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再谈明朝首辅

再谈明朝首辅

小编:

[摘 要]通过1999年出土的明朝崇祯年间首辅刘宇亮遗物中的三方水晶印章再谈刘宇亮其人。由出土文物补充和佐证对刘宇亮的历史评价。

[关键词]首辅;刘宇亮;印章;评价

在四川省绵竹市博物馆三号展厅内存放着一组明末首辅刘宇亮的遗物。包括水晶印章三方,玉麒麟香炉一件,七荷玉盘一件,水晶壶一件,玉桃一件。它们被作为博物馆的重点文物安置在展厅突出的位置。其中三方水晶印章最为特别,准确反映出这批遗物的信息,在这里笔者主要谈谈这些印章的一些情况。

一、印章主人刘宇亮其人

绵竹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宰相,一个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另一个就是明朝崇祯年间的首辅刘宇亮。相对而言,刘宇亮的声誉大不如张浚。但其在绵竹所留下的遗物和事迹广为流传,知名度远在张浚之上。关于刘宇亮的传说,绵竹妇孺皆知。在绵竹,刘宇亮通常被称为“刘天官”,绵竹境内现存的“关帝庙”、“上帝宫”等明代古建筑的修建均与刘宇亮有关。在绵竹的遵道镇现在还有传说是刘宇亮曾经演兵的校场“跑马岭”。据《绵竹县志》记载,崇祯帝曾因刘宇亮主动请缨督战的事迹,在其宅邸“天官府”门前修建石牌坊一座,以彰其忠义。该牌坊高大宏伟,横额上书“首辅请缨”四个大字,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世人对刘宇亮的评价褒贬不一,主流的观点是其“沽名钓誉,临阵脱逃,出尔反尔,玩弄国宪”,但也有人认为他“为官清正,临危不惧,激流勇退”。然世人之所以有这些看法多是根据正史的记载而作出的判读。众所周知,后人史书在书写前朝历史时多会加上主观色彩,更何况是在抗击满清的过程中义正辞严的首辅刘宇亮。刘宇亮遗物的出土对研判刘宇亮其人,补史、证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印章

出土的物品颇为珍贵,而且明确的反映了其主人及事迹。这里我们详细看看出土的三枚印章。

其一为“兽纽刘宇亮方印”,水晶质,通体剔透,质地坚硬,以一壮硕之独角兽为印纽,四足立于方形座上以为连接,浑然一体。整器通高7.5厘米,纽高4.5厘米,印面4.7×4.7厘米。朱文篆书“刘宇亮”三字。明确无误的表明了遗物主人为刘宇亮,此为其私人印信。

第二方印“麒麟纽元辅请缨方印”,水晶质地,以一麒麟四蹄镂空立于方座之上,麒麟雕刻精细,须发毕现,回首傲视,颇显威武。整器通高8.5厘米,纽高5厘米,印面6.4×6.4厘米。印面朱文篆书“元辅请缨国朝创见”。

这方印章记载的应该是1637年,清军从东口进入长城后,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明军节节败退。清军日渐深入河北、山东等地,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京城内外人心惶惶,刘宇亮亲自日夜巡查北京守军和城门内外防务,在这个京城危在旦夕的时候,刘宇亮上书崇祯帝,主动请缨,督师抗战,尽管他将承担战败的风险。此时的刘宇亮不得不说是忠君体民,为国尽忠的一代贤臣。而刘宇亮将其这个事迹做成印章并珍藏之,足见其对“请缨”之事迹引以为傲,忠君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而《明史》中对其“遇敌而趋避之”的记载当有其可疑之处,或是有其他原因,否则刘宇亮不会将“请缨”之事炫耀于世人,至少不会做成精美的印章才是。清代诗人赵敦彝就称赞刘宇亮:“壮哉刘相国,欲遂终君愿。登朝自请缨,未堪家多难。老臣颇知兵,结习由来惯。若无奋发心,养自多遗患。流寇与强邻,飘疾如飞电。聊将一旅师,为君当一面。龙颜大喜悦,平台亲赐宴。水火救中原,兼赐尚方剑。”

第三枚印章为“桥纽滋畅印”,水晶质地,素面无纹饰。整器通高2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面朱文篆书“滋畅”。这枚印章当为一方闲章,而滋畅二字表现的也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和追求。这方印章也能反映刘宇亮罢官返乡之后,追求的一种泰然的生活,并不因罢官而大喜大悲,反映了一个政治家的成熟。

文物将那段历史真实还原,刘宇亮罢官回归故里,泰然处之,然而国破家亡,内忧外患使得这位老臣疲病交加,亡于宅邸,至死仍将“元辅请缨”之事引以为傲,乞愿名垂青史。然而,《明史》并未遂其愿,勾勒了一个临阵脱逃,沽名钓誉的首辅。通过对刘宇亮遗物的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应当还其忠君爱国之美誉,这批遗物也当是补史之遗的珍贵资料。

热点推荐

上一篇: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实习律师工作总结汇总 2023年忠诚信仰演讲稿三分钟 军人忠诚的演讲稿(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