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空语类看英汉语篇中省略现象的差异

从空语类看英汉语篇中省略现象的差异

小编:

一、引言

二、有关空语类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空语类的概念,这一经典理论是建立在对英语、西班牙语等少数欧洲语言的研究基础上的。近几十年,以管约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为框架分析各种语言中的空语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课题。徐烈炯(1988: 193)指出:“所谓空语类是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虽不具有语音体现形式,但空语类也是一种语言符号,它通过在句法位置上的空位来传递信息,同样具有相应的语言功能。从句法和语义角度看,空语类确确实实地存在,空语类有所指便是语义作用的最好佐证之一。

NP语迹和wh语迹由移位产生,pro和PRO由基础产生。NP语迹、wh语迹和pro都要遵循约束原则(Binding Principles),在其管辖领域内受约束;而PRO既有照应性,又有指称性,不受管辖。本文只探讨空语类pro和PRO。

(一)pro

一般来说,pro只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因此这类在主语位置上出现的空代名词也被称为是空主语pro。空主语pro只能出现在定式动词前的主语位置上,它的性质相当于代名词,具有非照应性和指代性特征。pro对语言环境有一定约束,只存在于一些动词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且能确定主语指称的语言中,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二)PRO

上面提到,PRO具有照应性和代名性的特征,在某些结构中,PRO呈现出照应性的特征,而在另一些结构中却具有代名性的特征。如:

(1)Johni tries [PROi to sing the song].

(2)I’d prefer [PROarb going to bed].

根据约束第一和第二原则,因为PRO具有照应性特征,要求在管辖语域内受约束;又因为PRO具有代名性特征,要求在管辖语域内自由。这种在管辖语域内既受约束又自由的情形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Chomsky提出了“PRO定理”(PRO Theorem),他认为PRO没有管辖范围,即不受约束。PRO可以有先行语(antecedent),也可以没有。有先行语时,其先行语和PRO之间是一种控制关系,即占据论元位置的先行语控制PRO,先行语和PRO之间不需要满足领属条件,先行语可以对PRO作远距离控制。

三、汉语中的主语空位

(一)空主语pro

(4)[pro]起风了。

(5)[pro]活到老,[pro]学到老。

(6)[pro]有志者,[pro]事竟成。

尽管汉语同英语缺少丰富的形态系统,无法根据动词形态推测出主语的人称、性、数等特征。但是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语境在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空主语pro能够依据特定的语境而得到还原,Chomsky(1995)认为,为了遵循经济原则,如果可以从特定的语境中找到空主语pro的指代,那么pro的位置上就没有必要出现一个显性的名词或代词。根据语境推断,我们可以得出例(3)和(4)句中空主语pro位置上可能是“天”或“老天爷”等之类的词,例(5)和(6)句中空主语pro可以指任何人。

(二)空主语PRO

(7)a. 我i明白[PROi要怎么做了]。

b. 我明白[PROarb要怎么做了]。

(8)a. 我i知道[PROi做什么]。

b. 我知道[PROarb做什么]。

上面两例中“明白”和“知道”都属感知性动词,沈阳(1994:185)把这类词统称为“知道”类谓宾动词,其中大部分后面既可以带S宾语,也可以带VP宾语,后者实际上就是“宾V”的NP省略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当结构中另有相同的词语时,通常出现“宾V”的NP省略情形,这就是空语类PRO。那么,作宾语的小句的隐主语PRO可以受主语控制,如(7a)和(8a);也可以任指,如(7b)和(8b)。

(9)张三i请李四j[PROj来北京]。

(10)妈妈i提醒我j[PROj做作业]。

例(9)、(10)句属于汉语传统语法中的递系结构,也可称为兼语句,类似于英语中的宾语控制结构,PRO的照应成分是主句宾语,并受其控制。

(11)小王i上街[PROi买菜]。

(12)他i赚钱[PROi养家]。

(13)小妹妹i饿得[PROi直哭]。

(14)孩子们i笑得[PROi前仰后合]。

例(13)、(14)句中从属结构中的隐主语PRO与主句中的显主语所指相同,并受显主语控制。

四、空主语与英汉语篇中主语省略现象

石定栩(2002)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句法成分并非约束理论的专利,汉语语法中常常说的隐含与省略(吕叔湘1986;沈阳1994)实际上描述的是同一类现象。”有诸多研究认为句法层面的空主语与语用层面的主语省略现象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本文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运用空语类理论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语省略的倾向性是可行的。

(一)pro 与零位主语

汉语中有pro-dropping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比如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无主句,而英语则没有这种空语类现象。将上文例(2)译成英文:

(15)It is raining.

