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共产党宣言》和谐理念的思想渊源探析

《共产党宣言》和谐理念的思想渊源探析

小编: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不仅是战斗的檄文,而且蕴含着不少的和谐理念,就是要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终极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但这种和谐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人丰富的和谐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思想是其思想起源,西方近代关于和谐的思想是其哲学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则是其直接来源。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和谐;思想渊源

对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部经典著作,很多人把其单纯地当做战斗的檄文,但是通读《宣言》,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有不少和谐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终极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但这种和谐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前人丰富的和谐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思想是《宣言》和谐理念的思想起源,西方近代关于和谐的思想是其哲学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则是其直接来源。

一、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思想――《宣言》和谐理念的思想起源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思想

(二)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和谐观

继毕达哥拉斯之后的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是“辩证法奠基人之一[3]390”。实际上,赫拉克利特著名的辩证和谐观是建立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超越,他着重探讨了和谐的本质。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对立与差异才是造成和谐的根本原因。鉴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德就是和谐”,赫拉克利特则提出“正义即斗争”的观点,凸显斗争在和谐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他的观点,和谐不具有绝对性而只具有相对性,万物“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正是因为出现了对立和斗争才导致的和谐。对立和斗争以后出现分化组合,而分化组合的结果就是全新的和谐形态,不同的音调造就最美的和谐,万事万物全部产生于斗争的过程之中,概莫能外。赫拉克利特所提出的这种和谐产生于斗争的思想深刻地表达了辩证法的精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辩证法的方法论,使人们懂得了如何透过表面的和谐去探索事物的内在本质。也正是因此,他才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而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三)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思想

柏拉图直接提出了“公正即和谐”这一命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国”。按照他的设计,“理想国”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王――国家的统治阶级,智慧是其德性;武士――担负保卫国家职责的士兵,勇敢是其德性;自由民――以生产劳动为业的农民、手工业者,节制是其德性。在他看来,这种建立在公民本性的基础上并且存在相互合作关系的“社会分工”的结果对于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具有合理性。基于此,柏拉图得出结论:正义就是每个等级的公民依据自身的德性,履行好承担的责任,理想国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全体公民都依据德性履行好自身责任的城邦。

二、西方近代关于和谐的思想――《宣言》和谐理念的哲学基础

(一)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命题。莱布尼茨用“预定的和谐”

来说明由无限多的单子所组成的整个宇宙的和谐一致。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他在安排好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发展变化,于是全部单子的发展变化就自然而然地保持和谐一致。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理论是他全部哲学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和最有特色的理论之一,他甚至常常把自己的哲学称为“预定和谐”的系统。

(二)黑格尔的“和谐”的本质是“对立统一”。黑格尔用辩证

法思想丰富完善了赫拉克利特、康德等前人的思想,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和谐关系的理论,他在其著作《美学》中特别明确地指出:“比单纯的符合规律更高一级的是和谐。和谐是从质上见出差异面的一种关系,而且是这些差异面的一种整体,它是在事物的本质中找到它的根据的”,“和谐”是“各因素之中”的“协调一致”,他又接着断言:“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它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4]180-181他把和谐看作是事物差异面的协调一致,多样性的统一,即事物的质的对立统一,这是一种抽象性的统一,并把和谐提高到规律的高度来看待,其对和谐的理解具有较高的深度,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和谐理念提供了哲学的基础。

三、空想社会主义――《宣言》和谐理念的直接来源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和谐社会思想――文学浪漫气息浓郁的“乌托邦”

这个时间段从16到18世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把希腊神话融入到基督教传统中去,构想一种虚幻的“和谐”。比较典型的是号称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三颗明珠,即《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著)、《太阳城》(康帕内拉著)、《基督城》(安德里亚著),都以描绘一个不存在的仙岛来构想“和谐”。同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一样,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所描绘的位于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哲学家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并且任职终生,国家占有所有物品。乌托邦由城市和农村组成,城市每户成年人的数量控制在16人以下,每64户人家一个区,区以上是城市,每个城市四个区,共有54个城市。每个农户都配备有两个农奴,家庭成员40人以上(含40人),一个官员管理30个农户,农场遍布于农村。清晨和晚饭后都安排有相应的文艺活动。另外,农村与城市每年还要对固定的人数进行轮换。虽然很富足,他们却过着十分朴素的生活。《太阳城》和《基督城》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人们的吃、穿、住、用、行、婚姻、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内容。在这三部作品中,人们均认为品德最值得称道,都追求良好的品行,而对于继承头衔或者血统,都认为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总之,这三本书上都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和谐社会思想――唯理论阶

段的“理想社会”。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到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第二阶段,即唯理论的阶段。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不再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对理想社会进行富有浪漫气息的幻想,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关于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该阶段第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思想家摩莱里,《自然法典》是其代表性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种种社会弊端进行无情的批判并高度赞扬公有制以后,经过论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私有制必然要回到公有制,并且制定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共产主义法典草案这样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与摩莱里齐名的另一个法国思想家马布利,同摩莱里一起被恩格斯誉为“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马布利的代表作是《论法治或法律的原则》一书,在该书中,马布利经过多番论证私有制的运行情况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将存在于从私有制到理想社会的实现之间,针对这一过渡时期,他设计了相应的社会改革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在他的方案中并不主张立刻取消私有制,而是主张以有效的政策不断限制、分散富人的财产,进而实现人们财产平均和地位平等的目的,这和中国传统的“平均”思想是吻合的。马布利所提倡的实现和谐社会理想的方式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与生活享受绝缘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方式。

(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和谐社会思想――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思想、西方近代关于和谐的思想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向人们指明了实现未来社会主义乃至终极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正确道路。他们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294按照他们的设想,经过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最终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都能够达到高度的和谐共生。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教育漫话》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热制作奶茶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政协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优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