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类型特点及整合策略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类型特点及整合策略

小编:

中国C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启动建设以来,双边农产品流通实行“零关税”政策,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应运而生,现已成长为中国C东盟间农产品贸易的“新兴业态”和“综合平台”。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有很大差异,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大,这种新型供应链正成为政、企、学届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

一、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广西通过实施“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程,以及融入中国C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发挥口岸、保税基地等边贸平台优势,借力跨境电商、物流、金融等涉农涉外行业企业,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逐渐形成,蔬菜类产品、水产品、谷物类产品等广西农产品已成为东盟国家市民餐桌的“常客”。以马铃薯为例,广西(贵港)良樱农业科技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接受东盟市场(主要是当地大中型连锁商业机构)订单,在其专业种植基地进行马铃薯种植和初步加工(清洁与包装),以及通过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实现跨境流通,销售及配送环节是由当地大中型连锁商业机构及相关物流配送公司完成,而诸多节点企业则通过契约等形式来保障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运行。

目前,关于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三个维度:专业化市场、地理区位和企业家精神。其中:市场观点认为,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是由于专业化市场的带动,如中国C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中国C东盟(百色)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等;区位观点认为,该供应链的形成得益于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其背靠大西南、接壤东盟,是西南地区进入东盟陆上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且已形成面向东盟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企业家精神观点认为,该供应链的产生在于广西乃至全国涉农涉外企业历史传统文化及其企业家精神的异域拓展,或称全球化。从实践来看,这三个维度(专业化市场、地理区位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形成的外部条件,该供应链形成的核心是双边贸易的互补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因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应从双边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角度从更广阔的背景去分析。

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供求和技术背景。一方面,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突出。除东南部分地市外,广西大部分区域处于温带,而东盟国家多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在农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在品种和收获季节上,双方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例如荔枝、龙眼。另一方面,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异军突起。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广西乃至全国涉农涉外企业,纷纷利用互联互通(广西)通道发展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广西大宗商品跨境电商平台,让传统产品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下游产业企业不断集聚。因而,从双边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角度看,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在于供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革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技术的革新除了电子商务外,还有冷链装备等。

二、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类型及特点

(一)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

目前,广西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以出口蒜头、豆粕、龙眼罐头等农(副)产品为主,其中,豆粕占全区出口东盟的70%以上份额。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建成市级以上农产品物流园区11个(具有跨境性质的3个)、在建6个,代表性的有:广西(北海)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指在农产品物流衔接地形成的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结点和空间集聚体。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拥有多种物流服务和物流设施的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园区通过原料收购(主要有订单农业、非订单农业、市场等形式)、产品运输、信息处理、产品加工、订单处理、储存配送、场地租赁以及仓储保鲜等功能和程序,将农产品交付口岸或保税基地,再由本国或外方外贸公司将农产品从口岸跨境至消费者。通过调研发现,该类供应链的主要方向和经营目标是以物流带园区,以园区带动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其优点在于: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组织物流活动,具有强大的农产品集散功能;缺点是:达到规模效益有一定难度,且农产品流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因此,针对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应建设具有明显帕累托改进的一体化、联动式、互补性物流园区,实现多式联运的柔性契合。

(二)仓储基地主导型供应链

(四)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

(五)口岸主导型供应链

(六)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范围主要指:农产品的产地集散市场、消费地的一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批零兼营的农贸市场和销售农产品的各种零售业态。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是一个公共物流平台,汇集了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各种物流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城乡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并兼具部分出口功能。广西比较典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钦州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海市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根据调研结果,中国C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日均约有15%左右的交易量是由该批发市场通过国际货代公司等直接跨境托运至东盟国家的。综合调研来看,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平均每市交易规模小、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当普遍、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原因在于:市场规模小且专业化程度低、配套服务机构(如物流、金融)缺乏、农产品现货价格波动大等。因此,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应加大建设力度,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建立健全价格传导和响应机制。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的功能和程序亦与国际物流公司主导型供应链相仿。

