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法考察

浅析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法考察

小编:

摘 要:修辞造词法是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一种,是指修辞方法介入造词过程,组织语素从无到有地造出新词语的一种方法。修辞方法不只是指修辞格,而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手法。本文从汉字修辞和修辞格两个方面来考察修辞手法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 造词法 修辞手法

中国 WWw.lwlm.coM

一、关于造词法与修辞法造词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不计其数的新事物、新现象,要为其命名,就必须有丰富的造词方法。所谓“造词”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创造出新词,是新词从无到有的创制。“造词法”也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即给新事物命名的方法。它着重考察词语创造时所运用的手段,即运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来创制新词。

汉语中一部分词语是用修辞方法创造的。所谓修辞方法造词是指修辞方法介入造词过程。具体来说,修辞方法造词经历了“修辞格造词说”到“修辞转化说”的过程。李如龙的《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一文在修辞造词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修辞转化说”。他认为利用修辞方法造词不限于辞格,而是属于广义的修辞。他把汉语衍生的方式概括为4种:音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其中修辞转化,是指经过修辞加工的多音节或作为词用的固定词组。无论词义还是词形都经过适当的修饰。苏向红则从语音、语义、文字等方面考察修辞方法在汉语新造词语中的作用。

二、修辞手法构造新词的方式

(一)汉字修辞

1.与汉字字音相关的修辞法

(1)谐音法

谐音造词是利用语音的相同或相似创造新词语的方法。语音的相同、相似是最重要的联系手段,通过语音这条联想线索来构成一种创意,增添情趣,彰显个性。按照语音形式上是否相同,分为“同音”与“近音”两类:

①同音,按照新词与词源间形式的异同,又分为两类:

同音同形,如:

打铁:指写帖子,一般指有一定分量的帖子。

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灌水:原指在论坛上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同音不同形,如:老大男、检查宴收、一网情深、一身政气等。

②近音,如:

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

大虾:“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

按照词语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汉语词汇的谐音,如:

海龟(海归)、美眉(美妹)、斑竹(版主)、竹页(主页)

②外来词汇的谐音,如:

瘟酒吧(Windows

9

8)、伊妹儿(E-mail)、烤皮(copy)

③数字的谐音,如:

4242(是啊是啊)、9494(就是就是)

(2)叠音法

叠音造词多在网络中使用,叠音结构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可以表达出一种亲昵、可爱、俏皮的意味。因而备受年轻网络使用者的青睐。如:

东东(东西)、漂漂(漂亮)、笨笨(笨蛋)、坏坏(坏蛋)

(3)合音法

合音法是指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它所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拼合在一起。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兼词“诸”“叵”“旃”等,“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现代汉语中的“甭”是“不”和“用”的合音;“啦”是“了”和“啊”的合音;“喽”是“了”和“哟”的合音等 。网络新词语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合音词。如:

表:不要。 是将“不要”两字快速连读而成。

酱紫:这样子。是 将“这样子”三字快速连读而成。

2.与汉字字义相关的修辞法

汉语吸收外来词时,有些不是随意选取汉字加以翻译的,其中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和音义兼译三种形式,就是借助汉字形象的表义功能,使其从字面意义中获得一定的提示,这种提示就是积极的修辞加工过程。尤其是音义兼译词既保留了原词的语音,又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意义,而这种意义又是原词所不具备的,是一种再创造,从而产生一种“望文生义“的表达效果。

(1)音译加意译,如:

比萨饼(pizza)、艾滋病(AIDS)、桑拿浴(sauna)、啤酒(beer)、丁克夫妻(DINK)

(2)半音译半意译,如:

因特网(internet)、蹦极跳(bungy-jumping)、迷你裙(mini skirt)、赛比世界(cyber space)、保龄球(bowing ball)

(3)音义兼译,如:

黑客(hacker)、派对(party)、托福(TOEFL)、脱口秀(talk show)、嬉皮士(Hippies)、酷(cool)、可口可乐(Coca-Cola)、雪碧(Spfite)

3.与汉字字形相关的修辞法

(1)借形法

“借形”指利用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式。汉字中有不少象形文字,或结构独特,或形象生动,人们利用联想把它与所要描绘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形象有趣的修辞效果,如:一字眉、八字脚、丁字步等。

