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

小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

宽泛意义上说,文化是一个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概念。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甚至可以说包罗万象。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等,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政治、艺术、哲学等,便是精神文化。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上集中体现文化内容的,应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习得的“语言交际文化”。

所谓语言交际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跟语言理论和语言使用关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因为是隐含的,所以本族人往往‘习而不察’,只有通过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其特征,并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规律。”其中既包括知识文化,也包括交际文化;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学习 当中,对这一民族文化的学习,都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按照外籍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对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进行截取,粗略地可分为以下几种文化类型:

1.日常生活文化。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广的交际性文化现象。人们在学习某一种语言时,既要学习它的语言体系规则,也要学习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相比之下,后者更显复杂。例如,中国人在受到别人褒奖时常用“哪里,哪里”来表示谦逊,而西方人则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褒奖,并以“谢谢”来感谢对方的盛情赞扬。再如,中国人历来就有崇尚谦虚谨慎、偏爱红色、待客热情等习惯。而这些习惯所代表的内蕴在中国与西方却是大相径庭的。这些由日常生活的积淀而习得的观念,只有当外籍学习者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理解。

2.民间习俗文化。主要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风俗和习惯。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重点讲授诸多中西习俗的差异。例如:中国人见面相互打招呼时常说:“你吃饭了吗?”以此表达一种亲近和关切的情感,但如果跟英美人见面时也这样说:“Have you eaten yet?”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对别人隐私的干涉。

3.传统古典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偏于中庸,崇尚“信”、“礼”,追求“仁”,实行“仁道”,并创造出许多成语或谚语,如“以德报怨”、“言必信,行必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都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我们曾看到,外国人把中国的经典文学《水浒传》和《西游记》翻译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一个人和三个动物的故事》,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翻译,不仅丧失了作品本身的韵味,而且也给中华经典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带来障碍。显然,这就是由文化知识的缺乏引起的。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只有充分挖掘出深藏在文字背后的古典知识,其丰富的内容才能得到完满诠释。

4.肢体形态文化。这是一种以动作、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系统表现的体态文化。这种文化表达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如贵客到来,汉民族是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某印第安部族却以开怀大哭迎接客人的到来才算礼貌;中国人伸出小指表示“最差”之意,而在日本却表示“情人”之意;中国人将手掌心向下摆动,主要表示让人朝自己方向来,而在许多民族中却用来招呼动物。

在新一轮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价值被重新认识,价值观念被重新解读。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传授汉语言知识,训练汉语言语技能;如何从语言的角度来宣传中华文化,传扬中华文明,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尽快树立起科学的语言观,形成科学的语言教学观,从新的角度审视对外汉语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中班摘果子教案说课稿(十四篇) 优秀不动产登记心得体会(案例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