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小编:

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立证券市场以来,审计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一直参与和见证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高质量的审计师对企业的盈余操纵及管理者舞弊等行为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经过审计师的鉴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但由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却不充分等,加剧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关系的失衡,这种失衡也导致了审计师变更现象的增加。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

一、审计师解聘与审计意见

当管理当局认为审计师的反对意见和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将影响公司股价和融资能力的情况时,管理当局有寻找与自己意见更为一致的审计师的动机,这就导致了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发生。

(一)国外研究情况 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Schwartz和Menon(1985)并未发现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Johnson和Lys(1990)的研究也未发现保留意见和意见分歧与审计师变更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二)国内研究情况

耿建新、杨鹤(2001)对我国1995--1999年间变更审计师的公司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过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变更审计师。 之后,杨鹤、徐鹏(2004)在对Lennox(2000)方法改进的基础上,使用选取配对样本的研究方法,对1995--2001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任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达到了购买审计意见的目的。然而,吴联生、谭力(2005)在运用Lennox(2000)模型研究2002年变更审计师的公司时发现,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并不能显著改善审计意见。另外,也有文献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情况来考察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郑军等,2010)。

沈红波和王布衣(2008)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2003--2006年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变更的根本原因。同一年的文献中,涂国前(2008)也在研究中发现:非标意见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显著因素之一。

张涛、吴联生(2010)研究发现在审计师自愿性变更下,股东可以利用解聘现任审计师这一威胁来阻止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合谋,使得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最优策略均为真实披露公司的盈余信息,并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审计师解聘与财务困境

(一)国外研究情况

Schwartz和Menon(1985)分析了破产公司的审计师变更行为。作者认为,破产公司所需要的审计服务应不同于财务状况健康的公司,由此可能导致破产公司变更原有的审计师。他们采用选取和破产公司同行业且规模相近的财务状况健康的公司组成配对样本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破产公司变更审计师的影响因素。最终,他们发现破产公司更容易变更审计师,财务困境和审计师变更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研究情况

李爽和吴溪(2002)对我国1997--1999年发生自愿性审计师变更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财务困境等与审计师变更相关,而审计师级差、上市公司规模及上市时间与审计师变更基本上是独立事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均认为财务困境与审计师解聘之间存在着重大的正相关关系。

三、审计师解聘与异地性

余玉苗(2000)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活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李爽、吴溪(2002)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总体上并不利于审计意见的改善,仅有变更前选择了异地审计师的上市公司通过变更显著地改善了审计意见;公司变更前年度审计师的异地性对审计师变更均存在显著影响。

王英姿、陈信元(2004)在对安永大华合并前后客户构成变化的案例分析中发现,事务所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异地审计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导致大华事务所客户变更事务所的原因。

沈红波与王布衣(2008)通过研究2003--2006年审计师变更的数据发现,地域因素对审计师变更有显著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期间的样本,涂国前(2008)以2002--2005年间我国A股市场发生自愿性审计师变更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并发现:异地审计等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显著因素。还发现,公司披露的审计师变更原因并不可靠,而更可能是为了掩盖意见分歧的借口。

此处未回顾国外相关文献,但从国内已有文献来看,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一致。

四、审计师解聘与第一大股东特征 林志军、刘明(2008)认为,由于中国的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实践与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因此在中国环境下,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亦可能有其特殊性。因此他们将股权集中度与第一大股东是否为政府控股作为解释变量对上市公司转聘小规模审计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政府控股变量的系数为正却不显著。

王艳艳、廖义刚(2009)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与上市公司由大向小变更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发生变更公司的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未发生变更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规模和这种变更之间是一种凸函数关系,即二者之间呈左高右低并且先升后降的不对称倒U型曲线。

五、审计师解聘与公司治理

随着公司治理问题在全球的升温,学者们开始关注公司治理对公司解聘审计师决策的影响。

(一)国外研究情况

Carcello&Neal(2003)考察了收到持续经营报告(Going-Concern Reports)的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构成对公司解聘审计师决策的影响。他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中关联董事比例越高、董事持股比例越大,公司在收到持续经营报告后越有可能解聘审计师;而审计委员会中治理专家人数越多,则公司在收到持续经营报告后越不容易解聘审计师。此外,Carcello&Neal(2003)还发现在收到持续经营报告并解聘审计师的公司中,其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随后的更换率显著大于非解聘公司。

(二)国内研究情况

在国内的研究中,李弢、薛祖云(2005)研究认为:当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时在股东单位任职时,其内部董事的比例越高就越容易解聘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解聘事务所的公司而言,未发生解聘的上市公司则更多地在董事会中设置了审计委员会,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上市公司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对于审计委员会设立的部分,同样的结论在夏文贤与陈汉文2006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林志军和刘明(2008)的研究中发现:内部治理机制薄弱的公司倾向于转聘较小而可能更顺从的审计师,以维持从较弱的公司治理实务中获取的“不透明收益“。审计师变更决策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限制。当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或监督体系薄弱时,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就有可能以自己的意图来操纵审计师选择和变更。

审计师变更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对其研究己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研究领域广泛。除了以上各因素对审计师的变更存在影响之外,学者们也发现了其他因素会影响审计师的变更,主要包括被审计公司资产规模、审计费用、当局变更以及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等。如:Burton和Roberts(1967)发现,对大公司而言,变更主审事务所的主因在于其管理当局人员,特别是最高执行总裁发生了变化。比如:张敏、李伟等(2010)研究认为当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同时发生变更时,更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幼儿园开家长会邀请函封面(通用15篇) 少先队员争章心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