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绩效审计与中国审计国际接轨

绩效审计与中国审计国际接轨

小编:

世界绩效审计时局

1.当今的世界审计处于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 现代 审计阶段。

考世界审计,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 发展 于20世纪70-80年代,完成传统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2.绩效审计本质乃是资金运行效益审计。

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位所实施的绩效审计,其审计对象载体众多(包括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但究其内涵的本质,是审查预期目标与完成其目标所投入资金之间的关系,最佳投入产出关系是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即定目标,或以最少的资金取得最大产出。实物形态的投入,最终仍要用货币衡量。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审计促进被审单位实现最佳投入产出关系,实现其资金运行的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

至今,绩效审计没有单一定义,许多国际组织和绩效审计领先国家均对绩效审计有着不同定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称绩效审计 ( 经济 性、效率和效益)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根据该组织的审计标准,它包括:(l)审计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

(2)审计被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它资源的利用效率;

(3)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 影响 ,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关于绩效审计定义,词语及标准,对各国绩效审计虽没有约束力,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指导作用。

3.绩效审计成为世界审计主流的原因。

第一,西方市场经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更为现实的新 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 会计 活动也日愈规范化,故此, 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也日趋减少,那么,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 自然 减少了,因此,不断扩大审计职能作用范围,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第二,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方 工业 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 社会 矛盾激化,因此,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资金支出效果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它导源于这样一种严重压力,即政府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和经济义务却日趋扩大,这即是绩效审计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绩效审计发展引起审计的重大变化。

其一,审计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审计领域出现了诸如: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派生审计形态,西方审计学者把上述派生审计形态均视为绩效审计的同义词。

其二,审计职能范围扩大了,包括经济的、 政治 的、军事的、文化 教育 的、社会的、生态环境的等领域,从而推动审计向纵深发展。

其三,政府审计注入了绩效审计 内容 ,从而增加了活力。政府审计注入绩效审计内容,主要是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果的审计,比如,对有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态,西方审计学者认为,在政府审计史上,绩效审计的实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这种认识与当前或今后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 时期,世界范围内政府审计发展潮流是一致的。

其四,以绩效审计为重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得到蓬勃发展。

一是 企业 内部审计的发展,二是政府各部门内部审计的发展。三是经营审计的发展,其中,唱主角者是经营审计。当今的内部审计与管理部门更加融为一体,参与实际 问题 的解决、舞弊的发现及管理咨询,以推动管理部门或企业改进未来的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

5.绩效审计目标和范围。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绩效审计所确立的目标和范围,由于国情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比较一致的是开展专题审计,其做法是对政府的各部门同一主题进行审计,诸如:采购、旅行、人力资源管理和现金管理等。通过上面专题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公共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

同时,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审计机关实行对财政资金和资助资金预算支出建议的事前绩效审计,比如德国联邦审计院对政府各部所提出的支出建议进行绩效审计,使绩效审计的作用,在预算过程中得到发挥。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为了指导和推动绩效审计发展,对其目标和范围有过一个规定,现抄录如下:

范围:它取决于每个最高审计机关的使命和特定环境。在决定审计范围时, 尤其是制定的审计政策存在着某些敏感性,应对制定决策所需资料和决策目标进行 分析 和判断。

上述规定,对世界各国绩效审计起到一定规范和积极推动作用。

6.绩效审计基本经验。

(1)最高审计机关不受政府干予;

(2)建立明确的绩效审计 法律 条文;

(3) 审计师获得很有竞争力的回报,从而避免代价高昂的人力外流;

(4)仔细招聘不同专业的高质量审计师;

(5)每个最高审计机关均有自己的培训设施和审计培训计划;

(6) 制定绩效审计 方法 的条件,并辅之以培训;

(7)审计结果即发展报告,而不是年度报告;

(8)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必须简捷而令人感兴趣;

(9)绩效审计报告集中于少数重要问题;

(10)建立质量保证和控制机制;

(11)通过传媒引起社会对绩效审计的重视。

7.绩效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性。

绩效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总体上,实施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处于领先行列,诸如:北美、西欧和北欧的加拿大、美国、瑞典、英国等。加拿大是第一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把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结合)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它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亦称“黄皮书”),其中明确规定应实施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审计,得到国际审计界的普遍认可和采用。

瑞典是第一个正式采用效果审计的北欧国家。英国开展绩效审计是根据议会所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要求而作出的立法响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授权主计审计长有权调查各政府部门如何使用它的资源, 主计审计长向公共账目委员会汇报工作,这些权力使他对绩效审计提出确认意见,并说明公共经费是否按下议院要求使用。他每年计划并完成60个绩效审计项目, 正式报送议会并公布于社会。

