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引导小学生进行“全天候阅读”的实践探索

引导小学生进行“全天候阅读”的实践探索

小编: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决定这个人的终生成就和发展。近几年,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天的早晨、课堂、中午、傍晚这三个时间段,引导学生开展古文阅读、文本导读、美文诵读、故事阅读的“全天候阅读”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全天候阅读;实践探索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据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决定这个人的终生成就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品位的培养,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光靠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拓展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成了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近几年,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天的早晨、课堂、中午、傍晚这三个时间段,引导学生开展古文阅读、文本导读、美文诵读、故事阅读的“全天候阅读”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早晨――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我们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每天早上七点半,班级里总是会传来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些读书声与其它班级不同,同学们读的是“学而时习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人之初,性本善……”等古文经典名篇、名段。这就是我引导学生开展的“全天候阅读”的第一个活动――相约七点半,阅读古文经典。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沃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表明,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够有地开发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晨间开展经典古诗文阅读。由于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再加上古诗文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古诗文阅读的作用,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1.诗词比读。对比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对比阅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相同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能力,点燃创新能力。因此,在“相约七点半,阅读古文经典”中,我采取的第一种形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比读。例如,可以把《渭城曲》、《别董大》这两首古诗同时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熟读以后会发现这三首古诗都属于送别诗,但同样是送别诗,却有不同。同学们经过细细品位,能够发现《渭城曲》是以乐景写悲情,《别董大》是以悲景写豪情。然后,让学生去细品这两首古诗的名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他们的阅读眼界就开阔了,阅读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发散。

2.古文接读。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古文,具有阅读时朗朗上口的特点,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记、去背,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诵读疲劳”,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这一种“诵读疲劳”,实践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古文接读的形式。所谓古文接读,就是选定某一古文名篇,然后对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解处理,供不同组的学生进行诵读。当学生通过诵读熟练地掌握自己分配到的古文段落以后,再在七点半进行古文的分组接读。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并且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创设古文诵读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名著“扮读”。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著,这一些古典名著的篇幅比较长,而小学生的阅读积极还是不丰富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实践中我采取了“扮读”的形式。“扮读”就是让学生根据古典名著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的阅读形式,这一种形式正是因为迎合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深受他们的喜欢。例如,对于《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内容,采取分角色扮读的方式,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孙悟空的机智,唐僧的迂腐,白骨精的狡猾,从而对名著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深刻的感知与体验。

二、课堂――文本导读,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依然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主要对学生进行课文导读,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抓“重点”。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导学应紧跟文本重点,以对“重点”的研究为基础,有机地展开对文本的教学。教学设计要以“重点”为圆心,再慢慢向边缘扩展,在把握住阅读学习延展性的同时不忘其整体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以抓住“天堂”这一重点内容进行学习,提问:鸟的天堂的哪里?这里为什么被作者称之为鸟的天堂?……通过对重点的把握,加深学生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2.掘“特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本内容的选择是非常有特点的,这种特点甚至可以具体到每篇课文。教师在进行导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每篇课文的特点,在把握“特点”的基础上,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文本导读。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描写“黄山奇石”的段落,比一比每一个段落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作描写时都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写作方法能够让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3.攻“难点”。在阅读学习中,同学们往往对容易理解的地方感兴趣,而对生涩难懂的字句有厌倦情绪,但是,阅读学习并不是对部分课文的学习,而是对整个课文的理解掌握,只有在全面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学到文本传达的精髓。这时就需要老师将学生的“阅读难点”提出来,一一攻破学习。并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难点”所在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课文《梅花魂》时,有的同学对“为什么要以‘梅花魂’为题”感到迷惑,我在进行导读时,充分考虑同学们理解的难点所在,一一解剖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以“梅花魂”为题的文本深意。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实施初中历史旅游情景教学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建筑规划设计收费参考标准(汇总6篇) 基层组织系统建设工作总结(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