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

小编:胡增炎

小剧场歌剧是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歌剧形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小剧场歌剧的定义

小剧场歌剧是相对于传统歌剧而言的,与之相类似的是室内音乐剧、轻歌剧等。因为是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歌剧形式,所以尚没有权威论着对其进行过定义,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根据其具体表现,形成这种认识: 小剧场歌剧,特色就在于一个小字,通常在室内进行表演,演员在十人左右,题材多样,音乐凝练,舞美新颖,并在表演上注重和观众的互动。其既与轻歌剧、室内剧有一脉相承之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特色,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型歌剧。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就出现了小剧场歌剧,如《海蓬花》、《玉鸟兵站》等,都具有小剧场歌剧的特色和风格,只是在当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小剧场歌剧也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更多业界内外的关注,涌现出了《贾尼斯基基》、《再别康桥》、《紫藤花》、《远方的胡杨》、《小二黑结婚》、《中国蝴蝶》等佳作,成为当代歌剧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思考

1. 题材选择方面

题材选择无疑是小剧场歌剧诞生和存在的基础,并对其接受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代小剧场歌剧的选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对经典的改编。这里所说的经典,既包含一些经典的歌剧作品,也包含所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如 2011 年,国家大剧院曾推出了《贾尼斯基基》,这是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代表作,素有歌剧鬼才导演之称的李卫,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编,通过大量中国文化的融入和现代化的舞台设计,让这部名作得到了精彩的、中国化的二度创作。《小二黑结婚》是着名作家赵树理的代表作,同名影片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2008 年,由陈蔚导演、中国音乐学院师生表演的青春版《小二黑结婚》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演,整个故事的架构、主人公的唱段创作以及全新的舞台设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出,对经典歌剧或其它艺术作品进行改编,正是小歌剧选材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在于,多数观众对这些作品都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基础,而当小剧场歌剧版本摆在观众面前时,他们也乐于看到这些经典作品被一种全新的形式再次表现,由此获得了良好的接受和传播效果。

其次是对生活的关注。一方面,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表现生活正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使命,这一点小剧场歌剧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对经典的改编只是小剧场歌剧选材的方向之一,要想获得真正独立的艺术价值,仅靠改编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从头到脚全新的作品。而新作品从何而来? 自然还是生活,如由辽宁歌剧院创作并表演的《远方的胡杨》,就在 2011 年的福建歌剧节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其表现是维族女教师阿拉木汗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毅然选择献身西部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以阿拉木汗为代表的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热爱家乡、执着理想、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有着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所以说,中国小剧场歌剧在选材上,还是要坚持两个方向并重,即通过改编获得观众和市场,通过创新表现时代和生活。

2. 音乐创作方面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作为小剧场歌剧的音乐创作来说,其既要符合一般歌剧创作的基本规律,又要满足自身的表演需要,并与剧情发展、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演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采用现代联曲体。从西方歌剧的发展来看,在整个曲目架构上,曾先后出现过吟诵体、通联体和现代联曲体三种形式,其中当属现代联曲体最1式等方面的束缚,根据具体的表现需要而灵活处理。

而且一个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于,现代联曲体结构可以引入对白和旁白,这对于小剧场歌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剧场歌剧的容量有限,在剧情发展和形象塑造中,不可能像传统歌剧一样采用宣叙调的形式进行表现,而通过对白和旁白,则可以用几句话的形式,就完成剧情的叙述和时空的转换,并由此带给观众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如《再别康桥》,就采用了现代联曲体,即序引 + 五个主体部分 + 尾声的镜像对称式结构,并用泰戈尔、胡适和金岳霖三人的旁白,巧妙贯穿了全局的发展,给人以水乳交融之感。

其次要注重由雅到俗的转变。歌剧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高雅,造成了其在传播和普及上的难度,被普通观众视为是阳春白雪.而小剧场歌剧的出现,则为歌剧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作为音乐创作来说,则也应该适当地进行从雅到俗的转变,这一点在中国歌剧史上是有过成功经验的,如《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江姐》中的《红梅赞》、《芳草心》中的《小草》等,都是广为传唱的佳作,而近年来却鲜有歌剧唱段能够流传,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创作者的观念问题,所以应该抓住小剧场歌剧这个契机,推动这种从雅到俗的转变,树立起好听、能唱、流传的音乐创作目标。

最后要强调配器的作用。与传统歌剧相比,小剧场歌剧不可能有庞大的配器,所以应该重在精致和契合上下功夫,比如《再别康桥》中,作者根据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分别为其设置了不同的乐器。

林徽因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作者特意选择了小提琴,用弦乐特有的典雅和柔美来突出她的这种知性气质。而与林徽因相比,陆小曼显然更加摩登,所以作者选用了萨克斯,用萨克斯这种略带慵懒的音色,来描绘那种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感觉,可谓是再合适不过。所以在乐器数量和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在精致和契合上做文章,一样能够获得出色的音乐效果。