上述各国最高审计机关都用绩效审计来谋求资金节约,回答政策制定者的询问并保证政府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审计走在前列的最高审计机关,还有欧洲审计法院、荷兰审计院、德国联邦审计院、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新西兰审计署等。

亚洲地域最高审计机关实施绩效审计取得较好成效者,根据 文献 记载有: 印度、巴基斯坦、 中国 的香港、新加坡、日本。被列为有限经验的最高审计机关是不丹、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其绩效审计尚未完全实施,没有绩效审计经验的最高审计机关如:孟加拉、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8.绩效审计走向国际联合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交织发展,使审计信息的使用者认识到了解各国不同审计制度、审计实务并促使国际协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促进审计工作国际化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审计组织起了重要作用。它们的宗旨分别为:“经验分享,全球共惠”、“经验分享,携手共进”、“用统一标准来发展和加强会计职业的全球协作”。

在推进绩效审计国际联合方面,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多次召开会议并做出若干决议和规范性条文,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推动下,西方一些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多次进行联合,诸如:瑞典、英国、荷兰的最高审计机关曾对援助项目进行联合审计,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最高审计组织曾对欧洲战斗机计划,进行了联合审计,也称谓跨政府审计,通过联合审计,搞清了被审计单位所花费的公共资金效益好坏问题。事实表明,联合审计呈不断上升趋势。

9.绩效审计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最高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主要包括:

(1)难以确定绩效审计的目标和识别经济责任的界限;

(2)在一些国家,缺乏法律条文,得不到需要的资料;

(3)未具备适合的审计技术,缺少适当审计标准及合格的审计人员和经费。

上述问题是今后世界绩效审计实践中亟待要解决的事情。

绩效审计在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诞生,欧风东渐,绩效审计开始走近中国。

1.绩效审计实践的三个阶段。

(1)审计署成立初期至80年代末。

(2)20世纪90年代。

审计学界对绩效审计进行了一些研究,本人在《试论审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文中,率先提出:“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成为审计实践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审计职能“日益向解决经济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方面延伸。”(1990年5期《经济研究》)。上述见解在学术界和审计实际工作者中引起了反响。

1991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 企业 进行经常审计,既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 经济 效益方面延伸,并作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自提出两个延伸后,全国地方一些审计机关继续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当时,试点工作较有成效的省,诸如:湖北、山东、天津、辽宁等省、市审计机关。据不完全统计,在审计署成立后十几年的经济效益审计中,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约211亿元。

1994年初, 中国 审计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召开的中印绩效审计研讨会。本人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国的宏观经济效益审计》一文中,根据中国国情,提出应开展宏观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其重点审计领域是财政、 金融 、投资等部门,通过绩效审计,提高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对信贷资金绩效审计,应“从信贷项目的 社会 经济效益和金融机构的内部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对投资绩效审计,提出四项标准,其基本点是通过审计投入与产出关系,能否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最大的效用。

上述观点在中印绩效审计研讨会上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同时,也引起国内审计工作者的反响,(见1995年3期《管理世界》)。

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行业审计,对五省市公路养路费审计等都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问题,从宏观上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 研究 制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在改善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被审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入世后的绩效审计情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审计工作者思考一个共同问题,即中国如何开展绩效审计,与国际接轨问题,并如何付诸实施。近几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对绩效审计工作都明确提出任务和要求。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开始注入了绩效审计 内容 ,如进行了绩效调查审计,在外资审计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使用效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制定计划,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等财政投入较多的部门,实施绩效审计,取得一定成效,向审计 现代 化迈出可喜一步。

2.中国绩效审计特点。

绩效审计走近中国二十年, 理论 研究和实践活动,尽管时断时续,然而, 它必竟在走着并留下了它特有轨迹。

其一,根据中国不成文和成文(《审计法》) 法律 条文关于“真实、合规、效益”的规定,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或更严格意义上说,绩效审计寓于财务审计之中。

其二,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审计对象,即是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且较多地集中在其财务成果的 分析 上,对经济活动审计评价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开拓。

其三,绩效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国家审计机关尽管试验性地实施了一些绩效审计,但与内审机构比要少。

其四,事后审计多,事前审计尚不多见,而事中审计,即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以推动被审单位改善未来经济效益,实现其潜在利益则更为少见。

3.绩效审计的初步成效。

其一,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或调查,初步摸清了被审单位资金运行的效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其四,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政府审计领域。

其五,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基建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未来绩效审计 发展 ,具有典型意义。

