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小编:

[摘要]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并将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原则,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价值取向

十八大报告要求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并将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除了发展别无出路,这是大趋势,是共识。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确实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方面和积极成果。但是,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诸如,东、中、西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别呈现扩大趋势,资源严重耗损,环境总体恶化,就业、教育、卫生医疗与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惩治贪污腐败、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情况影响着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成就和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促使人们思考:不仅要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而且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明确发展的主体是谁,依靠谁来发展(即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为了谁(即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衡量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以人为本”就是对上述问题的集中回答,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不是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客观过程的发展观,它是以人为主体,集中表达了对于人类如何自觉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特点。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实然”的事实判断,更是一个“应然”的价值判断。它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意义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凸显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价值诉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并不意味着人们要盲目地去遵守它,而是通过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活动来实现的,是根植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的“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基于此,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以论断深刻地表明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重视价值关怀这以传统的承继与弘扬。

(1)“以人为本”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原则。科学发展观视以人为本为其本质与核心,将以人为本渗透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为贯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线。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发展观以物为本的批判与超越。传统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物为本,将财富、财富的增长甚至财富的增长速度视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它意识不到发展的前景和过程与发展主体的价值选择密切相关,意识不到发展的真正价值基础。这就把人变成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从而造成了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的人的劳动及人自身的异化现象,造成人的畸形的片面的发展,成为马尔库塞描述的单向度的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旨归,必然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以人为本”理清了评价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成效、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在继承邓小平社会发展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提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和评价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标准。在社会发展中,评价的标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归根结底,主体的根本需要和根本利益是评价的最高和最终标准。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3)“以人为本”明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不仅仅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让人的才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曾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页)。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历史上每一重大发展、进步,对人来说都具有某种发展、解放的意义,是人走向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必要的阶梯。

我们之所以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评价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标准,就是因为判断社会发展水平,检验社会发展程度,关键要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标准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任何决策,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成果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发展成果如何、大小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把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作为评价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尺度。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