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百姓问政》的几点思考

关于《百姓问政》的几点思考

小编:

摘 要 百姓参与,百姓监督,百姓评议,这次百姓问政活动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社会特别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办好百姓问政这个栏目进行阐述,首先,避免节目形式化,其次问政实现常态化,再者是要注重栏目功能挖掘和内容拓展。

关键词 百姓问政;几点思考;避免形式;常态化;挖掘功能;注重民生

这次百姓问政活动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社会特别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通过问工作目标、问工作成效、问履职情况、问存在问题、问具体措施等,认真解决好群众期盼的“可以解决、必须解决、始终还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而促进全市各单位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市委市政府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顺利推进。5月份以来,《百姓问政》栏目通过问政办热线、电视台热线、漯河网、名城网等渠道共征集各类问题及意见建议1039条,及时回复683条。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出转办通知47个,涉及问题43个,已回复办理37个。百姓问政活动已成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

与以往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百姓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群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百姓的“考问”和“质询”,现场接受处理问题能力的评价,对于政府和官员来说,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其他的问政节目譬如网络问政相比,百姓问政节目的组织化程度更高,更加直接、直观、直白。节目的参与者具有政府的权威性和群众的代表性,问政的内容紧贴民生公益的公共性和关切性,节目的形式也具有电视互动的新颖性和鲜活性,备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作为节目的实践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心情有喜有忧。喜的是“百姓问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忧的是半年政务聚而问之,是否有我们的“问政”节目所不能承受之重?为了进一步的做好节目,更好的发挥栏目功能,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1 避免节目形式化

百姓问政,核心在“问”,关键在“改”。它是政府通过百姓问政的互动交流、监督平台作用,实现职能转变,促进效能提高。问政的主体是百姓,主导是党委政府,内容是政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成因比较复杂”、“我们会加大力度采取一些措施”、“这些问题将在一个月内解决”……这些言犹在耳的承诺在一场场现场火爆“百姓问政”后,等到的并不是问题的快速解决,而是各种各样的敷衍和推脱,甚至套话连篇。“明天就办”的承诺沦为“空头支票”,“重视解决”的答复变身为“官话推脱”。

只承诺不解决,是新的形式主义、新的“假、大、空”。“百姓问政”形式受到欢迎,其背后真正吸引民众的是参与“问政”领导干部深厚的 “为民情怀”,为民谋利的真诚真心。如果将“百姓问政”搞成新的“秀场”,对群众反映的难题拖延、推脱,甚至无视群众的疾苦,就是对群众的“二次伤害”。

事实上,随着我国政务公开的领域和载体不断的拓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实施以来,“百姓问政”已经成为实施该活动的有效载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也应该成为检验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的考场。“百姓问政”落到实处必须对久拖未决的事件加大问责追究。后续调查结果难以出炉,关键是问责处理机制不尽完善,或是未发挥作用。各种问政是否流于形式,取决于能否真正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否真正做到人人能监督、事事有责任、件件有落实。

为了避免节目流于形式,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2014年年初的《百姓问政活动实施方案》上就有这样一条“注重百姓问政的过程督导和结果运用。通过问政代表现场评议和问政平台跟踪反馈,对责任单位的承诺兑现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总体测评,并面向社会公开百姓问政责任单位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问政整体结束后,将百姓问政群众满意度最终评价结果纳入当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这一措施的制订,促进相关单位对整改问题的的落实,栏目组则更要在跟踪问效下功夫,对他们的承诺和整改举措进行及时的跟踪报道,以督促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次集中问政结束后,我们紧接着策划了《百姓问政整改进行时》系列报道,首先对各单位的整改举措进行及时的跟踪,承诺期过后,再对整改效果进行实地查访,直到问题解决到位。

但是如果要真正解决问政节目中所反映的问题,恐怕仅仅靠几期节目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一个长效的机制来切实保障落实执行。唯有建立相应的制度,才能使电视问政的范围得以扩大,才能监督到体制内的各层官员,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2 问政实现常态化

电视问政由于组织化程度高,往往需要筹备时间,所以总采取集中问政的方式,一年里只能是问那么有限的几次,政却是每日常新。常态的政务需要常态问之,只有常态问之才能建立长效的政务监督机制,推动民生问题的及时解决。因此,我们立足“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紧密相结合的工作平台”这个定位不变,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对于百姓的诉求进行分类处理,以解决百姓的各类诉求,我们在去年单一集中问政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加了上门问政的方式。上门问政是个常态化的栏目,对群众日常反映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单一的,有时效性要求的问题,由栏目组的记者直接到相关单位上门问政。目前上门问政已经制作了33期。 民生无小事,记者勇担当。参与问政的记者连续三个月在工地附近蹲守无牌渣土车,历时大半年跟踪违章建筑的建设进度,连续五天吃住网吧暗访未成年人上网乱象,连续半月追踪暗访沙澧河非法捕鱼。。。。记者的坚守、坚持和坚韧,促进了一桩桩、一件件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的解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问出工作干劲,问出责任担当,问出勤政为民的行政效能大提升。这种问政方式既是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批评和监督,更是对政府工作的推动和促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台品牌效应的提升,因此希望百姓问政这个栏目能持续深入的办下去。尤其是我们的“上门问政”栏目,不能停留在设置栏目这个形式上,而是需要一个素质过硬的记者团队充分发挥热线平台的作用,保证这个栏目实现常态化、持续化的运行下去,真正的打造好这个政府与百姓沟通的平台,以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目的。

3 注重栏目功能挖掘和内容拓展

自开播以来,百姓问政的栏目定位就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架起政府和百姓之间对话、沟通的桥梁,适时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弥补政风行风建设中的死角和薄弱环节,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提高办事效率,有效的促进和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电视问政节目自面世至今,也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做好自身的调整和提升。说到底,问政节目的生命力在于它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有效沟通、对话、交流的平台,作为平衡、凝聚社会舆论平台的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百姓问政”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把栏目功能深度挖掘做到位。

电视节目“内容为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选题定位,不能简单的以激烈和劲爆博眼球,而是促进政府及时的解决问题,让政府更有所作为。应以“小民生”为切入点,或许关注的只是一件事、一群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但反映的则应该是“大民生”的宏观背景,新闻要深度挖掘、找到其中蕴涵的新闻价值,并深入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解读政策难以落实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也许才能体现节目更加重大的价值。

目前“百姓问政”的信息源大多来自群众投诉,而他们的诉求大多是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个体问题,栏目大多是解决一些物质层面上的具体问题,百姓问政要上层次、上台阶,如果想体现更大价值,则需要扩大到精神和道德层面,应当逐步向建言献策方面转化,甚至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辩论。,决不能仅满足于就事论事,还要就事论理、就事论法、就事论教。不仅要把百姓问政办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窗口,还要把百姓问政办成普及法律常识、对民众进行民主教育的课堂,让更多的观众由为解决问题而看“百姓问政”,变成为学习知识、扩大视野、了解社会、提高民主法制意识而看“百姓问政”。让百姓问政与这个城市相生相长,只有这样,节目的生命力才会越发长久。

总之,办好百姓问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和建立节目运行的长效机制,让其在推动发展、服务人民、促进和谐中发挥出更大的

作用。

参考文献

[3]王菁.广播政风行风类节目的深化与拓展[J].中国广播,2011(8).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物通讯写法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值机员心得体会(优秀5篇) 2023年大学生校园安全心得体会(精选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