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李宝祥艺术创作初探

李宝祥艺术创作初探

小编: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凝聚着艺术家深厚的基础功底、娴熟的专业技巧、丰富的生活体验、独到的审美眼光、敏锐的思维灵感以及正确的创作导向,更来源于倾其毕生精力的日积月累和深深地感受生活,细心地观察生活,深深地思考生活。李宝祥作为一名草原“草根艺术家”, 创作时,他比别人更加注重基本技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像能力,调动多方情感,倾其心血,融入心灵,选择恰当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出一部部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所以,我们认为,李宝祥多部经典作品的问世,与其说是对草原和民族文化的钟爱,还不如说是他本人深刻的生活体验、创作灵感和理论思维等等的综合体。

关键词:李宝祥;创作;艺术

一、生活是创作之本

在艺术创作中,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会遇到思路堵塞毫无头绪的情形,李宝祥亦然。但李宝祥认为,这个时候,其实没有必要在同一题材上反反复复地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而闭门造出一些脱离实际低俗平庸的东西,应该经常深入民间体验生活。他一次次切身感觉到,生活是公平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为每一位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到生活中去,创作的素材就永远不会枯竭。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此话一点也不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李宝祥理解的现实生活,是能难人以一定启示的从基础上增加的生活,同时也是他在创作、提炼过程中情感、思想和审美观点等方面不断提高的生活,这是他一切艺术活动的基础。

现实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和素材,艺术作品是客观生活的艺术反映,真实再现了客观现实的内容、本质、属性和特征。如果脱离了现实,就缺少了素材,艺术几乎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草原艺术也是这样,如果不借助经验去接触大草原,接触民众和触手可及的生活,就会空洞,就没有内容,就会失去生命。但是有了生活还要正确反映生活。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认为只要有了生活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基于生活上的创作创就可以延续艺术的生命了。其实,创作作为生活经验、先进思想和艺术技巧的产物,除了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的综合积累和生活感受等社会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源泉外,还需要艺术家创作的基础,其实就是他们的艺术修养。尽管艺术家在反映生活表现手段上不尽相同,并有着各自独特的现实体验,但无论怎样,仍然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和艺术创作。如李宝祥老师,童年起就受到浓厚民族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对民族文化的着难以割舍的艺术情结。从事民族文化艺术工作40余载,不辞艰辛,不畏寒暑,长年累月深入田野牧区,与民间艺术家们促膝长谈,发掘、考证民族艺术的历史渊源,搜集、抢救濒临失传的艺术瑰宝,整理、创作出脍炙人口艺术作品,《阿爸的喜事》、《纳鞋底》等作品都是通过民间现实生活中考察、采风而来的经典创作。这其间,他还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所以,只要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真正接触生活,其作品才会真实、生动、鲜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毋庸质疑的真理;到生活中去,是艺术家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必须是生活实践的行家里手。没有生活实践或脱离生活,就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其作品内容也必定会低俗肤浅。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只有深入生活,勤于采风,潜心创作,精于提炼,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奉献给社会,才是产生创作的不竭源泉,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经典作品来,其艺术作品也才不会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延续更显现出生命力。

二、灵感是创作之魂

所谓的灵感,就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艺术、文学、技术等社会活动中,通过不断社会实践和知识、经验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灵感是在具体目标的指引下,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事物的瞬间启发,突然而来,倏然而逝,很难被人为控制;灵感会导致人们对长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一种霍然开朗、柳暗花明的理解和感悟。灵感是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曾经经历且刻骨铭心的感受。

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获取灵感,既要具备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锻炼作基础。而生活实践锻炼的基本训练往往非常艰苦,必须坚持不懈。一个艺术家,在掌握了大量的艺术创作技巧之后,灵感便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艺术创作的灵魂。

在与李宝祥老师的口述访谈时得知,在他的田野工作调查笔记里有这样一段经历的描述,在一片绿荫下,有一些妇女她们穿着亮丽的衣衫在做针线活,远远地传来他们愉快幸福的笑声。李宝祥老师看到这样真实的生活画面,激发了他对《纳鞋底》的创作灵感。决定用此剧目来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于是他开始构思,脑海里有了初步的轮廓。经过几次修改之后,经典剧目《纳鞋底》就这样应运而生,并在多次演出中广受好评。李宝祥老师能创作出数目众多的精品著作,灵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宝祥老师在经历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后,突如其来迸发出来的灵感火花成为他无数个作品出彩升华的神来之笔。所以说,在我们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生活积累和基础功底,更要注重灵感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构思精巧、内涵丰富、底蕴深远的经典巨著。

三、思维是理论之本

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以感知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再利用已学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推理和判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思维具有复杂和多形态性。而经过思维形成的理论,则是一个人根据已知的知识,将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演绎推理的逻辑和推理方法得出的综述。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根本。我们之所以说思维是理论之本,因为,首先,思维有助于理论超越常识。生活常识直接来源于现实经验,理论来源于生活经验而又必须超越实践经验,理论的这一根本特性是通过思维实现的。以李宝祥老师作品为例,他的作品立足现实,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脑深加工,生成系统理论,对草原文化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性作出深刻揭示。其次,思维有助于生成理论的合理性。对理论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究,曾经是20世纪科学哲学研究范畴的基本主题之一。理论的合理性是指理论主体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标准,对理论的内容、逻辑性或功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李宝祥老师的系列民族文化课题,是大家思维的合力,才让作品更加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才会在斑斓的艺术宝库博得信誉和口碑。第三,思维有助于理论创新性的生成。创新性是理论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内在要求,理论创新归根结底还是由人去实现的。虽然人们在创新性研究过程中,会有很多具体而特殊的方法,也会产生相应的理论学说,但是前提必须得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和逻辑方法。宝祥老师对草原民族文化进行了若干创新性钻研,也得出许多另人称奇的创新性见地,这些无不借助于思维。由此可见,思维对于理论至关重要,也是构建理论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石。

从对李宝祥老师数十年艺术生涯的研究中,我们一次次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最初的艺术氛围渲染熏陶,促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而多年基层艺术创作生涯的历练,更充实了他的艺术理论。功到自然成,《漠南寻艺录》等四部理论巨著的出世,便是他独有的艺术思维和丰厚的理论基础相辅相承的结果。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时期教师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药品调价函格式大全(16篇) 2023年设计调查方案 调查问卷设计(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