3. 舞台表演方面

19 世纪法国戏剧学家萨塞曾在《戏剧美学初探》中指出: 所有的戏剧都要回到观众这个原点。日本的河竹登志夫也坦言: 戏剧说到底就是作品、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得当,创作和表演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可以看出,观众在整个歌剧艺术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特别是小剧场歌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歌剧形式,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首要做的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则是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渠道。

首先,与观众互动是完全可行的。传统的歌剧中,因为演员数量众多,道具体积庞大,所以对演出场地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演出场地大了,观众和舞台的距离也就远了,观众和演员的心理距离也随之加大,演出一旦结束,观演关系也就随之结束。而在小剧场歌剧中,演员人数较少,舞台较为简单,这样一来,观众和舞台、演员之间的距离就被大大地缩短,从而为两者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其次,与观众互动是尤为必要的。一方面,小剧场歌剧在形式上的缩减,势必会带来视觉冲击力上的不足,所以必须要借助于互动,来引导观众真正投入其中,以此来弥补形式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表演和观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小剧场歌剧因为舞台距离上的变化,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加强烈的真实感,更加专注地观看演出,而演员们也会为观众的这种情绪所感染,继而更加投入地表演,两者共同提升了整个表演和欣赏的质量。

所以说,强调表演上的互动,既是小剧场歌剧表演的实际需要,更是彰显其特色,为观众认知和接受的基本前提。作为创作者来说,也应该在创作中对这一环节有足够的重视,既要有互动,而且还应是一种自然、有效的互动。自然是指这种互动是观众自愿的、在一个合情合理状态下加入的互动; 有效是指这种互动能够推动整个观演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一种机械的互动,比如《再别康桥》中,演出结束后,陆小曼将一些徐志摩的诗集分发给了现场的观众,因为通过对整个歌剧的观看,观众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所以十分自然地收下了这份礼物,愿意和这部歌剧的创作者、表演者一道来缅怀徐志摩,由此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着名表演艺术家朱旭曾说过: 我爱舞台剧,因为它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且不说情感是一致的,甚至连脉搏的跳动都是一致的,正是对小剧场歌剧互动表演价值的最佳概述。

4. 舞美设计方面

舞美设计是指对整个舞台道具的布置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这对整个歌剧的艺术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歌剧中,都有着较为雄厚的人、财、物支持,所以舞美设计通常是大气而唯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小剧场歌剧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则应该重点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

所谓特色,是指整个舞美设计要与歌剧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力求用最简约的设计,表现出最准确、最丰富的风格传达,比如《海蓬花》中,表现的是海上生产、生活的场景,本身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设计者却别出心裁,其将大海的镜片抠空,以此来获得一种透视感,并让其和天幕不漏痕迹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海天一色的壮美之感。演出结束后,三条绣着海蓬花的帷幔从舞台上方徐徐落下,巧妙的再次点出了主题。《远方的胡杨》中,为了全面展示出新疆地域的特点,设计者分别布置了雪山、葡萄架、胡杨树等场景,并让一把新疆的特色乐器---木卡姆贯穿于始终,使作品的观赏性大大增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设计上的简约,并不代表效果的简单,关键在于一种针对性的强调和特色的突出。

所谓创新,是指不必拘泥于传统歌剧的舞美设计,而是根据小剧场歌剧的实际表现需要予以灵活处理,如《小二黑结婚》,故事发生地是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为了表现出这种特点,设计者先是利用大屏幕展现出一幅用中国山水画形式描绘而成的乡村画卷,然后在大屏幕前设置了一个半透明的幕帘,给人以若隐若现之感,然后将双向联体台阶活用,横着放是水上小桥和脚下小路,竖着放则是大山和崖畔。这样一来,屏幕中的影像就和实物自然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获得了一种虚中有实,实中带虚的舞台效果。尽管观众心里都知道,一些设计都是虚拟的,但是因为整体的协调,所以还是迅速接受和认同的这种设计。《再别康桥》中,设计者大胆使用了灯光布景的方式,即事先在舞台上布置好多个场景,故事发生在哪个场景,就把灯光投向哪个场景,这边灯光一灭,那边的表演又随之开始,既有效节约了成本,又给观众带来了流畅的观赏体验。所以说,小剧场歌剧的舞美设计,虽然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但是对于灵活而创新的设计者来说,这种限制恰恰是一种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通过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既能够获得完美的舞台展现,也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西方艺术,歌剧传入中国也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百年中,中国歌剧从无到有,从贫瘠到丰富,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期间有过对西方经典歌剧的模仿,也有过和中国戏剧的融合,还有着民族歌剧、小剧场歌剧的创新,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歌剧艺术才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品质和风格,成为了一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剧场歌剧的出现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尽管在发展之初,还不是为太多的观众所熟知,也存有一定的欠缺,但是其代表的却是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小剧场歌剧问世,使中国歌剧艺术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数学分析课程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养老机构应急处置预案(精选10篇) 科室院感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通用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