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现代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现代转型

小编: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运用话语进行理论宣传、心灵沟通、引领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有序运作和取得实效,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合理运用密不可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社会现代性和社会结构转型中面临多重现实困境:文化大交融下的多样化内容解构了其主导力,大数据时代下的多维化选择降低了其吸引力;传统思维观下的单向化传输阻滞了其亲和力;生活化语境下的情境化错位减弱了其辐射力。现代性境遇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从一元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整合,从政治工具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威权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集体规训型到个体发展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共生。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代转型,社会现代性

在社会现代性和社会结构转型助推下,基于实效性和有效性提升的考量,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价值理念与结构功能层面的深刻转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系统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必然是转型的核心变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运用话语进行理论宣传、心灵沟通、引领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有序运作和取得实效,与稳定、高效的话语密不可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理路清晰,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功能的充分彰显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的介体性作用,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但在“文革”时期思想政治话语的严重异化引发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固守传统,没有出路,开出新局,办法不多,特别是伴随全球化步伐、中国社会转型和新媒体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弱化、无效甚至解构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对其进行现状思考与转型探索势在必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学理释义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言语符号系统的一种承载与传递,用表征性符号、语言交流、文字信息等形式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通过对话语的灵活运用与有机整合,以平等、共在、双赢的模式与受教育者展开交流,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渗入受教育者心灵、助推其内化进而取得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除具有话语的诸多共性特征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政治力量直接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与布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运作。意识形态性是政治力量的重要表征之一,在阶级立场、政治倾向等层面具有严格标准。直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被特定的阶级、集团所辖属,为完善、巩固特定阶级的统治服务,从而为特定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科学、有序、有效的统治奠定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归属层面是2005年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建制这一状况决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特质与思维表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针,是党治国理政、团结进步的实践航标。政治教化、理论宣传与思想引领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集中体现对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传播、合理内化与整体践行;同时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服从和服务于意识形态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明晰的层次性。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逻辑,由浅入深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为工作话语、学科话语和学术话语三个层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过程中,工作话语建立在吸收党在初创时期、抗战时期及老解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带有浓厚的经验总结、工作心得、工作小窍门等时代印痕。它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环节,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作为评判标准,话语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层次递进过程中,工作话语处于基石性、前提性位置,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层次变迁的逻辑起点。学科话语与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强烈呼唤相伴相生,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进行合理借鉴的基础上,以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为标志。它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学科管理的建设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以知识的教育与管理作为行动逻辑,话语凸显实效性与有效性。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层次递进过程中,学科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的核心与灵魂,是各行各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的主导性力量。学术话语的崭露头角得益于以学科化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的推进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学理需求的双重驱动,它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讨,以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依托,以学术独立性、科学性作为标准,话语充满学理性与创新性。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层次递进过程中,学术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与前瞻引擎。纵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层次推进途径,可谓“工作话语为基础,学科话语为核心,学术话语为助推”。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相应的可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集中反映掌握政治权力阶级的意志与要求,有自身的理论认知体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就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话语运用的现实需要状况进行充分考量,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关涉的教育目标、所关注的教育内容等与受教育者的需求特点与接受能力相适应,要同教育对象对所传导的教育信息的认知与理解状况相契合。与此同时,话语的运用与表达要充分吻合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认识、理解和内化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浓烈的时代性。话语作为一种历史表征,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紧密相连,伴随时代发展,话语也相应发生更迭:旧的话语在消逝,新的话语在生成。作为一种表征对话的符号系统,言语符号所指称的事物以及言语符号本身的表征均随时空变动而不断变化与发展。作为特殊的言语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备话语的时代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与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步伐保持一致,使话语风格、形式、内容等与时代语境相对接。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

在社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以无中心性、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等为表征的内外环境与话语情势面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一)文化大交融下的多样化内容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力。当今时代,文化交融形成了大众文化、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情势。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助推下,微文化也乘势而起。诸多非主流文化中的媚俗性、感官性、宣泄性、暴力性、色情性低俗文化内容与现代人浮躁、个性的性格表征不谋而合,这些文化内容扰乱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有些文化甚至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否定主流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倡导道德素养、公共精神、和谐共生等为主线的主流文化导向背道而驰,其力图“在主导性话语所建构的权力关系之外重新建构一种对抗性的话语陈述系统,即重新解释世界并赋予其特定意义,进而对主导性霸权话语所形成的合法性发起质疑和拷问” 〔2 〕163。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宣传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体地位的重任,诸多非主流文化甚至反文化的出现解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力。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多维化选择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大数据时代是以空前的信息模式,经由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科学甄别、分析研判以获取思维、器物等层面的跃升。身处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与资源,人们需要进行认真筛选、仔细甄别。网络化、数字化的大数据信息社会平等化、个性化的价值诉求与传统型单一主客体关系形成价值冲突,多极化交互性主体间关系正趋于成型。基于人们信息和资源选择的海量化、多样化,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双主体”乃至“文化反哺”现象出现,广大受教育者对诸如客观真理、历史必然、固有教义等经典概念产生很大质疑与困惑,以至于“不相信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基础” 〔3 〕109。在此情形下,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被彻底颠覆,教育者先前的信息把控吸引力被严重削弱。另外,由于信息的庞杂化形成了诸多性质各异的舆论场域,以商业宣传、娱乐活动、逸闻趣事等为主题的舆论场域与以时政要闻、政治理论、思想热点等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场域“同台竞技”,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

