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以科学发展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

以科学发展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

小编:

以科学发展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

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将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用于农业和民生等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与“三农”有关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农村路桥及广电和电力建设资金,与发展生产力有关的科技、教育、技改资金,与人民生活有关的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房建设资金、农村卫生院建设资金,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保资金,与地方硬件建设有关的交通建设资金、城建建设资金等。 地方审计机关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主动适应社会各方面对审计的要求,关注财政资金运行、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过程中存 在问题的基础上,揭示未来可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从审计的角度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促进科学发展,做到多渠道、多途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一、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

审计人员应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各项专项资金政策的相关文件、预期目标、操作规程,从而掌握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实;二是以当地财政部门和资金管理机构为着陆点,收集各种专项资金的立项依据、批准文件、组织机构设置、实施进展、政策覆盖面等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等方法,一方面审查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是否符合当地社会自然经济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申报、盲目申报、少报漏报而忽视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否存在没有完全按照文件精神执行国家相关资金政策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延伸相关单位和个人,审查专项资金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是否存在有些项目根本未实施,资金仍滞留财政账户;是否存在已开工的项目,资金不能按工程进度下拨到建设单位,而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是否存在因理解政策偏差而出现资金闲置和部分人群应受益而未受益现象。

二、以专项资金为主线,围绕资金的投入、拨付、使用、管理等主要环节开展审计

①在资金投入环节上,要摸清资金的总体规模、结构分布和投向变化情况,检查是否严格按下达的文件计划执行,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进而全面反映和评价政府资金投入的总体情况及现状;②在资金拨付环节上,要监督财政和负责资金安排分配的主管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金额比例进行配套,并及时分配、拨付资金,是否存在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资金挪用、延迟拨付、滞留闲置和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③在资金使用环节上,不但要从账表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而且要深入实地进行实地勘察、测量,或者走访受益人群,广泛联系实际,做出审计结论。重点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情况。包括票据是否合法,资金支出是否符合政策,支出内容是否真实,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擅自改变用途的情况。具体如违规挪用资金补充办公经费,发放奖金、津贴和福利,项目之外购车、搞基建,擅自出借资金,或者利用税务等部门“代开”的运输、劳务等票据套取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虚假事项和不实内容。以及用白条支出,施工单位多结算工程款,工程未按期交付使用、向不符合专项资金使用条件的人发放补贴,和政策执行不到位致使资金滞留的现象。同时要关注有无随意缩小规模,未按批复文件规定进行建设实施,以便达到侵占专项资金的目的;④在资金管理环节上,审查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是否实行报账制、招投标制度,资金拨付是否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三、审计目标上,充分关注专项资金效益

现行专项资金项目按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三类。在对未来效益的审计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既要进行趋势分析,更要注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公益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如与人民生活有关的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教育投资,与地方硬件建设有关的交通建设资金、城建资金等等,对此类资金的效益评价,要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确保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效益性,挖掘仍然需要保障的人群,以及分析当地资金实力,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对项目建成后涉及资产移交及后续管理、维护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评价,主要包括资产接收管理的主体是否合法及其管理能力如何,现行管理体制能否满足长远发展需要,运行收入与成本费用有无严重倒挂,使运行难以为继而无法长远发展。对准公益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既要立足社会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如与“三农”有关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等,评价其效益时,一是利用宏观经济与社会指标,从分析项目是否按期完成,促进增加就业机会情况、改善投资环境情况,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周边和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区域规模经济的形成、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方面,评价社会效益情况。同时要评价其对增加农民收入,运行后增加税收等经济效益情况。对经营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如与发展生产力有关的科技、技改资金,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保资金等,评价其效益时要牢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财务、经济、技术能力指标,如投资回收期、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净现值、工业净增加值等指标以及是否增加产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经济效益情况。同时利用项目对改善资源的消耗与利用以及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噪声、污染物等排放是否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治理措施是否有效、改造生态的能力如何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资源与生态效益情况。

四、推进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形式实际上是借助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从更广义的层面上进行监督,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未来经济效益情况提供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使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不断地走向社会化,被广大社会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使纳税人真正关心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建设和效益问题,在全社会提高专项资金审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外部机制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结果利用最大化。

总之,要整合现有的审计资源,把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把专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紧密结合,采取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等方法,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全面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推动实现社会分配公平正义。并努力从体制、管理、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健全社会制度和深化地方政府改革。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效率提升改善方案(通用10篇) 杜绝酒驾醉驾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