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新中国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开创

论新中国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开创

小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等制度基本上是学习苏联,但是对于文化建设,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党和国家一直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毛泽东说:“我们的文化教育政策不采取他们(指苏联)的办法,我们采取有领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①经过1949至1965年十七年的探索,党逐步构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文化新形态、新范式,开创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一、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原因和背景

在这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文化建设道路,是在深入分析苏联文化建设的教训,并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有其发展的内外驱动力。

1. 苏联文化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造成文化发展僵化的教训

苏联十月革命后教条主义盛行,那时的文学团体曾经对作家采取命令主义,强迫别人必须怎样写作。②文化专制主义也相当严重,排斥外来文化,将一切来自资本主义的文化包括先进的现代科技文化都予以拒绝,粗暴干涉文化、科学的发展,用行政命令代替制度建设,严重影响了文化发展的活力。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现,我国在学习苏联的同时,盲目照搬的弊端和苏联自身建设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针对苏联不允许发表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意见这一状况,毛泽东指出,对学术问题的不同意见不应当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该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③。一直负责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也对苏联文化建设提出了质疑,他指出,苏联的某些经验不一定很好。比如,苏联在学术工作中比较粗暴,他们似乎有一种看法:凡是唯心主义都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都是反革命,反革命当然只好送公安部门,这就把思想问题与政治问题混淆起来。苏联常常说文艺落后于现实,但总是赶不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方针不对头,党对文艺干涉过多了。④教条主义的盛行,对思想理论、文艺的粗暴干涉使苏联文化思想“越来越趋于僵化和高度集中,真正造成了一潭死水的局面,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⑤。这些教训与问题使得党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探索出一条有别于苏联的更适合中国国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这是外部驱动力。

2.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文化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文化斗争中诞生的,在领导武装斗争之前,思想文化斗争一直是党反帝反封建的最有力武器。大革命时期,党利用报刊等舆论工具宣传反帝反封建主张,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为革命高潮的到来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创办报纸,编辑通俗读物,出版马列主义著作,开设学校,宣传党的任务与策略,普及文化知识。⑥延安局部执政时期,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更深刻,要求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和文化教育,“推广通俗书报,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⑦,举办了《解放日报》等一批报刊,创作了一批反映根据地生活、革命斗争的新戏剧和文学作品。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成为指导当时以及后来党进行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可以说,任何情况下,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党的一种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

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探索自主道路的自信

作为从古至今没有发生过文化断裂的“连续性文化典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不断融合、发展和丰富。它不仅为新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与资源。正是有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党才有了更加坚定的继承优良传统、探索自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党一直极其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必须继承、挖掘和利用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来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⑧因此,“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⑨。他提出中国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割裂的密切联系。

二、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对苏联文化建设教训的认识,在继承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战线要摆脱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走出一条党管理科学文化事业的新路来”⑩,并从文化发展方向、建设原则、建设途径、建设动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逐渐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开创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文化建设道路,朝着建设“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的目标前行。我们认为,这条道路可以这样概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发展为政治、经济建设服务。它包括了以下基本内容:

1.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路往哪儿走的问题,即道路的方向问题。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的思想意识状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封建残余思想、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仍充斥着中国社会角落,思想文化多元并存。如何尽快清除旧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统一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当时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为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党和国家编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著作、《毛泽东选集》,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宣讲教育,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等,并配合思想改造运动,清理了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宣传推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筑牢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建设原则

“双百”方针是我国文化建设最有别于苏联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最能体现出我国文化建设道路的特色,是对党在延安时期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艺创作思想的延续,更是对苏联文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修正。斯大林执政时期,文化建设如同经济建设一样实行统一专制,打击争鸣和批判,禁锢学术民主精神与风气,文化发展陷入单一化模式。这就是毛泽东所指的我们不能采取的“他们的办法”。

3. 坚持批判地继承和批判地学习相结合的建设方法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助推独立自主道路的形成,党和国家创造性地提出了批判地继承与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苏联盲目排外、固步自封的文化建设模式,借鉴其他文化形态中的先进成分,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革命,创新建设理论和手段,快速建立起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