(16)[pro]种瓜[pro]得瓜,[pro]种豆[pro]得豆。

(17)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

像例(16)中出现零位主语这样情况在汉语谚语中尤其多,是典型的pro脱落现象。而译成英文(17)中主语位置上出现了you,因为英语中无法出现主语位置空位,不存在pro。

(二)PRO与零形指称

空主语PRO是个句法概念;而语篇中照应关系中的零形指称作为一种省略现象是从语用层面来讲的。两者虽然处于的层面不同,但朱永生等(2001a:61)谈到语篇中的省略主要是指句法层上的缩略现象,因此从空主语PRO角度来解释语篇中的零形指称是可行的。

(18)When the clock struck three, Elizabeth felt that she must go, and very unwillingly said so.

(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

(19)正三点的时候,伊丽莎白i觉得 [PROi应该走了],于是勉强向主人家告别。

(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

例(18)英文原著中she作为从属结构中的显性主语,指称前面的Elizabeth,构成照应关系。译成中文例(19)中从属结构中的主语位置空出,是典型的PRO,小句的隐主语PRO可以是受主语控制,PRO和伊丽莎白同指,并受先行语伊丽莎白控制。例(19)句是汉语传统语法中的“动词性宾语句”。 汉语中常常出现一连串的无主句,而这在英语中是不能容忍的。如:

(20)忽然收住,赵伯韬i摇摇身体站起来,PROi从烟匣中取一枝雪茄衔在嘴里,PROi又将那烟匣向李玉亭j面前一推,PROi做了个“请罢”的手势,PROi便又埋身在沙发里,PROi架起了腿,PROi慢慢地擦火柴,PROi燃着那枝雪茄。

(矛盾:《子夜》)

(21)With this, Chao Po-tao suddenly swung his feet to the door and stood up. He took a cigar from the case on the table and stuck it between his teeth, then slid the cigar-case towards Li Yu-ting with a gesture of invitation to help himself. He settled himself on the sofa again, propped up his legs, slowly struck a match, and began lighting his cigar.

(许孟雄译:The Midnight)

例(20)中显主语赵伯韬出现了一次,统领七个分句,分句的主语位置出现空位,根据Chomsky的EPP理论,隐主语PRO充当了各小句的逻辑主语,与显主语赵伯韬同指,并受其控制。而英语中像这样的“连珠炮”似的表达方式很少见,往往简单句或借助连接词来表达,如例(21)译成英语时,采用了三个简单句,且简单句中又使用了像and、then这样的连接词进行表达。

汉语中诸如此类的连式结构大量存在,请看下例:

(22)傅家杰j早已站了起来,赵天辉i冲他挥了挥手,PROi就一直走近床边,PROi弯下腰去,PROi端详着病人的脸色,PROi又从值班大夫手上接过病历。

(谌容:《人到中年》)

上例中动词分句共出现五次,主语“赵天辉”只出现一次,为主句显主语,其他四处全部是隐主语PRO,四个PRO与“赵天辉”的下标均相同,都是i,与“傅家杰”不同标,这表示四处隐主语PRO全部受显主语“赵天辉”控制。

五、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空主语pro和PRO在汉语中都存在,而英语中没有pro,只有PRO;英语中的PRO主要出现在非限定性结构和小句中,汉语的PRO可出现在兼语句,连动句,动词宾语句等多种句式中,另外,由于汉语中PRO的所指的决定因素不只有控制理论,还有语境等其他因素,因此比起英语来,汉语PRO的分布更为灵活多变,省略得更为彻底。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不难理解汉语中省略现象比英语多,且多以省略主语为主。虽然空主语处于句法结构层面,但是从语义上分析,它在语篇衔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 Dordercht: Foris,1981.

[3] Haegeman, L.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4.

[4]董立.从汉英无主句看pro-drop参数[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5]高明乐,郭献庭.从空语类看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特点[J].2003(3).

[6] 胡建华.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J].外国语,1997(5).

[7]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梁丽.空语类PRO与主语省略的辨析[J].语言理论研究,2008(7).

[9]刘红.空语类PRO的句法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11]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14]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5]徐烈炯.与空语类有关的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 (5).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本体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广州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大全6篇) 2023年铁路轨道车年终工作总结(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