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汉语词汇的性别差异分析

汉语词汇的性别差异分析

小编:毛芳

一、性别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一)性别差异类型

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性别词汇进行穷尽性统计后我们发现,词汇中的性别差异类型主要有两大类男性专用词组和女性专用词组。

1.男性专用词组

汉语中有些词是专门指代或描写男性的,或者是男性才能使用的。

名词词组:阿飞、霸王、白马王子、白面书生、彪形大汉、武夫等。

另外一些是古代的官名,虽然没有特指是男性专用,但中国古代为官者几乎全为男性,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把这类名词归为男性专用词,如:太史、太傅、相国、廷尉、御史、丞相、提辖、通判、太守等。

形容词词组:豹头环眼、暴戾恣睢、笔挺、残暴、剽悍等。

动词词组:出继、打光棍、倒插门、拈花惹草、嫖、兽性大发、狎妓、横施淫威等。

仅男性使用的一些口头表达,如:操、傻逼、你大爷的、爷们儿、你丫的、心肝儿、小乖乖、小妞儿等。

2.女性专用词组

汉语中有些词组是专门指代或描写女性的,或是女性才能使用的。

名词词组:媪、大姐、娥、粉黛、粉领、富婆、孤孀、闺秀、国色、悍妇、狐狸精等。

形容词词组:标致、靓丽、惊艳四座、沉鱼落雁、倾城倾国、国色天香、闭月羞花、秀色可餐等。

动词词组:出嫁、从良、怀春、回眸、接客等。和妇女生育有关的动词,比如:有喜、重身子、怀孕、催生等。

仅女性使用的口头表达,如:狐狸精、贱骨头、死鬼、讨厌、不要脸、挨千刀的、没良心的、天啊、人家等。

(二)汉语词汇性别差异的表现

性别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分别是:词汇内部结构差异,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和生理因素。

词汇内部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女性词汇的依赖性

词汇内部结构差异首先表现为女性词汇的依赖性。众所周知,语言一般是以男性语言为规范,把男性语言视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则依赖于男性语言。这种词汇依赖性表现在男性词汇通常是无标记的,而女性词汇则需要添加别的成分(一般为性别标记)来构成。比如封建社会常用的词语公子女公子先生女先生等,当今也有类似的词语主人女主人强人女强人,还有女兵女工女校长等。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也有许多男性依附于女性的词汇,如保姆男保姆幼师男幼师等。女性词汇出现依赖性是男权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男性词汇在语义和表意上是自足的,而女性词汇就不得不通过附加性别提示的方法来进行表意。

(2)词汇的非对称性

词汇结构的内部差异也表现在词汇的非对称性上。刘立吾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妻子的称谓做了总结,妻子的称谓无论是褒义、贬义、尊称还是谦称,历史上有一百多个[1],我们熟悉的有妻子、老婆、内人、贱内、媳妇、女人、浑家、堂客、妾、良人、糟糠、孩子他妈等,而丈夫的称谓在数量上则远不能和妻子相比,像妻子丈夫老公老婆先生太太这样对应的更是寥寥无几。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含贬义的女性对应词通常没有相应的男性词汇,而含褒义的男性词也没有相对应的女性词汇,词汇上的对应仅仅出现在中性词的对应中,这充分反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对词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性别差异成因分析

汉语词汇中性别差异的成因主要有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性别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生理文化因素的影响。

1.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新中国成立,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官职名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古代官名有太史太傅相国廷尉御史丞相提辖通判太守等,字典标注出古代女官名的只有女史和婕妤。虽然其他官名没有特别标注专为男性使用,但是从思维和情感上已经默认其为男性专用词。

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汉语词汇中,描写女性的词语甚多,分类详细。从词汇上对女性,特别是女性美的细致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于女性美的过分关注,也特别反映了男性的评价视角。这些词汇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的,把女性摆在了被玩赏的位置上。对女性身体部位的描写满足了男性的窥看欲,男性从不同角度鉴赏、玩味、评论女性。这也暗含着女性和男性被动与主动、弱势与强势的关系。比如:

描写女性具体部位的词:

