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探析

小编: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革命的道路上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只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取舍才能有效利用,探析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性思考,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主要有两种含义,首先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外延伸扩展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在很多国家被借鉴,指导者革命的发展或者国家的发展路线,因此就会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等等,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运用中与中国的民族传统相结合,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从这方面也能很好地解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

现在我所论述的是第一种理解,这个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还是没能详细的界定,它还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在研究中,有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了结合论、过程论、实质论等等,这些论点能够进一步解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但是这些也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做出完整的界定。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需要从其逻辑层面和自身的结构进行探析。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有其逻辑性,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具有世界性,在世界范围内实践马克思主义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其次,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是由其世界化范畴的逻辑展开的,这与其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范畴产生了共生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被理解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相联系的概念,将马克思主义在每个国家的民族化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讲,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和民族化其实是统一于科学的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道路上对其理解可以相比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如果没有将资本主义的现实抽象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范畴,并将其加以具体分析就不能对资本主义有深刻的科学研究。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外部表征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时间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的途径,通过这项运动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具体含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有着非常明确的内在结构性,逻辑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其逻辑归宿是“民族”,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结果就是其时间活动和理论进展。在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个基本层次,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论断。在实践中,这些层次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才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根本标准,其主要是符合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具体实际情况,它需要在其基本原理上进行创新和添加新的论断。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动因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前提是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怎么样进行才能实现。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需要通过明确自身发生的内在动因和正确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确立自身的逻辑前提。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看,是始于对原有理论的研究,再根据实践进行验证、修正和发展,全面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逻辑线索。这样就使得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更好地发挥出其指导意义,更好地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服务。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还有其实践动因,那就是始于一条实践之路,通过对先进理论的改造、提升,达到更高的实践水平的逻辑线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需要这样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进行指导,为国家民族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性的内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族国家两方面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要求是对马克思真理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具体实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进行是否正确在于一个国家的状态,看这个国家是否适合搞社会主义,比如在中国曾经就有人反对进行社会主义制度,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因此,在后来毛泽东在深入研究后取其精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有着清醒的思考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的价值要求包括马克思民族化必须全面正确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和追求,必须要符合某个民族国家真正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在理论和实践中明确了必须具有党性,恪守自身的坚定立场。它的民族化需要联合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来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机制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机制是机构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包括在客体对于主体的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理论发展是否有积极意义;主体对于客体的改造是否是积极有效的;理论对于客体的关照是否有效。这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都遵从和整体的运行发展,从不成熟的状态到成熟的转变。在需要解决的矛盾中,客体必然对主体的发展起着否定性作用,对主体产生制约,这正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的成熟,其客体作用机制最终实现为主体和理论的肯定性促进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为历史的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机制上要弄清楚这三要素之间的联系,明确机制运行的机理,更好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研究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经济法在企业实践中的主要作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策划(模板17篇) 龙狮文化心得体会(专业18篇) 2023年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书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