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上海滩》读解上海音乐剧的创作与市场

从《上海滩》读解上海音乐剧的创作与市场

小编:李文烨

音乐剧《上海滩》在上海热演,有意思的是,推出《上海滩》的是一家专做音乐剧制作与营销的民营艺术公司金典工场。作为一家注册在上海的民营文化公司,其打造《上海滩》的目的非常明确 :运用上海题材,将由西方引入的音乐剧艺术形态本土化(上海化),从而能稳固地抢占上海的音乐剧市场。

很显然,《上海滩》的演出,是上海民营音乐剧创作的一个侧影,也是上海民营艺术团体活跃在上海音乐剧市场的一个生动写照。

从《上海滩》的演出,带给了我们对上海音乐剧的创作与市场的一些富有意义的启迪。

音乐剧在中国的难题之一,就是当西方的音乐剧传入中国后,遇到的民族化问题,比起歌剧的民族化远较复杂,因为它面对与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传统戏曲在形态上的相似性而极易跌入类同化之中。

音乐剧的市场是一个特殊性的市场,音乐剧的观众也是一群特殊性的观众,其缘由就是音乐剧在中国作为一个还没有如传统戏曲和话剧那样十分普及的舞台表演样式,不存在传统的包袱和限制,因此,在舞台表演形态上就具有了十分宽广的创新空间。

音乐剧的大众化特性,决定了音乐剧创作,或者更确切地说音乐剧生产的特殊性,它包括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大众化特殊性。就这种意义上讲,音乐剧的第一要义是大众性 :故事的大众性、音乐的大众性、舞美的大众性、表演的大众性,最终导致的是观众审美的大众性。

在这点上,《上海滩》发了宏愿 :打造一个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能连续上演 100 场的音乐剧作品。无疑,这种宏愿确实是符合音乐剧性格的宏愿。

但问题是 :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在上海播放曾经轰动一时,如何将这种历史的记忆化成为舞台的符号,使之能再次受到观众的欢迎甚至追捧,是音乐剧移植或者说创新成功的价值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用熟悉的题材,创新一个具有非常审美的舞台表演形态,这是音乐剧面对市场的一个取之有道的有效途径之一。可见,作为音乐性的基础的剧本,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是决定一台音乐剧作品成败的关键。因此,赋予故事以新的时代特色,是创新价值的重中之重。

面对当今这个透明化、风云变幻和极具颠覆性的文化市场,音乐剧的制作更需要找准市场的定位对音乐剧来说,精准的市场定位是极其重要的。

舞台表演艺舞台表演艺术的市场很大,音乐剧的市场也很大,但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着不同对象的市场定位,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这种细分市场的先行者和开创者,最后成为这种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就像我们平时言说的那样,昆曲《十五贯》是一台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一部好的作品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细分的市场。造了一个细分的市场。

让这种舞众愿意传播表演新形态成为观开去的记忆,除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遵循音乐剧舞台表演形态的特殊性,寻找到音乐剧在表演形态上的歌与舞的通俗性、时尚性和流行性。就这种意义上讲,音乐剧在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呈现上,同样要求与表演形态相一致的通俗性、时尚性和流行性,这是音乐剧生产的刚性要求,也是音乐剧市场的刚性要求。即使是最复杂的题材和最曲折的内容,转入用音乐剧表现,就一定使之通俗化以及时尚化和流行化起来。当然,音乐剧并不是简单地让说唱起来,或者说让动作舞起来,而是剧中人物的我要唱和我要舞。

而且,音乐剧的音乐完全摆脱了歌剧音乐(如宣叙调、咏叹调等)言语的歌唱化的依赖。置换了歌剧中的纯音乐叙事后,音乐剧中的叙事,成为说、歌、舞统一的综合性叙事。在这里,唱的动作性和舞的动作性是一致的为了故事、情节和细节的展开,也就是为了剧中人物性格的铸造。

音乐剧的时尚化和流行化,与追求舞台的奢侈化并不是一回事。运用当代的高科技优势进行一定的舞台革新,是必要的,但这种舞台革新决不是脱离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单纯性炫技,而是与故事人物紧密相关的舞台装置让舞台装置也活起来,与人物一起

叙事抒情。

近几年来,音乐剧的生产方兴未艾,尤其是上海的民营艺术团体,孜孜不倦地投入音乐剧的生产,带来了上海音乐剧创作的一番兴旺景象。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完全舶来品的外来艺术样式,中国音乐剧的现代性首先是体现在本土化上。因此,音乐剧的艺术创作和市场营销,不能完全照搬或模仿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模式。当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部作品获得成功,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作品也希望获得最好的运气.

热点推荐

上一篇:美丽的万安农民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遵规守纪的发言稿范文(14篇) 获奖后心得体会和方法 获奖心得体会(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