加拿大前审计长埃尼斯M.戴伊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 工业 化国家的绩效审计》调查报告中,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绩效审计排行榜上把中国排在有限经验国家,大概是符合实际的,我以为,尽管经验是有限的,但,是重要的。

4.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

绩效审计在中国实践取得的进展是重要的,但,是有限的,它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如下:

其一,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一个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思路,缺乏一部战略性发展规划。

其二,缺乏具体的立法条文支持,没有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标准的国家标准,对引进国外经验,似乎不太注意,相关资料也较少。

其三,绩效审计方面有组织的理论探讨、人才培训很是欠缺。

以上都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发展绩效审计的战略思考

1. 应用 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目光,重新认识绩效审计在中国审计的地位。

我们讲的中国国情, 自然 是中国审计直面的国民经济活动,要点有二: 一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且重速度轻效益问题;二是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严重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问题,这两个问题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是一样的,如同党的路线中的左和右给党带来的后果和危害一样道理。长时间来,人们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甚至不讲效益, 不认识,甚至熟视无睹。

在中国发展绩效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问题,找到其中一条出路。人们称审计者是经济医生,我希望经济医生把绩效审计作为中医药方,对中国国民经济低效益采用既治标又治本的中医疗法, 而把财务审计作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紧应急的西医药方,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经济犯罪,采用西医疗法。只要尽我所能,定有成效。

2.破坏迷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

上述活动过程,是本人破除迷信,积极探索,不断推出绩效审计科研成果的过程。希望有志于探索和实践绩效审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走出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绩效审计的辉煌。

3.坚持审计发展的阶段论与不断发展论的观点,指导我国绩效审计工作,正确处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关系。

在这里,还有个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问题,本人以为,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 历史 分期问题,后者是发展目标问题。现代审计顾名思义,就是现 时代 或当代审计,按其性质,中国现阶段的审计可称为发展中审计。至于审计现代化, 它要用复杂的综合指标来衡量,达到现代化的时间,应当与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时间相一致。

4.宏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宏观绩效审计涉及其整个国民经济,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及审计力量,建议选择如下重点项目:

(1) 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审计。通过审计弄清有无因支出范围和用途计划不当而可能造成损失浪费现象,这种事前审计是把其作用在预算过程中,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的节约度。

(2) 财政决算审计。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弄清被审单位所花费的财政资金是否获得了效益,这种事后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帮助被审单位 总结 经验,挽回效益方面损失,从而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有效性,或潜在效益。

(3)投资项目审计。是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经过投资活动取得的有用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标准是:①是否以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形成最大的综合生产能力;②能否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投产后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投资回收;③能否为国家提供最大效益,这是杜绝我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最重要之渠道。

(4)金融审计,即主要对信贷项目计划执行及其结果的审计,在我国金融行业, 贷款项目没效益甚至副效益“打水漂”问题十分惊人,审计机关除着力审计其违纪违规、内外勾结的经济犯罪案件外,势必要把对贷款项目效益审计提到日程,这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低效益的非实行不可的举措。

(5)税收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弄清税源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提高税收率。

(6)专项资金审计。国家专项资金繁多,审计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有典型主义的资金项目,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其资金使用效果。

5.微观绩效审计范围和重点。

这是对单个企业经济活动效益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其目的在于推动企业挖掘潜力,更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对其绩效审计范围主要是:①评价企业效益的指标状况,诸如对活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率与工资利润率),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率和单位设备产品率),劳动占用量和劳动消耗量的综合效益指标 (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的评价;②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计划管理情况;③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通过绩效审计,确保企业潜在经济效益的实现。

6.加强绩效审计立法。

我国已有的《审计法》是实施绩效审计法律的根据,但,是不够的,不具有操作指南作用,必须制定暂行绩效审计条例,作为实施绩效审计的具体法律依据。

7.加快绩效审计人才培训。

一个有效的绩效审计工作者,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宏观透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力。这些应当是绩效审计人才培训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绩效审计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8. 学习 和借鉴西方先进绩效审计经验。

如前所述,绩效审计走近中国20年,但到 目前 ,还没有得到认可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行之有效的实务操作指南,只能依靠自己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基础上继续实践和创新。

呈然,学习和借鉴世界绩效审计先进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绩效审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更为现实的阶段,它们的绩效审计成功经验,同样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必将为我发展绩效审计以启迪。为此,建议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在近期可以召开绩效审计高层论谈,博采公长,为我所用。

我们相信,中国绩效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定会实现。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光伏安装分包合同(实用22篇) 最新校园宣讲会校友分享 校园宣讲会演讲稿(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