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浅析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小编:

摘 要:对外汉语修辞学是一门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兴学科。从整体看,现有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绝大多数未能突破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桎梏,完善自足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只有坚持“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立足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结合跨文化交际等学科才能推动真正具有对外汉语特色的修辞学理论的建立。

关键词:修辞 对外汉语修辞学 交际中心修辞观

近年来,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直被忽视和“冷落”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一时之间成了新的热点。随着学者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对外汉语修辞学”正朝着新兴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起来。

然而,纵观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的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学科框架仍然比较模糊,整个领域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最早在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做出大胆尝试的是陈汝东先生(2000),在《对外汉语修辞学》中,他第一次把对外汉语修辞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然而,遗憾的是,全书除了第一章的理论思考外,其它部分基本上沿袭了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框架和内容,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因而还不具备使对外汉语修辞学完全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影响力。此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思考,组织召开过几届“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但是,从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发展的全局来看,基础性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研究还很不够,绝大多数的研究也未能突破传统汉语本体修辞学研究的思路,因而很难真正体现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乃至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学科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目的和汉语学习者的实际入手,认清和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特点和本质,这是摆脱汉语本体修辞学桎梏、凸显对外汉语修辞学特色的根本前提;其次,要把握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基础,即“对外汉语修辞是在汉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实现从“语言中心”的传统修辞观向“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这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再次,要结合跨文化交际和认知科学等学科,拓宽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以汉语学习者的整个第二语言交际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发挥对外汉语修辞学的跨学科性和前沿性特色,提升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指导作用。其中,“交际中心”的修辞观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本质所在,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理论的灵魂,也是本文要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一、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

在具体探讨“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之前,我们必须实现对修辞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向,本文称之为“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

“交际中心修辞观的转向”就意味着在对外汉语修辞学领域必须改变传统的修辞观,转向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

(一)“语言中心”的传统修辞观

“修辞”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非常受重视的一门学问,在自由的风气之下,演讲和辩论术非常发达,这就促进了修辞学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修辞是比较广义的,接近文学理论,但是,其中也包括了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集中体现在智者学派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发展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语言的分析上。不过,总的来说,“修辞”还是一门语言艺术。而中国古代的修辞理论也大体如此,《文心雕龙》等诸多文艺著作在修辞领域主要还是表现为对文辞的修饰、语体的关注之上。

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在“修辞”的定义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例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高明凯先生在《普通语言学》中认为“修辞就是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门艺术或规范的科学”,张弓先生则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开篇提到“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而美化语言”。纵观这些关于“修辞”的定义或说法,可以发现,它们都贯穿着一种“语言中心”的修辞观,也就是说,修辞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修辞活动也就是在语言的各种同义手段之间进行选择的活动。这是汉语本体修辞学的基本修辞观念,表现在汉语修辞学的理论研究上,就是注重对辞格的重视,其研究目的也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交际中心修辞观

传统修辞观念,概括地来讲,是把“修辞”定义为“语言的艺术”。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某些理论转向,本文认为,“修辞”这一概念应当实现从“语言的艺术”向“以语言为核心的跨文化交际艺术”的转变,这一转变是有其合理性的。

首先,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外国学生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凸显的是交际性和跨文化性,这就决定了:第一,对外汉语教学不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教学,它是以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第二,外国学生运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活动,受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包括了各种非语言的认知因素在内。也就是说,外国学生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单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是一种文化适应、语境匹配、话语选择的综合行为过程。

另外,米歇尔·福柯在其修辞认知理论中,将修辞看成是一个认知体系,而这个认知体系,“它是一个文化中支配其语言,其感知手段,其交流,其方法,其价值观念,其行为层次的一套准则”。该理论无疑对“修辞”这一概念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对对外汉语修辞观的确立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对外汉语修辞学必须建立在一种新的修辞观念之上,即“交际中心的修辞观”。这种修辞观念是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之上的。在“交际中心的修辞观”下,“修辞”概念从“语言的艺术”转变为“以言语为核心的跨文化交际的艺术”。具体来看,它包含了这几方面的内涵:第一,对外汉语修辞研究的是利用汉语开展跨文化交际的整个行为过程,而不是传统“语言中心”修辞观下的语言技巧。后者是静态的,是语言本体的,前者是动态的,是行为本体的;第二,对外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是“言语修辞”,而不是“语言修辞”。“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的区分,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对广义的修辞与狭义的修辞的划分,即“调整或适用文辞”与“调整或适用语辞”的划分是相通的。目前的汉语本体修辞学重视的是“文辞”意义上的“语言的艺术”,这也是现有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普遍问题。对外汉语修辞学以“交际”为中心,也就决定了其研究的重点是“言语”意义上的修辞,而不是“语言”意义上的修辞;第三,对外汉语修辞学着眼于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就是说,“言语修辞”只是其中一部分,当然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但也包括了文化认知、语境匹配和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二、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

从整体来看,以交际为中心的修辞观对把握对外汉语修辞的本质,界定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明确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下面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对外汉语修辞的本质

