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宋词“绝唱”

论宋词“绝唱”

小编:

关键词: 宋词;绝唱;统计分析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文学批评家称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词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誉为“绝唱”。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时代分布、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宋词“绝唱”的基本格局。

Best Works of Ci Poetry in Song Dynasty

TAN Xinhong, SUN Xinting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Key words: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best works; statistical analysis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there are a lot of literary works viewed as “best work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but it has not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a so far. Namely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collect many ci criticism from Song to Qing literature, find a total of 120 Song ci known as the “best works.”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related data, analyze “best works” of ci poetry in the creative team, age distrib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mes and reveal the basic pattern of “best works” of ci poetry.

论宋词“绝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3卷贝特森认为文学史旨在展示甲源于乙,而文学批评则在宣示甲优于乙。[1]33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我们常常见到某首作品被称誉为“绝唱”,意即这首作品是最好的,要优于同类型的其他作品。这一概念最早应该是由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来的:“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其后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术语,很多文学作品被冠以“绝唱”的美名。对这一重要的批评术语和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宋词中的“绝唱”。

一、哪些宋词曾被誉为“绝唱”

在千余年的接受史中,究竟有多少首宋词曾被批评家们称誉为“绝唱”?通过翻检唐圭璋《词话丛编》、吴熊和《唐宋词汇评》、邓子勉《宋金元词话全编》及历代词集序跋等词学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宋、元、明、清及民国的词学批评家称为“绝唱”(表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妙绝”“观止”“压卷”之类的赞誉之词与“绝唱”的意思差不多,都是称赞作品好到极点,能够压倒其他的同类作品。因此本文在搜集资料时,并不限于被夸为“绝唱”的作品,也包括那些被誉为“第一”“妙绝”“观止”“压卷”之类的作品。

表1被誉为“绝唱”的宋词篇目

二、统计分析

通过搜检历代文献,我们得出了千年接受史中被誉为“绝唱”的宋词120首。以下拟结合相关数据对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时代分布、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宋词“绝唱”的基本格局。

(一)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

48位“绝唱”词人中,周邦彦和辛弃疾分别以14和13首“绝唱”遥遥领先于其他词人的绝唱数,比并列第三名的苏轼、姜夔、王沂孙的7首“绝唱”多出了一倍,这与二人在词史上的地位是相吻合的。在近千年的接受史中,周邦彦一直是好评如潮,特别是到了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称他为“集大成者”,陈廷焯《词坛丛话》称他为“千古词坛领袖”,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也誉其为“词中老杜”。辛弃疾虽然没有得到周邦彦那么高的评价,但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加之存词量远超其他词人,所以有13首词被称为“绝唱”亦属正常。

(二)宋词“绝唱”的发现者

民国承清之绪余,有4人评选出了7首宋词“绝唱”,即梁令娴2首、俞平伯2首、乔大壮2首、梁启勋1首。虽然数量不多,但与明朝惊人的相似,其中也是有6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的前100名,另一首也进入了前300名。

(三)被冷落的宋词“绝唱”

120首宋词“绝唱”中,有71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另有49首曾被誉为“绝唱”的宋词则无缘“宋词三百经典名篇”榜单,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我想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这49首词之所以被评为“绝唱”,只是某位词评家一时的心血来潮,并不是理性的判断和准确的体认。蔡嵩云《柯亭词论》曾云:

看人词极难,看作家之词尤难。非有真赏之眼光,不易发见其真意。有原意本浅,而视之过深者,如飞卿《菩萨蛮》,本无甚深意,张皋文以为感士不遇,为后人所讥是也。有原意本深,而视之过浅者,如稼轩词多有寓意,后人但看其表面,以为豪语易学是也。自来评词,尤鲜定论。派别不同,则难免入主出奴之见。往往同一人之词,有扬之则九天,抑之则九渊者。如近世推崇屯田、梦窗,而宋末张玉田《词源》,则非难备至,即其一例。至于学识敷浅,则看词见解失真,信口雌黄,何异扣盘扪烛,目石武石夫为宝玉,认骐骥作驽骀,更不值识者一哂矣。偏见多蔽,陋见多谬,时人论词,多有犯此病者。[2]4909

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名著《文学理论》中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批评家倘若满足于无视所有文学史上的关系,便会常常发生判断的错误。他将会搞不清楚哪些作品是创新的,哪些是师承前人的;而且,由于不了解历史上的情况,他将常常误解许多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1]39因此,所谓“绝唱”自然也会有名不副实者。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存在,那就是还有很多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相当高的宋词被我们忽视了。贺裳《皱水轩词筌》曾说:“从来佳处不传,不但隐鳞之士,名人犹抱此憾。”[2]707所谓“调高和者寡,绝唱难为听”[3]也。这49首尚未引起重视的宋词“绝唱”中,有很多出自贺铸、周邦彦、辛弃疾等大家之手,而评价它们为“绝唱”的也是陈廷焯、王国维之类的词话大家。创作者、评价者均为一流大家,对这类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

(四)宋词“绝唱”的时代分布

(五)宋词“绝唱”的题材分布

三、何为“绝唱”?

什么是“绝唱”?评论家们界定一首词为“绝唱”的价值取向是什么?通过观照词评家的只言片语,我们发现词评家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作品的思想内涵上讲要求意深情真。意与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没有深厚的意味、真切的情感,也就不会产生优秀的作品。因此,词评家们在评价词作“绝唱”时往往将情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胡仔《苕溪渔隐词话》卷一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卷二说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冠绝古今,托意高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说温庭筠的《菩萨蛮》诸阕“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卷六评无名氏《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语不必深,而情到至处,亦绝调也”等等,都是对情意的强调。因此蔡嵩云在《柯亭词论》中说填词“首重造意”,只有“于短幅中藏有许多境界,勿令闲字闲句占据篇幅,方为绝唱”。

只是意深情真还不够,意无尽而情绵长方为高境。“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5],中国人的审美感受历来重视含蓄蕴藉,不能语尽意亦尽。词评家在评判“绝唱”时把情意的悠长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说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情味不尽”,评其《贺新郎・赋琵琶》《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于雄莽中别饶隽味”,就都是认为这些作品之所以是“绝唱”,乃是因为它们有余味,对读者来说具有无限可读性。

要成为“绝唱”,还要有原创性。陆机《文赋》云:“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韩愈《与李翊书》亦云:“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文学创作不能屋下架屋,文学家要有个性,这样才能自成一家,写出来的作品也才有可能成为“绝唱”而传之久远。词的创作同样如此,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中就说:“有创体,即为绝唱,断不容后人学步者。”因此,很多词评家把有独创性的词作视为“绝唱”,如张炎《词源》卷下评姜夔的《暗香》《疏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陈廷焯《云韶集》卷八说陈允平《秋霁・平湖秋月》“别于同时诸家,独有千古”,强调的也都是词作的原创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宋词“绝唱”的大致情况。对这个饶有兴味的话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地探讨,比如这120首宋词“绝唱”中,尚有不少作品难称经典名篇,有不少“绝唱”的创作者也远谈不上有名,我们的文学史更是没有他们(它们)的只言片语。韦勒克早就告诉我们:“在考察想像性的文学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他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1]11对这些称不上名著的“绝唱”,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挖掘。

参考文献:

[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李先芳.东岱山房诗录[M]∥吴文治.明诗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3811.

[4]茅日英.词的[M]∥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4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924.

[5]吴从先.小窗四纪・小窗清纪[M]∥吴文治.明诗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9488.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预培养机制的建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牢记嘱托心得体会时刻牢记嘱托(优质20篇) 活动报告总结读书交流(优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