最近出现的新词语“囧”“槑”等也是借形词,“囧”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象形字,本义是“明亮”,人们再次使用“囧”字时,已与其本义无关,而是借用字形赋予新义。因为它的字形像一个人的脸、眉眼和嘴巴,像一张苦瓜脸,所以就有了“悲伤、无奈、尴尬”等意思。“槑”字,古同“梅”。现实的网络用语中已与古义不同,“槑”的外形酷似两个小人牵手发呆的表情,所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样子。一个汉字就可以把一个人的表情和心情表露出来,所以这类词很受年轻网民的欢迎。

(2)拆字法

“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构成新词的方法。如:

走召弓虽(超强)、竹本一郎(笨蛋一个)、马叉虫(骚)、口木子(呆)、口合(哈)、口恩(嗯)

拆字法所造的词具有委婉、诙谐的色彩,并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常见于校园流行语和网络语中。

(二)修辞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格外活跃,语言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地发挥。人们不再满足于在句子中使用修辞格,而是进一步利用修辞格来创造形象化的新词语,这不仅增加了新词的表现力,而且也使人易于且乐于接受。其中以仿拟造词、比喻造词、借代造词和简缩造词较为突出。

1.仿拟法

仿拟造词是为了满足特定题旨情景的需要,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词,更换其中的部分词素,仿制临时性词语,具有偶发性的特点。一旦能够超越原语言环境,具有一般词语的性质,就实现了从言语新词到语言新词的转变,从而进入词汇系统。仿拟造词法以其能产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而成为新造词语的重要手法之一。从仿造词与原型词的意义关系来划分,可分为类义相仿、对义相仿、反义相仿等几种类型。类义相仿,如:由“白领、蓝领”仿出“粉领、黑领、红领”,“空嫂、乘嫂、商嫂、邮嫂、月嫂、纺嫂”等先由“空姐”仿出“空嫂”,再由“空嫂”仿出系列新词;对义相仿,如:“家庭妇男”仿自“家庭妇女”,“第一先生”仿自“第一夫人”等;反义相仿,如:“大气候”与“小气候”、“优生”与“劣生”、“热销”与“冷销”等。

2.比喻法 中国论文 联盟 www.LWlm.com

比喻是汉语中能产性极强的一种修辞造词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形象地反映出所指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比喻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使概括的东西更形象化。根据比喻词素出现的情况,可以大体分三类,一是本体喻体都出现的词,如“斑马线、老虎机、拉练工程、空巢家庭、黄金时间”等;二是只出现喻体的词,如“瓶颈、龙头、一条龙”等;三是出现喻体以及与本体相关成分的词,如“色狼、飞碟、电老虎、龙虎榜”等 。 3.借代法

借代造词是借用与本体事物有着现实联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进行造词的方法。多以形象可感的借体来代替抽象的不易把握的本体。新鲜别致、含蓄委婉、幽默风趣。如:“本本族”代指“身揣N个证书,如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级证书的人”、“386199部队”代指“妇女孩子老人人群”、“高级灰”代指“高级职业群体”等。

4.简缩法

简缩法是一种把较长的语言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法。简缩后的语音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语义内容与原词语保持一致。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提出“节缩格”,即节短和缩合语言文字,使表达简洁明快。简缩法用最少的词素表达更多的信息,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如:维和(维持和平)、安检(安全检查)、房改(住房分配改革)、护工(护理病人的临时工)、比萨(比萨饼)、摇滚(摇滚乐)、专兼职(专职、兼职)等。

新时期受外来字母词的影响,还出现一种利用汉语拼音进行简缩造词的方法,如:HSK(汉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考试)、GB(国家标准)等是通过提取原语中每个词的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而形成的。

创造新词语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夸张、委婉、比拟、移觉、曲解等,夸张造词,如“爆满”,指人多得容不下,一个爆字,极有夸张色彩;还有委婉造词,如:用“残障、残疾”来代替“残废”;“弱智、智残”指智力有缺陷的人等,把不好听或显得不够尊重的事物的名称更换成委婉的说法,使人能够接受。

三、结论

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格外活跃,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同步并进,语言的表达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给修辞造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修辞造词的新颖性、灵活性、丰富性等特点,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的心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56.

[2]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陈光磊.汉语词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4]刁晏斌.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和变革[M].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

司、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出版,1995.

[5]姚汉明.新词语·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6]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7]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3,

(4).

[8]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9]苏向红.试论修辞方法对当代汉语新造词语的作用[J].修辞学习,

2007,

(5).

(张亚冰 辽宁丹东 辽东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118000)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网络流行语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物业保洁人员安全工作计划(45篇)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热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