什么是对外汉语修辞?这是研究对外汉语修辞学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陈汝东先生认为,“对外汉语修辞是在汉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对外汉语修辞学》,2000)。这种定义把握了对外汉语修辞“跨文化性”和“交际性”的根本特点,并将对外汉语修辞视为一个行为过程,而不是语言技巧,这是值得肯定的。在此基础上,“对外汉语修辞”还可以理解为“在汉文化语境下以言语为主的交际调控过程”。“交际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观是符合这两种对外汉语修辞定义的。陈汝东先生虽然提出了上述定义,但却未能强调“交际性”才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的本质,这是十分遗憾的。

本文明确提出“交际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观,也就明确了“交际性”作为对外汉语修辞学本质的重要地位。对外汉语修辞是“以言语为核心的跨文化交际的艺术”,是一个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调控过程。这样,从认识论上讲,对外汉语修辞学也就能够摆脱传统的从汉语本体修辞学的套路,转而从整个第二语言交际过程入手,从而重新界定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确定整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总结、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修辞规律。可以说,“交际中心”的修辞观是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理论基础。

(二)对外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之后,确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关键的。对外汉语修辞学既然是以交际为中心的,那么其研究对象就肯定不同于传统的以语言修辞教学为中心的研究对象。以传统语言修辞教学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其研究对象是汉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所凸显的不同于汉语本体修辞的一系列语言规律,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它强调的是对比研究和差异研究,重视的也是如何在课程中导入汉语修辞教学。而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其研究对象是利用汉语进行第二语言交际的整个过程,它是异质性的,包括了文化体认、语境匹配、话语选择、行为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它所研究的是外国学生如何在尊重和理解汉文化交际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显然,这将大大有别于汉语本体修辞学。在研究方法上,它强调的是观察、总结,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在培养外国学生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理解中国的交际文化,学会在汉文化交际语境中得体地运用汉语,从而实现交际效果。

(三)对外汉语修辞学的“修辞手段”

谈到修辞,就不能不谈到“修辞手段”。修辞手段是修辞规律的总结,也是修辞学科的主要内容。对外汉语修辞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其核心理论的发展在目前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为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提供指南,但是,对外汉语修辞学终究还是要以“修辞手段”为实现形式和主要内容的。

由于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其研究对象是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的第二语言交际的整个行为过程,因而对外汉语修辞学也就不仅仅是各种修辞格的总结,不是简单的词语、熟语修辞的呈现。而且,由于对外汉语修辞学呈现出“交际性”和“跨文化性”的重要特点,也就决定了对外汉语修辞学研究中必须有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乃至认知学科研究成果的结合与借鉴。这些都将决定对外汉语修辞学将打破传统的“修辞手段”的概念,总结和归纳出形式丰富的各种修辞规律。

这些形式丰富的“修辞手段”同时涉及到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学科框架问题。总的来讲,对外汉语修辞学应该从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过程入手,结合交际中涉及的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将整个学科内容分为几个主要部分。本文认为,对外汉语修辞学至少应当包含文化体认、语境匹配、话语选择和组织以及非言语行为修辞四个部分。而各种“修辞手段”也应当呈现为各种“策略”或“原则”,如“目光接触原则”“行为调控策略”等。

三、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前景展望

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在学科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上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必须和跨文化交际乃至认知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积极借鉴或采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自身理论不断发展;第二,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同汉语本体修辞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虽然研究的是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规律,但是言语修辞仍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这是离不开汉语本体修辞学的成果的。第三,对外汉语修辞学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之上,以提升汉语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因而必须始终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从而增强其理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第四,对外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必须重视言语修辞之外的行为修辞的研究。从广义上讲,整个对外汉语修辞学都是一门针对以言语活动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科学,对外汉语修辞的交际性本质决定了对外汉语修辞学必须注重文化、语言、认知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选择的研究。

对外汉语修辞学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的新兴交叉科学,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之中。以上关于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的思索和探讨只是笔者的一些尝试性设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美]Ling,D.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顾宝桐等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侯友兰.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与修辞能力的培养——第二届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

(3).

[5]胡建军.修辞理论的发展对对外汉语教学理念的冲击[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

(4).

[6]杨德峰.试论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J].修辞教学,

2001,

(6).

[7]陈萍.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高等)中的修辞问题[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3,

(1).

[8]陈光磊.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J].修辞学习,2002,

(2).

[9]马明艳.对外汉语教学修辞的特性[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

(3).

[10]秦慧兰.对外汉语修辞研究现状述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8,

(1).

[11]陈汝东.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2004,

(3).

(4).

[13]冯晓鸿.浅谈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导入[J].绍兴文理学

院学报,2005,

(3).

(9).

(4).

(4).

(易维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

7

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从理据性阐释看“词义聚合”研究范式的转向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幼儿园督导检查汇报材料(通用14篇) 2023年大蒜生长观察日记300字3天 大蒜生长观察日记300字生物(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