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简述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简述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小编:焦建新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二是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关于前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并形成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各国经济的开放、相互依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经济学家索罗斯则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支配。西方左翼学者也明确表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基础

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任何阐释,都必须放到其哲学思想的背景中进行。正是通过揭示旧哲学的观念本体论的性质,马克思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的清算,使哲学回归对现实世界的观照,而且实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揭示,为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一)新哲学指出了一条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

在马克思看来,导致旧哲学陷人形而上学重重迷误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其抽象的理论建制封闭了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它必然导致哲学自身窒息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维度,丧失了超越当下既定存在、廓清事物发展规律,并关注现实、改变现实的批判品格。因而,对哲学家们说来,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①基于此,马克思认为,必须破除旧哲学将观念预设为本体的形而上学倾向,使哲学从思辨走向现实并面向时代。 通过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借鉴,马克思揭示了哲学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开辟出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促使哲学从理论思辨走向社会现实。

(二)唯物史观为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确立了方法论原则

其实,对于经济全球化问题而言,马克思哲学观变革所造成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马克思所确立的新哲学为人类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基于这种世界观,人们对历史乃至由于普遍交往所造成的全球化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是将世界看做既成的客体或对象,从而将现实世界自然化了。现实世界被抽象为一个独立于人们实践活动之外的自在自然界。唯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体维度,却不能抓住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三)破解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彻底的哲学批判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因此,随着哲学变革逻辑深人到社会历史领域,如何对自身所处其中的现有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的哲学批判,就成为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一项根本任务。这也促使马克思由对社会现实的哲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⑤正是通过这一关系的研究,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未来。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世界历史理论基础

面向现实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由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虽然马克思也多次在一般历史学的意义上使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例如,多次使用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历史上的、世界历史意义的等指称,但就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而言,并非一般的历史学意义上的经验理论,它实则是立足于历史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运行规律进行揭示的历史科学。质言之,就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不同于维柯以诗性智慧和天意意图为标识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康德关于人类整体历史发展的自然意图和内在目的论的形而上学判定,更超越了黑格尔以绝对精神和理性的狡计为内核的唯心主义世界史观。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世界历史进行唯物主义考察的科学。它既超越了经验主义的实证又扬弃了形而上学的思辨,从而彻底追溯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源、基础和内在生成机制,不但科学地解答了事实上一直制约着人们对于世界历史进行科学认识的迷和惑,也科学地洞察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走向。

(一)世界历史是人类交往活动发展的结果

依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的任何阶段都具有历史性,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世界历史的形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交往活动的产物。 我们知道,作为历史学或哲学的一个范畴,世界历史并非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事实上,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世界历史已是一个经验的事实,即人类历史由狭隘走向相互交往,由封闭走向逐步开放。维柯、康德以及黑格尔等思想家已经觉察到了人类历史这一整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也力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去考察它,然而囿于旧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和唯心史观,他们并未能够实现对于世界历史的科学考察和正确把握。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内在转换绝非囿于绝对范畴的抽象空间之中的目的论设定,而是具有现实基础、内在动力以及特定运行机制的真实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且更具备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因此,他强调,世界历史与现实历史并非是某一绝对范畴的理论表征与实现环节,而是历史自身运动的现实发展过程,是人类交往活动发展的结果。

(二)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和趋势

人类交往方式的变化是与生产方式的发展相一致的。马克思从这二者的一致性中揭示出世界历史的客观性。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⑤这表明,人类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各民族国家之间物质交往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三)世界历史理论与无产阶级的解放、共产主义的实现 如上所言,资本主义虽然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但不是世界历史的完成者,它不与世界历史共始终。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与人类社会的解放相一致的。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蕴含着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一方面,它为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解放又必须超越资本开创的世界历史阶段。他认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②这是因为,资本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③从而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④而生产力财富一般从趋势和可能性来着的普遍发展成了基础,同样,交往的普遍性,从而世界市场成了基础。这种基础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

在马克思看来,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的内在转变恰恰导致个人所受异己力量的支配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扩大,原本通过个人间的相互作用而自然形成的全面依存的相互关系,从而也表现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人们自身,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⑥同时,共产主义革命及私有制的消灭又三、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实质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然而,由于一些学者混淆了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历史以及资本主义的关系,甚至将三者直接等同起来,特别是把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等同起来,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要透彻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就必须深人到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和思想变革的历史之中,通过研究其哲学、唯物史观理论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趋势等的分析,以真正揭示隐含在其中的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是世纪末每一个人都谈论的时髦词语,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③

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提出,离不开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审视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呈现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出新的理解。余论 上述分析表明,马克思经典文本中虽未出现经济全球化这一用语,但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马克思的哲学观祛除了旧哲学的形而上学性,把哲学引向社会现实的分析,使哲学从天上降到人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现实人的活动出发,科学地破解了历史发展之谜,探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认识世界历史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探寻到了人类社会由狭隘走向世界历史的动力、趋势,以及落后民族的发展道路问题,深人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

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审视表明,经济全球化的确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历史进步性,它的确在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残酷性。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造成了许多全球问题。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看,它既具有科学的维度,也具有价值批判的维度,是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统一。

对这一思想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如果仅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仅仅看到经济全球化是由生产力推动的纯经济效应,就会把资本直接推动带来的不合理的秩序看做天然合理的,只能为资本的全球霸权作合法性辩护。在我们看来,那些单纯地从生产力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学者,看到了生产力发展带来普遍交往发展的进步,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经济全球化持机械唯物主义、宿命论的或实证主义的、无批判的立场。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世界历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党员寝室心得体会和感想(精选21篇) 合同档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