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政背景下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新政背景下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小编:

作者简介:韩添翼(1986.8-),女,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摘要:在国务院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高效体育 ,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对新政背景下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体育专业学生能顺利搭上这趟体育改革的春风。

关键词:新政;体育产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

Abstract:Sports industr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Deal,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profess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training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research,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Deal some thoughts 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students,in order to give sports profess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smoothly on this spring breeze of reform.

Key words:The New Deal;Sports industry;Professional sports students;employment

1.前言

新政提出一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发展职业联盟,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二要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完善财税、价格、规划、土地等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三要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让大众健身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新政显示,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松绑了,这是体育产业的‘改革开放’。那么体育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体育专业人才,因此,这也预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学生也随着这场‘改革’的春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但是,体育专业学生如何顺利的登上这趟改革的列车,依然是我们目前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就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说,一方面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审视我们现在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体育专业院校需要转变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以顺应社会的改革。

2.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1对就业形势的调查情况

用“严峻”这个词来形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过分。一是就业与再就业队伍逐年扩大,职业和岗位日趋激烈。二是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单位的就业与再就业渠道越来越窄。三是随着人才流动的壁垒被逐步打破,中心城市的就业与再就业任务更加繁重[1]。

作为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专业特点其就业面相对较窄,面对社会岗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质量较高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现状,其就业趋势日趋严峻。

2.2对就业观念的调查情况

前几年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仍然倾向于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私营企业、社会服务等职业选择者极少,甚至有30%的同学把自主创业作为了选择。这说明体育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总体上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还比较高,自主创业的意识也比较强。就业多元化有待进一步强化。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只要认真学习思考,细心观察,努力工作,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在各行各业都会找到适用的空间[2]。

2.3择业心理的调查情况

择业就是一个选择过程,是在学生从自身的职业预期出发,对社会和对各种职业进行比较、评价、抉择的全过程[3]。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走向社会的一个抉择点,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各种各样的,有积极、乐观的,有焦躁、自卑的。

过去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特点是看重工作环境,讲究实惠,能发挥专业特长,工资期望值较高[4]。体育专业学生择业取向为经济取向、工作环境取向、劳保稳定取向、个人发展取向、家庭取向、个人兴趣趋向、地域趋向,另外还提出学生发展取向受家庭背景,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家庭收入和学校声望的重大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比较看重的仍然是经济收入、工作环境,其择业心理期望值过高。

2.4毕业生自我素养对就业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用人单位需求的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大约在3%左右,本科生仍是用人单位的主要需求层次,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较高。例如: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等等,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不具备这些能力,相反自身毛病多[5]。因此,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增进自我行为的约束力,改善自身行为,争取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依据,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核心所在,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通过查阅资料,高校以培养“理论型”和“经营开发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此培养目标定位设计的课程大都以专业理论学科为主,以术科为辅,并且据调查有的高校没有开设术科课程。

高校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可归纳为“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体育场所、体育俱乐部以及需要技术指导性的运动项目被选率较高,同时对运动项目指导者的技能提出较高要求,如游泳项目精通程度达。因此,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

4.结论与建议:

1.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体育专业就业岗位日趋增大,学生择业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专业对口观念逐渐淡化。但是体育专业学生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选择上,大都倾向于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的职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还是比较乐观的,就是在求职准备上还存在不足,就业渠道还是比较局限,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2.目前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较多的是以培养“理论型”、“经营型”等人才为主,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改行易业现象较为严重。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技能指导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3.建议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现状和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提高个人能力,同时帮助转变其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择业心理,适应社会的需求。

4.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门类多样的术科课程,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门术科项目技能以及具备该项目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改变目前该专业偏重学科、忽视术科的课程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5.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正如:体育管理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是管理者,体育经济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是经营开发人员,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是体育教师,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是教练员,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应是在社会体育领域里能组织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技术指导型”体育人才。(作者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2]高珏,上海大学择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3]唐晓辉,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4]崔贺成,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J].南阳理工学院,2005,35,28-29

[5]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34-36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动画界的文艺复兴时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课代表总结班级报告一周(优秀7篇) 美业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