凤眼。在《红楼梦》中,许多女子都长有凤眼,比如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2]

柳腰,指女子柔软的细腰。 楚灵王,好细腰。

莲步,用来指代美女。人们常用李太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美人出浴的场景。而莲能产子,也暗示着女性能孕育生命。

形容女性的词汇远远多于男性,从外表到心灵,从头到脚,从穿衣到行走,都有相应的形容词。

外表:标致、靓丽、惊艳四座、沉鱼落雁等。

气质:丰润、娇娆、姣好、美艳、妩媚等。

姿态:婵娟、绰约、娉婷袅娜、亭亭玉立等。

性格内在:睛(女子有才能)、婉顺、温良、温润、可人等。

不过也有带贬义色彩的词,如:风骚、轻浮、水性杨花、红杏出墙等。

也有指代女性的名词:娥、花、姝、姬、粉黛等。

3.性别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性别观念认为,女性的性别特征常常表现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附的、感性的、主观的、缺乏想象思维能力的,总体上有被动的特征。而男性的特征则为: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总体上有主动的特征。[3]男性的职业有军事武装类的,如:士兵、将军、特警、武将等,女性多为其配偶,如:军嫂、警嫂;还有如:更夫、船夫、纤夫、信使、货郎等体力型的职业。倾向女性的职业有:歌女、媒婆、牙婆、空姐、礼仪小姐、妓女等。这充分体现了女性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为娱乐的产物,作为招徕物吸引潜在的男性消费者。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许多在传统意义上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职业词也开始了分化。

4.生理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关于男性生理方面的词语并不多,关于女性生理方面的词语却有不少,特别是女性生育的词语,比如:有喜、重身子、怀孕、催生、临月、分娩、妊娠、接生、坐月子等。这充分说明了男女最大的生理差异就是女性能孕育后代;而关于男性的形容词如:豹头环眼、剽悍、身强力壮、五大三粗、阳刚、伟岸等体现了男性有力好战的共同特征,而关于女性的形容词则多如:娇柔、楚楚、贤淑、清纯、知书达理等,体现了女性温柔美丽的共同特征。

三、专用词的通用趋势

专用词是指某种性别的人专用的词汇,另一种性别的人不用或者极少用。性别差异也体现在专用词的使用中。最有特征的专用词是表示惊讶、气愤甚至高兴的咒骂语上。男性的如:傻逼、你大爷的、他妈的、操、你丫的等,非常露骨和粗鲁;女性的如:狐狸精、贱骨头、死鬼、讨厌、不要脸、挨千刀的等,常表嗔怪且种类繁多。

现在这种专用词的性别区分度越来越小,呈现出通用趋势。许多女性专用的词如讨厌天呀男性也会使用,更多的是男性的专用词如操你大爷的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女性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心理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趋同。社会发展的同时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人们对性别生理差异的关注度减轻,许多传统上的男女有别观念也开始淡化。许多女性不愿意被传统的贤淑温柔的观点束缚,她们也希望像男性一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原来为女性专用的词也被越来越多的男性所使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职业的性别区分远远不及以前。比如妓女这一行业在古代绝对是女性垄断,可现在妓男(俗称鸭)同样存在。

四、结语

以上是对性别差异在汉语词汇中的表现结合实例进行的分析。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了性别歧视,其中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词汇中对女性的态度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与男性的关系,女性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男性的娱乐对象。文中从生理、心理方面解释了职业词语的性别倾向,但专属职业也逐步体现出男女通用的趋势。最后在专用词中进一步说明了现代社会词汇性别差异的淡化,也说明了当今人们对性别的心理变化、社会客观情况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一些性别歧视语言向非性别语言变化。但是,词汇性别差异的趋同还是微小而缓慢的,大量传统词汇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想要颠覆人们的传统性别观念,同时促使性别歧视消失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制定文字政策和进行有关的文字改革运动时一定要遵循语言的规律,并且性别词汇的研究也要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分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形象化教学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食材配送公司工作总结及计划 供应室个人工作计划 2023年发展对象实践活动总结(精选5篇) 新疆舞蹈心得体会(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