社会地位的华侨商人,他虽身在异国、生活富裕,但心怀祖国,不满美国当局歧视华人华侨的行径,时刻关注着海外华人华侨的艰难境遇。从1875年开始,他多次出面协助筹款并出资兴建华人华侨医院,解决华人华侨看病就医的困难。1885年,他主持筹建了旧金山首家华人华侨小学,从国内聘请一些具有秀才、举人资格的人执教,为旧金山华人华侨子弟学习传袭中国文化提供了方便。廖竹宾虽侨居海外多年,但常常以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他不仅教育子女应以“国学为先”,不要忘记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而且要求他们谨守善良、诚实、勤奋、刻苦、俭朴等中国传统美 德。①

廖承志的外祖父何载,拥有百万资产的大商人。他尽管生活富有,却思想积极开明,不仅对聪明伶俐、性格倔犟的爱女何香凝不愿缠足的行为,作出了“就由她去吧”的认可,同时很欣赏女儿学习刻苦、生活节俭的品质,在女儿17岁时就让她充当自己的经济助手,参加管理家庭财政和收租账目的实践锻炼。②

此外,廖承志的伯父廖恩焘,担任过国民党政府江苏金陵(今南京)关监督、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陈香梅和美国飞虎将军陈德纳是其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廖承志的叔叔廖恩勋,担任过广州国民政府的广州第一制弹厂(由原海军制弹厂改名,生产军用的子弹炸弹等)厂长。

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虽然是富商女子,却从小自立自强有主见。19岁与廖仲恺结婚,不久变卖嫁妆坚决支持丈夫留学日本,随即自己也到日本一起留学。何香凝不仅天资聪颖,绘画艺术出众,同盟会会旗图案为她所设计;而且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东京同盟会的许多秘密活动在她的住处进行,各地华人华侨的联络工作也大多由她承担,被孙中山亲切地称作为“奥马双桑”,意即受人爱戴的革命老妈妈。后与丈夫一道从日本归国,坚定地站在孙中山重建广东革命政府的战线上。陈炯明发动叛变期间,她除了关照孙中山和宋庆龄顺利脱险外,为营救被陈炯明囚禁的丈夫廖仲恺,不顾自身安危,大义凛然,严辞谴责陈炯明的无情无义,最终迫使陈炯明释放廖仲恺。此后,她旗帜鲜明地主张国共合作,并为实现这个目的做了大量工作。丈夫廖仲恺被刺身亡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秉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更加坚定地投身民主革命,反对国民党右派反共、分裂、独裁,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深受各族各界人民的推崇和爱戴。

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出生和成长,廖承志从童年开始就深受革命思想熏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一生矢志不渝。

二、廖承志与惠州渊源史论

(一)廖承志发起和领导了东江抗日游击武装,为建立和发展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廖承志等诸多军政领导人的艰苦努力下,在中共广东各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以及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支援下,东江军民抗日民族自救运动不断高涨。自抗战爆发至1939年底,东江地区各县普遍建立了“农抗会”、“工抗会”、“青抗会”、“妇抗会”、“抗先队”等抗日爱国团体,人数达到43000多人。④东江地方主要抗日武装曾生和王作尧两支部队发展到800多人,惠阳县的坪山和宝安县的龙华、乌石岩建立了抗日游击基地,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⑤

可见,从发起到组建,从壮大到转移,廖承志在发展东江人民武装力量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虽然没有直接领导这些队伍,却是幕后杰出的指挥官。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军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蜚声中外,并在解放战争初期顺利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这与廖承志的密切关注、支持、帮助、组织、领导是分不开的。

(二)廖承志组织和领导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为巩固和发展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廖承志任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后,在倾尽全力组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同时,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多渠道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收到了预期效果,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利用多种途径全力支援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不少人更是以同乡会名义组成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工作团直接回到东江地区,其中惠州属团体较多,回乡后的部分成员加入了东江人民抗日武装。

(三)廖承志组织和领导了在港文化人和民主人士的营救活动,使惠州成为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命脉的重要中转站

廖承志因近距离与旅港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打交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接到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以及中共南方局电示精神之后,立即于当日召集有文化界和新闻界人士参加的紧急会议,详细分析当前形势,认为英军不可能长期居守香港,必须立即把旅居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转移隐蔽起来,然后设法将他们疏散到内地,并决定了撤离时各小组的负责人及联络地点,分发了隐蔽和撤离的必要经费,同时决定将这一艰苦任务交给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去完成。③

在这场大营救中,800多名滞港的文化人、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沿着廖承志等人制定的由香港经宝安入惠阳,再转由龙川等地至内地的路线得以脱险。其中,通过位于惠州城内桥东上板塘70号的东湖旅店完成中转的就超过100多人,包括柳亚子、张澜、何香凝、邹韬奋、茅盾、张友渔、廖沫沙、韩幽桐、胡绳、胡风、宋之的等著名人士。东湖旅店作为接待护送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基地历时半年之久。不少文化界人士在东江抗日根据地作了短暂停留,他们对东江抗日武装卓有成效的营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茅盾曾称这次营救为“抗日以来、简直可以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由廖承志组织策划的这次营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行动,创造了营救人数众多而无一人伤亡且不费一枪一弹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尤其是同时营救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夫人上官德贤女士、南京市长马俊超夫人、国民党海军少将陈策,以及英、美、荷、比、印等国际友人近100人,更在国民党内部和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场大营救的成功实施,人们无不钦佩廖承志的领导才能。但为组织这次大营救的回广东之行,廖承志不幸暴露了行迹而于该年5月底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经历了长达近四年之久的牢狱生活。

