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小编:

[摘 要]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文献中,尽管没有关于生态伦理的直接表述,但是在自由观思想中却体现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意蕴。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不朽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是,在工业社会人们对自由的误用、科技的滥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由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观思想,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其解决问题对策,如转变自由观念、促进科技进步、变革社会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自由观;生态危机;生态伦理

1、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

1.1自由是人天然的权利

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马克思把人的自由看作是一种生存状态。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人在本性上是自由的,人们应追求自由。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因为人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克服自身的局限,从而自主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成为社会的主人。然而动物的活动就不是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都强调了人们要认识到这种自由本性,他认为人们有追求和实现自由的天赋权利。尽管每个人拥有的权利各有差别,但是我们队每个人的自由权利都应该给以承认和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的条件。”那种损害和压迫他人自由的人所谓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自由的。因此,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自由是人的本质权利。

我们在讨论自由问题时不得不涉及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必然是性就是规律性。必然性存在于事物之中并为事物所固有,世界万物在其运动过程中都有自身的规律性,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也是按照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些客观规律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不懂得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自由,因而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只有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才能拥有自由,否则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将会受到惩罚,一如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自由意味着摆脱束缚和限制,但是马克思认为自由离不开限制,自由不是意味着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独立存在,而是在于要遵守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必然,才能实现自由。

1.3自由是对人类劳动实现的

在思想史上,黑格尔最先把劳动和自由融为一体,但是黑格尔所谓的自由只是精神的抽象的自由,而不是真正的自由。马克思在其基础上指出:“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可见,自由不是抽象的精神活动,而是在本质上体现为劳动的自由,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之为人的现实方式,正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产生对自由的追求,形成实现自由的手段并最终获得自由,因而自由并不是脱离劳动的自由。在劳动中,我们一方面创造了满足生活的物质及精神产品。另一方面,人为了从限制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把劳动转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如果人在实践过程中什么也不做,那我们就什么也摆脱不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自由只能依靠自己的活动,实践是自由的基础和动力,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而,马克思自由观中的自由从来都是实践着的自由。

1.4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存在状态

自由不是无拘无束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意味着自由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尽管人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摆脱某些限制获得一些自由,但不能摆脱一切限制获得绝对的自由。世界上不存在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的空洞的自由,因为自由的实现总是要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或者说被物质条件决定,这是自由的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享受的自由也就越多,但是即便是在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由成为了更高形式上的自由,也还是依赖于物质条件,还是相对存在的自由。总之,自由都是在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2、自由观视角下的生态伦理问题

2.1自由观的误用

人们认为自由的本质是不受束缚和限制,真正的自由就是绝对不受限制的自由。然而,在现实性上人既是自然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因而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始终要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当然,自然界永远是限制人类活动的外在存在,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始终都依存自然而不能脱离自然。假如自由指的是个人的绝对任性、个人的行为不受限制,那么自由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固然在一定意义上,没有限制也就没有自由,自由并不等于不受限制。

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没有自然界也就没有人类世界。人类世界只有在自然界的基础上才能繁荣发展。因此人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不可以被征服的,掠夺自然、随意破坏生态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既不是自然对人的奴役也不是人对自然的征服,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2.2科技对自由的滥用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意味着人们利用自然、战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升,并利用自然为自由的实现提供环境和条件,延续人类历史的新文化。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进步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祸患的不安定因素。

现代科技的发展沦为了人们控制自然的手段,它超出了应有的道德维度和限制,转向了对自然的破坏。现代科技以促逼、定造、控制的方式对待自然,向自然界提出蛮横无理的要求,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妄加强求,把不可征服的自然界非加以征服,这样人与自然的冲突更加显著,必将会导致生态危机的加剧恶化。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今天的文明发达,应该承认科技的进步确实给人们带来舒适和便利,但是更大程度上还需要看到科技对自由滥用的负面影响。我们不禁回想起人们发明科技的初衷:一是帮助人们解脱自然状态的奴役,二是帮助人们摆脱匮乏的物质生活的限制,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追求真正的自由。然而目前,科学技术已经面临着一个危险的旅途,科学技术已经偏离了人们追求真正自由的初衷,让人们失去了自我,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不自由。生态危机已经让人痛苦不堪,那么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的发明,究竟给人带来的是福音还是灾难?这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3、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启示

3.1转变自由观念,由征服自然转向善待自然

在马克思那里,主要就是指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转变对自然的傲慢和敌视的态度,由此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自然界是人们的衣食父母,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的同时也要善待自然和养护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们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自然得以永续发展,以便子孙后代的利用。人们应该要学会用伦理的尺度对待自然物、关怀自然物,通过伦理道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对后代负责,为后代考虑并为后代留下发展的条件。

3.2促进科技进步,坚持经济利益和生态和谐的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自己的生产行为引起的生态影响。对于科学技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看到科学技术对自然的任意摆布,比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高智能科技的滥用造成的无法消受的危害。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会造成危害就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停滞不前。我们知道,“当人们的生产活动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时,就不会绞尽脑汁去发明和创造先进的技术来攫取自然资源,对自然的利用就会适可而止,也就不会导致惨重的灾难;而当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局限在维持自身的生存而转向物质的享受时,就会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对自然展开无情的掠夺,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

结语

历经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自由的崇尚和追求在今天仍显得弥足珍贵。马克思对自由观的合理论述,是对自由精神更高层次普遍性的把握,也赋予了自由生态伦理的内涵。。面对当前我们对自由的不正确认识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危机的严重性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因而人们急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自由观思想,并将马克思的自由观思想同生态伦理建设相结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性自由。

热点推荐

上一篇:拓展有法 迁移有度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文800字汇总 2023年支部党员会会议记录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