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古文字现代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古文字现代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小编:

摘 要:古文字现代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一趋势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有利措施。

关键词:古文字应用;问题;措施

1.古文字现代应用中的问题

古文字现代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法、教育教学、艺术设计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古文字进行适当地装饰、加工,可以增加文字的精神涵义和感染力,使古文字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对古文字的了解更加深入、立体化,但这一应用趋势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各种古文字字体的混淆使用、不懂古文字而导致的滥用等。

1.1伪造甲骨问题

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并有人开始重金购藏起,伪造现象就由此开始。如王懿荣收购甲骨,每版价格约为二两白银;范维卿为他人购置甲骨,每字酬其二两五钱。这种按字计值和高价收买甲骨的后果,必然会令人垂涎而导致伪造。

早期的伪片各期文字混杂,不成文句,文字契刻拙劣,作伪的人基本上不具备甲骨学的知识,所以伪刻的卜辞,大多数是刻者拼凑一些单字而成者,显得杂乱无章,一望即知其伪。而甲骨文发现日益增多以后,伪造者的手段也愈加高明,他们将出土甲骨上的卜辞整篇临摹下来,再仿刻在出土的古骨上,文字和内容往往与真片无别,但因伪造者不懂文例,只要细心查看,认真推敲,还是不难发现破绽的。

早期出版的一些甲骨著录,有的其中就混入了伪片。如著名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有5片,《龟甲兽骨文字》有3片。一般说来,以拓本发表的著录书,伪片较少,而以摹本出版的,特别是外国人编纂出版的几本甲骨著录,如《库方二氏族所藏甲骨卜辞》、《甲骨卜辞七集》等书中就有较多伪片。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容庚、胡厚宣及外国传教士明义士等人都在甲骨辨伪方面做过不少工作。

作为教育部的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中,用的不是真正的甲骨文,而是用现代人的“书法作品”,给学子以误导,使大家误认为这就是“沉埋了三千年”的甲骨文。并且文句中“宾朋同乐,鸣鹿在林”中“同”字极似现代的简化汉字,而非甲骨文“同”字。见下图。

甲骨文与古代史料的辨伪工作是一样的,不仅是甲骨学和商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对文物的收藏和保护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现在我们在运用甲骨文的过程中仍需倍加小心。

现在,中国的古文字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因此运用古文字的例子也是俯首皆可拾。但是由于很多人缺乏一定的古文字知识,如对甲骨文、金文、小篆的特点、范畴不甚了解,以至于将它们混为一谈,有人还把云南少数民族的纳西文当做甲骨文,下面就具体地讲一下甲骨文与纳西文的区别,以对其他类文字之间的辨识起到借鉴的作用。

许多工艺品上面都可以看到一些图画文字,小到首饰,大到衣物,有的像漫画中的人物,有的像古朴的房屋,有的像耕牛,有的像刀具,这就是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东巴文被称为现在世界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很多人由于对古文字缺乏认识,往往把这种具有山川日月太古之美的东巴文字与神秘古老的甲骨文混淆不分。

甲骨文与纳西东巴文的比较研究,早已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认可,董作宾先生在郭大烈、杨世光主编的《东巴文化论集》476-479页,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对甲骨文和东巴文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裘锡圭先生则在《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利用对东巴文字的研究解释了甲骨文中“某些表意字往往随语言环境而改变字形”这一现象,并进而探讨甲骨文的原始性与起源发展问题,为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我们可以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嫁到古文字的现代应用当中,明确了甲骨文与东巴文在字形结构、造字方法、书写行款等方面的区别,将会使我们减少或避免在古文字界定方面的常识性错误,也有利于古文字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1.3字体不一致

大多数书家对于古文字理论的研究仅是浅尝辄止,对其产生一种疏离感,使之长期处于一种隔断状态之中。在书法界各类重要展览中,古文字书法还处于比较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中。相比较前期书法家,后期成长的书法家与传统文化已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重,以及现在正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人们对待古文字书法的态度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对古文字基础知识和基本内涵的了解。

高炉家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在外在的包装上也独具特色,其“高炉家酒・徽风皖韵” 的设计曾荣获世界之星2005(WoddStar205)包装奖大赛,简洁的包装中突出了历代徽居建筑的特点,蕴含着浓郁的徽派文化,并且将“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这句广为人们传诵的诗句用篆体加了上去,显示出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文字与徽居建筑的结合相映生辉。不过,其中的“杰”字的字体却有待商榷。

酒瓶上的字体都为其对应的古文字字体,“杰”字也有,却还是用的现代美术字体。据《康熙字典》中记载“杰,《唐韵》《集韵》《韵会》丛渠列切,音桀。” 字典韵书有的将“杰”放在木部,有的放在火部,字义方面的记载均不详,不过都解释“杰”为梁四公子需兔杰的名字。并且,根据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杰”最早见于唐代传奇文《梁四公记》,故事记叙南朝萧梁时有四位博学之人,在梁武帝及其大臣前回答问题。四人的名字都很怪异,其中一位叫需兔杰。后来,“杰”字就逐渐作为人名使用。因为,“堋庇胁殴万人之意,但“杰”字简便易写,用作人名的字绝大多数取美好吉祥之义,“杰” 就连带同音字“堋钡淖忠逡黄鹩昧恕 这个例子告诫我们,在使用古文字时要注意“前后书体不一致”等现象,了解古文字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联系时代和地域特征对它进行分析和观察,在应用古文字进行书法创作时,要在注意书法表现力的同时,加强文字底蕴的修炼。这就要求现代的书法不必精通古文字,但应及时了解古文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能熟练查阅工具书,掌握正确的古文字字形,才能在创作中以超脱的心态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