可见,廖承志在组织和领导寓港文化人和民主人士的营救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人类营救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他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扩大了东江抗日武装的国际国内影响,并使惠州成为整条营救路线上一个重要的中转地,延续了中华优秀文化命脉。行动期间他途经惠州作了半月余的短暂停留,更是他与家乡最亲密接触的历史记忆。

(四)廖承志与以叶挺为代表的惠州革命志士保持了深厚的友谊

从廖承志与叶挺这些革命的交集,可以看出两个同乡及同志之间非常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们具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情操,在工作中、政治上互相扶持,在生活中、感情上互相关心,始终保持了深厚的同乡之情、革命之谊。

(五)廖承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影响并关心支持着家乡的建设事业,并最终长眠家乡守护故土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虽然一直在中央工作,但他所主要负责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他长期主持全国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对属于华南沿海地区、靠近香港、拥有众多海外侨胞的惠州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各种直接间接的影响。

虽然到晚年都没有再回过家乡惠州,但廖承志一直心系家乡建设。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一直没有实现回家的愿望,但他一直关心和鼓励家乡的父老乡亲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建设自己的家乡。改革开放以后,他仍十分关心和支持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几度托姐姐廖梦醒、儿子廖晖和廖淳等,前往位于惠城区陈江幸福村的仲恺中学视察,促进了该校教学设施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廖承志还曾提出要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建设。为此,他曾为幸福村捐过一批肥料,还派人回陈江检查自来水工程的建设情况。①

1980年,惠州正在完善西湖景区的建设,有人提出能不能找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题写“惠州西湖”四个字。于是西湖景区管理处干部古光通过他人引荐前往北京,见到了曾与廖承志一起在惠州工作过的连贯。于是这年9月,廖承志重题了抗战时期回到家乡惠州组织秘密大营救期间所作的《惠州西湖留丹亭》一诗,后将写好的这首诗让连贯转交给了古光,并嘱咐说书法里已有“惠州西湖”几个字,就不再另行题写。现在,刻有此诗文的石碑一直立于惠州西湖留丹亭前,而惠州西湖景区正门口牌坊上“惠州西湖”四个儒雅俊逸的大字就源于廖承志所题。②

可见,廖承志在新中国成立后所从事的有关工作,和对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的关心支持,都对惠州的发展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并体现了他对桑梓的的赤子之情,直至逝世后迁葬家乡拥抱守护故土。

三、惠州人民对廖承志的纪念缅怀及其精神的传承弘扬

廖承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是无私的、奉献的一生。“丹心一片承先志,鞠躬尽瘁为革命”,这是他50多年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作为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培养和形成了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坚定信念,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奉献精神,以及笑看人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 财富。

这些精神文化遗产正为家乡惠州人民所不断广为内化,在当前和今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惠州出现的社会各界对于廖承志的“纪念热”以及学术界、理论界对于廖承志的“研究热”,无不证明廖承志其人及精神对于惠州人民有着颇为重要的影响。廖承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是激励家乡人民建设惠州、开创惠州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宝贵财富,一直在惠州大地上传承和 弘扬。

(一)社会各界定期组织开展对廖承志的祭拜活动,并完善有关纪念场地建设以更好发挥教育功能

除开展纪念活动、完善纪念设施外,惠州市高度重视收集、研究廖承志及其家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历史史料。多年来,配合对廖承志及其家人的各种纪念活动,惠州本地专家学者持续不断地开展对廖家史料的征集和研究,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众多的回忆性、纪念性文章公开发表外,一批学术论文也相继发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为前所未有,至今相关研究还在继续深化。通过这些研究和活动,廖家爱国家、爱民族、爱故土、爱家园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再现在世人的面前。

(三)全市人民化敬仰为行动,将廖承志的可贵精神转化为推进惠州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惠州人民在深切缅怀廖承志其人的同时,更注重对廖承志精神的传承弘扬,努力将他的可贵精神转化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惠州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作为对他最好的纪念。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廖承志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廖承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无限忠诚党的事业。做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在思想上树立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奋斗。二是学习廖承志勇于坚持真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学习廖承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而共同奋斗,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 先烈。

四、结语

廖承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他并非在惠州出生和长大,一生中也仅有一次踏足家乡惠州并短暂停留,但他身上流着惠州人的血,时刻记得自己是惠州人,一直心系惠州的革命与建设、发展与变化,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惠州和整个东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惠阳地区)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生各个时期直接或间接地对家乡惠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他的父亲廖仲恺和同乡邓演达、叶挺等近代惠州名人一样,是中国也是惠州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亮丽一笔,是惠州人杰地灵的一个代名词,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廖承志及其精神,是惠州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先行先试、渐进发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财务人员工作汇报 财务个人工作报告(5篇) 2023年幼儿教师幼小衔接培训方案(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