(三)传统思维观下的单向化传输阻滞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形成受限于传统性一元话语背景下形成的权力话语体系。即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享有显性话语霸权,主导、支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受教育者的话语权被剥夺,话语空间被教育者挤占。这种以训导和强制灌输为主要形式的“独语型”“控制型”“自说自话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同时忽略了对受教者情感体验和科学判断、理性选择能力的培育。由于过分强调对受教育者的规训与控制而缺少了平等的话语沟通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时呈现出简单粗暴、生硬晦涩、冷酷无情等表征。伴随“微时代”(微博引领的时代)的来临,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体意识均较强的受教育者期待平等沟通、互动交流、民主探讨、有效反馈的话语交往模式,传统型单向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受到严重阻滞。

(四)生活化语境下的情境化错位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辐射力。语境是话语存在的意义域,是话语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体因子。话语只有与特定的语境相契合才能凸显其价值与意义,进而增进话语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得以发挥效用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性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以文件话语、命令话语等形式呈现,由于和当时所处的时代语境相契合,话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对人们思想统一、精神激励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挣脱以往政治性语境的襁褓,在话语内容、传播方法、传递艺术等层面进行突破,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仍没有脱离传统性话语体例的束缚,以严肃、刻板、陈旧等为表征的政治话语依然存在于话语沟通中,与当下生活化的教育语境极不契合,严重影响了教育实效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逻辑进路

在现代性视域下纵观社会转型过程,不单指工具性层面诸如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等的变革,更是指价值观念、行为态度、心理体验等价值性层面的转换。教育生态的现代转换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动因来源于社会结构的全方位转型。

(二)从政治工具性到生活体验性的话语价值超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工具的传统定位出现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视域无形中被过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工具性凸显,以政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话语呈现政治化、强制化和简单化特征。以政治工具性为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时忽视有生命个体的现实需求与个性心理接受特点,忽略生活的多样性业态,将诸多照搬的政治标准强加于人,“抽象的原则、原理、教条、规律性、必然性等普遍性知识” 〔4 〕充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将原本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格式化的教化形式呈现给受众。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方面因政治工具性价值诉求的阻滞无法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另一方面,政治性、教化性、理想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满足受教育者个体生命需求与个人生活体验的实际,教育话语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信度与效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运用中要注重合理关照生活世界。要在传统观念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需要视域研判的基础上,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人”出发,充分关照个体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功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在生活世界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可能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世界之外构筑一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然后把它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中去” 〔5 〕 ,要注意从生活中撷取优良的话语理念、内容、风格和表现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反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地表达出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与价值关切,注重社会成员的民生需求,增加其人文精神与社会关怀,表达出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人文品位” 〔6 〕 296 ;以人性的多元性、复杂性、变动性等表征为依托,尊重生活的丰富性与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立足新鲜、真实、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教育元素、话语风格的提炼,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彰显的同时,注重以个体生活为逻辑起点进行价值建构;在对生活世界报以敬畏的同时,以理性意识与反观思维为引擎,着眼于对生活世界的理性价值超越。

(三)从单向威权式到交往引导式的话语方式转换。在传统规训、教化思想的影响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已经习惯于以“主客二分”为主要表征的话语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话语过程以教育者“独白式”为主要形式,以强制性语气和命令性措辞(如:必须、一定、绝不等等)为核心表征。在威权主义情境下的师生之间是典型的单向度的主客关系,上下级特征鲜明,教师一味向学生输入自认为准确无误的观点、看法且主导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输入的知识采取被动吸收的消极态度。在此情形下,教育者集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认识于一身,负责将真理性认识原汁原味地向受教育者进行移植。由于要确保受教育者的无条件服从与接纳,在教育过程中作为重要中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形中具有独白式、命令式等强制性特征,受教育者没有质疑甚至辩驳的空间。这种由教育者单方面构筑起的教育权威难以获得广大教育对象的充分体认,以自我权威为主要表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逐步蜕变为以“自说自话”为主线且无法获得心灵回应的“尴尬布道者”。这种话语方式在崇尚平等、自由、独立、个性的当代受教育者面前倍显尴尬。显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更新与转换已经成为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提升其实效性的有力抓手。因此,要摒弃传统意义“灌输-接受”的话语传递模式,倡导“双主体”教育效应。教育者不应以政治、道德权威自居去控制、支配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行为,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受教育者平等交流;摒弃传统意义上“高、大、空、远”的话语研习模式,倡导“接地气”的话题讨论;在分析讨论过程中不应继续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的简单、机械性解读为蓝本,要以社会需要、生活需要和个体生命需要为依据,坚持开放性、启发性话题讨论原则,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话语均贴近生活世界;摒弃传统意义上“说而不服”的话语实效模式,以话题内容的开放性与社会性为引擎,倡导“真诚交往”的话语生态;教育者在教育话语中要秉持对话、互动、尊重、信任的教育原则,在传递话语真理力量的同时融入情感交流,态度真诚,关爱真切,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渗入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共振,消除在传统话语语境下产生的对立与矛盾,建构起真诚、民主、自由的交往关系。

以集体规训为主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在“限制话语偶然因素和意义自由增生的途径,以确保话语使用的统一性,并通过这一统一性达至某种话语的控制目的” 〔9 〕275。教育话语以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为轴心,强调受教育者对政治纪律、政治律令和政治指令的自觉服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话语中具有明显的主客二分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以个体发展为主要表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育话语以自由、平等、正义、民主为准则,强调受教育者独立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和自主的个体发展能力的塑造,崇尚正义和善的价值信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话语中是平等的交往关系,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集体规训与个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容共生的,两者存在非对抗性的逻辑耦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行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规训与个体发展前后相继的连续衔接过程,还是两者交融贯通的嵌入式过程,均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协同性与关联性。

参考文献:

〔2〕刘 涛.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 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求是学刊,2005(6).

〔5〕郭毅然.交往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更新〔J〕.理论与改革,2007 (1).

〔6〕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张清民.话语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提高应急管理的临机决策效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专业在巡察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汇总13篇) 最新《观潮》教学设计评价 《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大全七篇) 财务部门的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