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培养与实践探索

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培养与实践探索

小编:孙常春

摘要:大学生在高校担任校园导游,能够配合校方行政减负,实现校内安全实习,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增进国内国际交流,加强学生爱校情结。为满足社会对英语高端接待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学生校园导游采用对口院系负责、选拔培训制度、考核上岗制度、科学编排制度、总结报告制度、适当激励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力求创造高校、学生、社会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大学校园;导游培养;实践探索

组建、培养大学生校园导游队伍的实践活动,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为大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外事接待的良好机遇和平台,能够培养一批可用之才,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大学生担任校园导游,接受校方委派的接待任务,为来宾介绍校园的历史、文化等知识,提高了个人素质,掌握了外界信息,担任了宣传大使,增进了母校情谊。在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学术研究方面,Peter M. Magolda(2000)认为通过校园大学生导游工作,大学生加深了对大学学术精神的理解,推动了多元文化、民主社团的大学氛围。Shaul Kelner和George Sanders(2009)关注到运用体验的方式来教旅游,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进人际交往。Wen-Wei Chiang等学者(2014)利用校园导游的场景训练,引导大学生学会安排旅程、提供旅游服务。本文以深圳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校园导游培养的背景

在接待需求、学校管理层和学生意愿方面,全国知名高校普遍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区,是境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场所、当地政府重要贵宾的理想接待站点,访客众多。以深圳大学为例,2013年仅外宾交流团就有60多批次,接待人数有1100多人。培养大学生导游能使校长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决策性事物。而大学生也有承担校园接待工作的强烈愿望,希望发挥主人翁作用,宣传校园文化,锻炼综合能力,通过访客接触社会,了解外界动态。

为了分流校长办公室日常接待量,顺应大学生当家作主的意愿,打造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与国际院校的接待模式接轨,各大学生校园导游队伍应运而生。组建并实施校园导游计划,配合校方行政减负,实现校内安全实习,加强学生爱校情结,使大学生发挥应有的校园主人翁作用,在礼貌礼仪、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应急处理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效的提升,为他们未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校园导游培养模式探讨

1.对口院系负责。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旅游文化系自2007年起培养高端旅游接待人才,有超过167位本科生在校期间考取了全国英语导游资格证书。2013年起组建持证上岗的专业校园导游队伍,接受校外事办公室的委托,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学术、政务访客参观校园和展馆。自2013年11月29日至2016年1月9日,深圳大学旅游文化系大学生校园导游队伍共接待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批、1115位中外访客,包括名人、政要、名校、名企等,外籍、港台地区访客占90%,逐渐形成了专业对口、涉外性强、组织严密、富有特色的接待模式。

2.选拔培训制度。2013年1月,由校长办公室与教师团队在旅游文化系挑选形象好、素质佳、外语棒的优秀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初选6位持有国家英语导游资格证的同学,组建了中文和英文组两支校园导游队伍,后期逐步增加为58人的接待团队。师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岗前培训,既有师生校园内实地踩线,教师示范讲解,指导学生撰写系统的中英文导游词,也有参观广州外事博物馆等教学实践活动、增加相关涉外接待知识。在学习内容上,结合旅游文化系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课程,适当增加英语、校史、礼仪、演讲等知识和技能。

3.考核上岗制度。校园导游们逐步适应在行驶的车上讲解、在校园步行讲解、在场馆静立讲解等不同场景的训练,通过了系、学院、校办各层面的八次实地讲解考核,才正式接受校方委派的接待任务。为方便每次运作,校外事办老师、指导老师、学生之间通过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沟通,快速完成选派校园导游员的工作。

4.科学编排制度。编排校园导游承担接待任务时,充分考虑到以老带新、语言水平、合理分工等多种因素。大学生担任校园导游具有时效性,以第一至第三学年为宜,流动性较强。在经验的传承上,注重分派工作时遵循新老共事原则,保障接待队伍高水平的延续性。为保障良好的接待效果,指导老师需要不断增进对校园导游的个性、能力、特色等方面的了解,在不耽误正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合适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的学生做好接待工作。