二是批判地有选择地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学习外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建立起比较科学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避免走弯路。在这方面,党也吸取了苏联全盘否定现代资产阶级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教训,以尊重、开放的态度学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首先是学习苏联,同时也不排斥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文化。毛泽东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较系统地阐明了学习外国优秀文化的目的与方法,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22,“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23。这就指明了在具体路径上,我国走的是结合文化建设实际需要坚持“洋为中用”、有选择地学的途径,通过学习和借鉴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4. 坚持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识、把握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彰显文化发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党对文化建设进行科学、有效领导的前提,也能避免苏联简单粗暴干涉文化建设的弊端,使文化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苏联文化建设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由于苏共领导人长期坚持依靠国家机器来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用高度集权的行政方式进行文化建设,“日趋走向单一、教条和僵化,出现了和‘工业的国有化’并驾齐驱的‘思想的国有化’、‘文化的单一化’”24,严重阻碍了社会文化活力,完全背离了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由于生产主体、接受主体的认识角度、深度等都存在差异,其内容和形式必然表现出多样化,体裁、题材、形式、风格等缤纷异彩、绚烂多姿。毛泽东曾对此作过形象的论述:“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25只有尊重这种自然法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规律,减少对文化建设不适当的干预,“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26,文化建设才会保持繁荣发展。

5. 充分体现和尊重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及地位

新中国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它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志,而人民群众又通过新文化建设来表达自己的精神生活。人民大众既是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更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动力之源。只有把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让全社会都投入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才能避免出现苏联文化专制下人民群众只有绝对服从、完全丧失创造性的局面,使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其次是帮助和指导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使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急需的优秀力量。脱胎于旧制度的知识分子,其发展经历决定了他们具有两重性,既是可以为人民服务的脑力劳动者,又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旧风气的影响。党和国家对从旧社会“包下来”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转变。1951年9月,周恩来在天津北京教师学习会上指出,知识分子应逐步树立工人阶级立场,成为最先进的、为人民、为民族、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力量,而且要加强自身的改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33,并进一步阐述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目的是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改造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34

有了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得到认可,文化创造力得到巨大释放,在文化领域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三、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的历史成就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以苏联模式为范本的形势下,我国走独立自主的文化建设道路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在探索中曾多次发生过政策失误,但追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的方向不曾改变,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文化形态

2. 开启了中国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源头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经济建设模式“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教条主义严重,“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37,虽然历史贡献巨大,但死搬硬套带来的危害不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提高,如果继续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建设,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全社会文化生产力释放之间的矛盾将更突出。因此,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率先进行了道路选择,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文化建设道路,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措施和实施路径等,并进行戏曲改革、电影创作、剧团改制等,推动文化产品多样化、大众化、普及化,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文化生活。但是这条道路却并不顺利。首先就是来自苏联的反对。以“双百”方针为例,1956年正式实施后,陆定一曾经向苏联政府告知此事,苏联非常不感兴趣,还“拿出列宁的文章要陆定一看,实际上是反对这个方针”38。还有来自国内知识界的不同声音,如陈其通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质疑“双百”方针忽视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等。这些反对声音都显示了中共在文化建设上的独立自主道路必定会受到重重阻力,实施的困难艰巨。

但党和国家领导人仍以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勇气、胆识、魄力推动独立自主文化建设道路前行。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道路。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39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双百”方针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解决文化发展的根本方法,并以文化建设道路为起点,在《论十大关系》中全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开启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整体构思。1964年4月,周恩来在中宣部召开的文艺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已经对社会主义文艺制定出来一条路线,有了大的方针政策,很好地推动了我们的文艺工作。这条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源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先行。

3. 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框架

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理念开始变成政策、制度和理论,指导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首先是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制度,中央成立广播、电影、出版等文教管理部门,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其次是推进文化事业改革,从具体文化产品范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政策,并在改革实践中创新文化建设的思想与理论。第三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目标、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措施方法等,挖掘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探索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从宏观层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成熟的文化建设制度与理论。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学校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优秀 2023年保障工作总结部队(汇总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