1.4内容不符

在古文字应用中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另外,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用到很多复古的元素,利用古文字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古文字古朴典雅,恰当地利用会给设计作品带来浓郁的文化气息。但是采用古文字时一定要慎重,不可滥用。例如:曾有报道说一家新开业的餐厅,装修设计时追求古风,连餐具都是仰韶文化的彩陶,餐具大片的黑色釉面上,装饰了白色的金文,字体是明显的东周青铜器铭文风格,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装饰。但是,铭文的内容却让人哭笑不得,主题竟然是“正月祭祖”。

把古文字作为艺术设计的元素之一也并非不可,但是如果完全照搬原文,常常会不妥当,因为有铭文的青铜器多是礼器、祭器,其铭文内容多与鬼、神、祖先有关,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适用的。平常使用时可以用“集字”的办法,以同样的形式,换一段“吉祥语”,或是采用内容喜庆的铭文拓片。万不可不求甚解,必须慎重。

2.应对措施

古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正确使用古文字。所以,我们应从古文字读物和书法人才培养、古文字信息化等方面做好古文字的普及性工作,把研究成果采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从根本上肥沃土壤,培植幼苗。

2.1普及古文字阅读书籍

研究古文字,特别是研究甲骨文,被视为一项高深莫测的学问,知音少而和者寡。又由于多年来忽视普及工作,缺乏普及性著作,能看懂有关甲骨文及其他古文字方面的论著的读者也就少之又少,它的群众影响力远不如文学等学科的广博深远。

《古文字趣谈》、《细话汉字》、《字海拾趣》等都是一本本介绍汉字知识的通俗读物,图文并茂,配有数百余幅插图。以1000个左右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有甲骨文、金文向小篆、隶书、楷书演变,逐渐定型为今天的简化字;同时结合生动的古文字知识对形体进行分析,阐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联系,再以古诗文为辅证,解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它们的系联关系;对容易认错、读错、写错、用错的字,从音、形、义方面做出分析,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说:“研究汉字,首先要使汉字非神秘化。”这些普及读物的大量出版,使越来越多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涉足古文字这一传统文化领域。著作中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方便现代读者在平时学习工作闲暇之余,轻松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是人们了解到中国古文化在现代社会仍方兴未艾、生机盎然。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具有参考查阅的实用价值,对于普通读者,可以提高阅读古代诗文水平和培养正确使用文字能力。

2.2加强古文字书法人才培养

虽然书法的普及无法与古代比拟,没有严格的程式书法训练。但现代的书法讲究欣赏与实用价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大中小城市都设有书法培训班,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书法展览和其他交流学习活动,中央电视台以及有些地方性的电视台还开办了书法教育类的专题节目。大学中书法专业已经建立了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要想使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必须大力加强培养高水平的古文字书法人才。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全面系统地学习古文字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帛文字的整理、著录、考释、研究,到书写时的笔画、结体、章法及创作。使学习者能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集句、集联、集文等,独立地进行书法创作。

加强对古文字的识读。由于甲骨文距今年代久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学习相对较难。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小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及简帛的顺序。因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与小篆一脉相传,小篆也被称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因此,先认识小篆,再学习其他时期的文字就会相对容易。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入手去学习小篆,重点掌握常用部首,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

认真临摹甲骨文、金文、简帛文拓片。这是练习古文字书法的基本功。只有通过临摹才能掌握古文字书法的神韵与技法。甲骨文以雄伟豪放、结体严密、契刻刚劲的武丁时期卜辞为重点,再选其他各期的精品临摹。金文中,毛公鼎被列入“金文四宝”,清末书法家李瑞清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拙朴的《散氏盘》也使人能感受到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之美。曾侯乙墓竹简,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具有一种爽朗遒健道德书法风格。此外还有包山竹简和长台山竹简,都体现了风格各异的竹简书法艺术趣味。

按照传统书法作品的样式,集句、集联、集文,在吸收大家所长的基础上,开辟自己的书法创作之路。罗振玉的作品《集殷墟文字楹帖》,改变书体的姿肆瘦劲,显得圆韵丰满。董作宾的钟鼎之作,秀朗、端重。商承祚的苍劲凝练。胡厚宣的笔锋挺劲、俊朗。

2.3推进古文字研究信息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时空、审美、生活观念,一系列的电子数码产品,拓宽了人们的视觉想象力,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图像进行处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面对许多学科在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不断革新,古文字研究的步伐显得相对滞后。为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古文字学,无疑也有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手段的必要。但由于古文字字形的特殊性和古老性,目前,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手段仍未能有效地处理古文字。为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古文字研究的信息化已迫在眉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和加强:

古文字输入检索方案。古文字编码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首先要规定一些基本概念,目前古文字字形整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认同、排序和优选。简便快捷的古文字输入法。

古文字标准字库建设。为满足古文字知识普及、古文字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古文字的排版印刷等要求,在整理字库是应分为隶定汉字和原形汉字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各类古文字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字形库。

古文字资料及时在网络发布。一方面包括新出土的甲骨文、铜器器形、简帛拓片图片,一方面也包括最新的铭文隶定、考释及研究成果。对于古文字学来说,新的资料和数据的及时公布显得非常重要,对研究者大有裨益,使一些疑难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2]罗振玉.《集殷墟文字楹帖》[M].长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85.

[3]郭大烈、杨世光.《东巴文化论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4]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5]丛文俊.《雪堂书法叙论》[J].中国书法,1990(4).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文学翻译译者的艺术素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企业消防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大全6篇) 2023年二年级一封信教学反思(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