5.总结报告制度。校园导游员在完成接待任务后三天内提交指导老师一份接待日志表,需要填写来访团国籍、人数等概况、接待详情(日期、人员分工、流程、路线、突发事件等)、反馈与总结(访客评价、接待亮点、接待问题、个人收获等),便于及时记录校园导游工作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6.适当激励制度。校园导游们在接待工作中,得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不断激励,乐意投身其中,为校园导游接待工作身体力行,献计献策。激励手段成为有效推动接待队伍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之一。访客的良好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接待热情。在接待过程中,学生因为受到认可和好评自信起来,也深刻意识到善于交流、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增加了对世界的认知,加强了社会责任感。

校内的新闻报道,增进了学生的自豪感。每次校级新闻平台的报道,有文有图,而且经常与校长等领导一起共事,这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经验,还产生自豪感,更有干劲做好接待工作。荣誉证书的发放,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由校长办公室为每位参与的校园导游签发一张中英文版的荣誉证书。任课老师把校园导游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并由专门的指导老师登记每位校园导游的工作量,期末时把在校园导游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同学,评为“优秀校园导游”,以资鼓励。为照顾学生未来找工作,校园导游工作可以写进学生个人简历,由校方开出相应证明。适当的经济补贴,给予学生物质上的激励。为了进行长效的培养,更加贴近市场化的运作,校方尝试从校外事活动经费中抽取资金作为接待工作的酬劳。

  三、大学生校园导游培养的效果反馈

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外事接待的良好机遇和平台,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端旅游接待人才,探索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大学生校园导游在接待工作中得到迅速的成长,其积极正面作用应给予肯定。

1.锻炼胆量气度,增加见识阅历。刚开始接待工作时,学生们普遍怀疑自己能否应付。积累一定经验后,每次都能欣然接受并从容应对。为了接待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访客,学生们需要提前预习各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做好知识、语言方面的准备。上网查阅访客的学术贡献、所在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背景与优势,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团队的接待则考验了学生的专业程度。

2.学会守时严谨,强化分工协作。接待工作要求凡事留有时间余地,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接待中随时记下问题,及时查阅资料予以回复。由高年级同学引领低年级同学进行日常接待工作,为后续团队发展提供了合格、充足、长期的人员保障。大型团队接待实行指定负责人统筹的方式,具体相关事宜由总负责人组织和执行,分成若干个接待组,自制不同标识,分流各组访客,做好时间管理。

3.优化接待业务,掌握应急处理。校园导游内部经验交流频繁,使接待工作更加顺畅,在协调接待过程中,更注重贴近访客需求。针对如何做好接待工作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良性循环。除了正常遵循接待流程进行讲解和答疑,还需要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突发状况。访客临时提出参观项目,尽快协调,满足个性化需求。遭遇天气、道路等变化,要及时调整、修改线路。

四、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发展前景

大学生校园导游也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未受到各大高校普遍的重视,缺乏系统性的组织与规划。二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匮乏。三是与社会衔接方面不够充裕,延伸性不强。

总之,大学生校园导游队伍的培养与实施,已经打开了当今高校、学生的双赢局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瞄准这一发展势头,把校园的主人――大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与社会各界紧密牵手合作,不断超越创建大学生校园导游的初级目标,创造未来高校、学生与社会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Peter M. Magolda. The Campus Tour:Ritual and Comm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J]. Anthropology& Education Quarterly,2000,(31).

[2]Shaul Kelner,George Sanders. Beyond the Field:Teaching Tourism through Tours[J]. Teaching Sociology,2009,(37).

[3]Wen-Wei Chiang,Fen-Hsien Tu,Chia-Ju Liu. The Role of Cognitive Script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ampus Tours[J].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2014,(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集团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交警执法个人心得体会(实用16篇) 2023年精细化管理演讲稿 精细化管理心得(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