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中的作用研究

小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显示出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而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中坚分子,他们在网络舆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与引导网络舆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优势,因此图书馆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刘斌斌(1981―),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青年指导项目“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中的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QZ201203。

1 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社会焦点难点问题、时政问题以及有关校园社会和学校管理等与自己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它不仅包括其对国家、社会的政治态度,也有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是要求国家、学校不断改善其现状、情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1]

高校的成员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多产生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热情饱满,因此,高校网络舆情除了与其他社会网络舆情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外,还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自由性与隐匿性

网络舆情的传播本身就具有自由性,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各种工具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可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在网络中,每一名成员的身份都可以随意设计、改变,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隐匿,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人们可以尽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无须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

网络舆情的内容本身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从舆情信息的范围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来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并且发表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从舆情的意识形态来看,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阻隔,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渗透无处不在,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络言论随处可见。以上这些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和引导无疑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1.3 互动性与即时性

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特性的比较来说,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保罗・沙夫(Paul Saff)等学者由此认为:“‘同其他人发生联系’――进行跨越时空的互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2]在互联网上,人们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随意性成就了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特别是手机网络用户的增加,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文章,相互讨论,发表意见、评论,可以针对任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的场面。赞成方或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相互交汇、碰撞。

1.4 情绪性与非理性

有学者认为,舆论的质量关键在于理性程度,[3]这对于舆情来说是同样重要的。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现实社会与心理预期的差距太大。而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如社会运行机制转变、组织框架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转型等一系列的原因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就业、竞争、情感等问题往往会使大学生感到挫折、不平衡而失去理性,网络就成为大学生网民宣泄情绪的最佳场所,从而造成一些有违真实的网络舆情。

2 校园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积极方面

2.1.1 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手段和途径。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接触社会各项热点事件,了解国家和社会即时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文献,在翻阅纸质图书的同时,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提高自己的学识。这种良好的网络氛围,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发挥了非常积极、健康的作用。

2.1.3 提高学生就业机会,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网络环境的开放,突破了学校的封闭性。在校园内,即将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各种就业信息,可以网上投递简历、择业,这为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与机遇性。并且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交流、探讨,或是去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2 消极方面

2.2.1 容易产生思想及情绪上的非理性和模糊大学生的是非道德观。由于大学生正处在身心的成长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一旦受到网络舆情参与者失控情绪的影响,就会导致他们非理性情绪的扩散,从而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网络世界里,由于缺乏监督,在虚拟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一切行为皆可放纵,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很有限,短时间内很难理清事件背后复杂的社会真相,这时,大学生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做出过激的判断,从而导致责任感的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2.2 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涣散的生活态度。大学生对新奇事物有着超强的敏感性及追求个性的天性。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现象和扭曲的事实。而一些负面的信息灌输,让大学生对生活、对道德产生质疑,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思考与行为。同时,他们喜欢一些新、奇、特的事物,或是一些“恶搞”作品,对待这些“恶搞”,他们只是将目光放在搞怪、好玩的浅层面,而忽视了对经典与道德的亵渎,以至于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2.2.3 容易过分依赖、沉迷于网络,缺少现实中的交流。由于网络终端的演变,大学生的上网方式也由电脑不断扩展为手机上网。由于手机的便捷性,大学生们可以在任一地点上网,使得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也有部分大学生刻意回避与人面对面的沟通而乐于在网络中与人沟通、交流,如长期采用这种交往方式最终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和冷漠。

3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中的作用

3.1 图书馆为网络舆情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作用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但网络舆情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而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在高校中,图书馆承担着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信息资源丰富。同时,数字图书馆及移动图书馆的不断完善与建设,更加拓展了图书馆可用信息资源量及使用范围,这些庞大的信息储备为网络舆情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作用。

3.2 图书馆为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先进的技术是从事网络舆情服务工作的必要手段,而图书馆有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信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随着数字化及云服务的利用及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及便利化。图书馆能够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零散无序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使其形成所需的信息产品,这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3.3 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工作中起到教育和宣传的作用

校园网络舆情的文化教育及宣传工作是一个长期和复杂性的工程,特别是在网络舆情信息服务中对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高校图书馆中,正拥有这样一批各个学科的优秀信息情报员,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情报意识,具有强烈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他们能够深入各个学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资源需求信息。因此,他们可以在大学生信息利用等方面起到更多的教育与宣传作用。而且图书馆承担着大学文献信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来源、形式等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及新书介绍等方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移动平台、手机终端等大力宣传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舆情习惯。

3.4 图书馆在网络舆情工作中起到主流引导作用

增强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性,一定要高度关注提高大学生网民的舆情素养,增强大学生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4]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在高校校园中,建立学校主流网站越发显得与时俱进、格外重要。在主流网站中,可以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方法,同时也可搭建大学生良好的学术交流及思想交流平台,充分满足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需要。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作为舆论阵地,完全可发挥好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从而在读者的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使读者成为社会健康文化的弘扬者。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加强对外宣传――浅谈当前高校图书馆如何提升影响力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中职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五篇) 最新护士个人发展方向及职业规划思维导图(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