(七)电商平台主导型供应链

电子商务介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首先作为渠道对接局部区域生产和广域市场需求,同时借助预售、周期购等销售模式创新可提前获得订单,减少损耗;其次可以构建和重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今,微店、O2O、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已进军农产品流通领域,其利用互联网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进入“互联网+”农产品电商时代。2015年3月,广西首个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南宁启动建设,旨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农业生态链、电子商务产业链、农产品跨境供应链,加速推动“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建设。该类供应链可以解决(广西农产品)生产者与(东盟国家)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既增强市场消费信心,又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解决了广西农产品“卖难、出口更难”问题。作为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跨境供应链业态,其势力不可小觑。打开“一淘商城”,查看广西特色农产品的境外网购明细,来自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远程订单不断刷新,但年度总体成交量(额)等数据目前尚无法获取或计算。事实上,如何降低跨境农产品电商物流风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所以,电商平台主导型供应链应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如追溯系统)、降低供应链风险。

三、广西-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策略

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已基本形成,且表现出多种类型和特点,但整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属分散性经营,资源利用率和协同程度不高,亟需“抱团”发展,即进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是一种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单条供应链内部和各类供应链间)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本文指东盟国家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而进行高水平、多维度的合作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整合、协调与资源共享及组织互联等方面。 (一)信息整合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整合。作为单条供应链,信息整合主要是依托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增强其内部伙伴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对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如农产品出口企业供应链(供应商)根据(整合的)东盟国家市场经销商或零售终端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或合作社、生产基地等)发布生产或订购信息,实现内部伙伴成员间的信息连接和与目标终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连接,促使该供应链(内部)伙伴成员共享信息、共创利润空间。

2. 各类供应链间信息整合。多条供应链间的信息整合涉及到在各类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之间信息和知识的共享。通过建立健全共享信息(查询)数据库,各类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均可在该平台寻求或分享市场需求信息、品类信息、价格信息、流通信息、质量信息、路况信息、天气信息以及贸易壁垒、冷链保鲜知识等,适时调整计划、方案或开启合作、共赢,切实降低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及其风险。

(二)协调与资源共享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主要涉及到单条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资源(包括决策权、工作任务、利润及风险等)的调整与配置。事实上,单条供应链(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上述各类供应链,协调与资源共享事宜基本上都可由一个核心组织(企业或类企业性质,如物流园区)主导完成,因为核心组织拥有决策权、工作任务(如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利润和风险的制配权等,但有时会让农户等链上基层组织处于弱势地位。

2. 各类供应链间协调与资源共享。各类供应链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主要体现为,在特殊条件下,不同供应链间如何进行资源补给和互通有无。如仓储基地主导型供应链(供应商)在有大量农产品需要进行仓储中转且自身仓储能力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协调就近物流园区主导型供应链(供应商)联合开展仓储中转服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率和运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化解了供应链风险、实现了双赢。

(三)组织互联策略

1. 单条供应链(内部)组织互联。在一个整合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中,伙伴成员间必须相互适应才能有效协调,即建立组织互联。对于单条供应链(内部)伙伴成员间组织互联来说,一是要建立(内部)跨组织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沟通联系人制度及实时发布系统,如通过EDI、互联网等IT技术来实现(内部)跨组织系统(Inter Organizational System,简称IOS);二是要健全单条供应链绩效测评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测评结果,以及找出影响组织互联的关键因素,促进绩效提升。

2. 各类供应链间组织互联。各类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互联,则可以建立相应的层级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行业企业联合会(或协会),对外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对内发行文化刊物或行政简报,交流科学管理或规范运营经验;当然,也可以建设集信息技术于一身的跨(各类供应链)组织的综合系统,实现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间的组织互联。

诚然,实现广西C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目标和愿景,也需要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导引与保障,需要链上广大企业(含农户)的合作共赢,需要技术和法律手段的支持与护佑。特别是在动态条件下,当信息技术、政府补贴、利润返补、专用性损失、保险和期权以及跨境电商、物流、金融等以适当的形式组合实施或应用时,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才可以成为一种进化稳定策略,整合后的效能方能得到充分发挥。

热点推荐

上一篇:邮寄途径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与做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放射科主任述职报告大全(17篇) 政治审查的情况报告(优秀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