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明朝没有沈万三”

“明朝没有沈万三”

小编:

对于今天的一些贵州人来说,关于沈万三的诸多传闻中,最让人“心动”而津津乐道的,自然要算“戍云南”之后的事了。当然,此后的种种,都必须建立在“沈万三”在明洪武年间一直还“活着”且“活得很好”――这样的假设前提之上。否则,一切皆是臆想。

噩运降临于沈万三的后裔,是在沈万三死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谋反案”发生以后。此时,朱元璋既已撒开弥天大网,抓住王行与蓝家、沈家都有密切关系为借口,大做文章,沈氏家族从此在劫难逃。

这又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解释空间。有人便说,那是因为他早已经被“戊云南”或“窜岭南”或“发辽阳”……

于是,“奇迹”发生了――

如果说,沈万三真的被“流云南”,可能出现的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到了云南;二是中途返回;三是终于未行。答案是什么?史无对证,无从得知。

于是,便说到了云南。当然,那时还没有贵州这个“省”,今天贵州的一部分归云南行省管辖。此外,还必须得有的是:如果沈万三的“流云南”成行了,那应该有部分家眷儿孙辈伴随,去那万里边陲。这样的相伴被流放,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事。倘若不如此,接下来关于沈万三滇黔后裔们的故事就会没有了来由。

与沈万三的“贵州故事”不同的是,云南说的,多是沈万三先被充军到辽阳,然后才流放到了云南大理。沈万三为什么被这样辗转流放?这又是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而且是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此文中的种种,与黔中屯堡沈氏家族中流传的种种有异有同,既相互牾,也相互呼应。两相对照,真还有趣。

文章开头就说:“洪武十九年,辽阳拨军犯四人,并附牒文。义兄沐英亦附书于后曰:‘此乃江南第一巨富。因修南京城,出资可敌国资。因犒军事而动帝怒,而没其家,并发配辽阳十二年。’”

为何又充军到云南大理呢?原来是因为沐英与沈万三有旧交(这可说是闻所未闻的一笔)。有一次,朱元璋诏沐英入京“问云南事”,沐英在平滇后,奉旨留下来镇滇,他是朱元璋义子,见帝无所不谈,侃及沈万三事时,因已是旧事,“帝怒已平”。沐英便对朱元璋说,云南西路金银矿藏丰富,可惜缺乏“精地通源”、“识银山脉象”的人,而“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朱元璋爽快地应允了他的请求。于是便“令太监传谕,拨沈万三父子戍滇”(这里没说是哪个儿子)。沈万三来到云南,在省城沐府住了3个月,觉得“省上烦乱,愿隶籍大理”。于是,沐英便发牒,将沈万三“隶天威径囚籍”。沈万三来到了大理,李浩亲自接见他。打开牒文一看,上面写着:“万三名富,字仲荣,湖广南寻(按:浙江吴兴、今湖州的南浔怎么跑到了湖广?)人,父沈入赘苏州陆姓女。一晨,伐二冬青树,掘其根,有石窟。启之,得金银无数,足可敌国。后建钱庄,遍数千里,而暴富。国初,出资修南京城过半。高帝后得知万三筑苏州街以茅山石铺路心。高帝怒曰:‘吾京城无此豪华之路,大胆妄为!’而除之(按:这几段神奇故事很常见)。亏马皇后说情,定抄家流放罪,先充军辽阳(按:不是《明史》上说的“戍云南”)。洪武十九年,拨云南总兵府。”

于是,李浩先安排沈万三的儿子在合江铺哨所,并为他脱囚籍为民。后来,这个不知名字的沈万三之子,永乐初年到了拓东城(今昆明)经商,并在那里安了家。这时候,“万三时年六十余,崇道,通奇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张三丰、玄素(按:后面又有文章说“玄素”是张三丰的化名)道长知道沈万三驻德胜驿(今下关),而云游龙关,就来到驿馆与沈万三相会。李浩因对他们仰慕已久,便苦苦留他们住下,“出银八十两,建灵鹫观于茅草哨西,点苍马耳峰后山麓”。张三丰本是沈万三学道之师,此时的沈万三已是年暮,愿随师静修。李浩同意了沈的请求,于是他便跟随张三丰主持灵鹫观。

接下来,李浩说,他自己每年都会常去那道观中,感觉那里十分清静。沈万三常与张三丰远游。张三丰精通周天太极,“万三亦然。剑技之精,前无古人”。“素好武”的李浩还“得其传三百八十四剑罡步,久练而轻身。”

李浩写道:“万三每月必至驿中,余无事则与其谈古论今,始知其学识之精。后应文和尚入云南,程济、王升二道人保应文僧常至灵鹫观。每住少则十余天,多则月余。永乐十二年,万三遇赦而至子所,隐居西山,号‘西山逸叟’。”文章中说的“应文和尚”、“应文僧”,不是别人,正是被叔父朱棣夺了权的建文帝朱允!

请算一算,到此时,永乐十二年(1414年),沈万三该是多少岁了?这时的沈万三,想来定是鹤发童颜,飘飘欲仙?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东坡的B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创文创卫心得体会精选 最新西餐创业计划书(模板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