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小编:

【摘要】 2014年1月1日财政部正式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是我国高校会计改革的又一里程碑,表明我国高校拥有了更加合理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高校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从利润的角度去探究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收入管理 支出管理 利润

一、预算管理方面利于进行科学预算

新《财务》完善了预算管理,为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精细化、专业化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利于高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新《财务》对预算编制的方法、编制程序和预算管理办法都提出了更加详细、更具操作性和程序化的要求。新《财务》中关于预算管理的新规定会促使高等学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编制更加合理的财务预算,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控制和管理。

新《财务》要求预算编制要将“结转与结余”的因素考虑进去,即考虑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安排,即在安排当年的支出时,除了要考虑当年能够实现的收入以外,还需要考虑以前年度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做到每项支出有来源,预算编制详细完整。考虑到新《会计》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来反映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结转和结余管理以及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办法将大大提高学校资金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新《财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定额和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的因素,结合事业特点、发展目标和计划、学校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需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后才能上报,高校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预算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强调了预算的严肃性和集体决策性。这些促使高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编制更加积极稳妥的收入预算以及统筹全局、重点突出的支出预算。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的现象,财务决算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决算报表的编制和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核阶段,忽略了通过决算来查找管理及核算中的问题这一重要环节。新《财务》预算管理另一个亮点是引入了决算报告编制准则、申报审批程序和决算编报要求,这使预算体系更加完整。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通过决算分析可以对预算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预算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通过事后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收入管理方面分类更加细致

高校的收入在社会中是很受关注的,收入是指高等学校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而它的来源是多渠道和多形式的。新高校会计制度科目按资金来源的性质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对旧制度中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进行整合,使高校的收入去向更加清楚明了,与此同时又调整了一些科目的核算范围。按收入的来源新旧《财务》都是将收入分六大类:

1、财政补助收入

2、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新《财务》将事业收入划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名称更加科学、准确,在对事业收入的规定中,将原规定修改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教育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教育事业收入。”

新《制度》明确了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的范围,将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科研拨款归入“科研事业收入”,丰富了科研事业收入的核算范围。“其他收入”的范围有所增加,将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除科研经费拨款之外的拨款和从同级非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列入其他收入,按照资金用途,专款专用。特别的,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科研拨款。”

3、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高等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高校的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用自身组织的收入或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统筹)拨给高校的非财政性资金,是上级单位用于调剂附属单位资金收支余缺的机动财力。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高等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附属单位返还学校在事业支出中为其垫付的水电费、福利费等各种费用,应当冲减相应的支出,且不能作为上缴收入处理。附属单位返还学校在事业支出中为其垫付的工资及津补贴,应作为学校事业基金被收回。

5、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但是高等学校从学校投资的全资或控股企业获取属于对外投资收益性质的收入,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食堂及招待所等后勤服务净收入、非同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不含科研拨款)、资产盘盈利得、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6、收入上缴的规定

新《财务》增加了对应上缴资金的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三、支出管理方面支出核算更加严格

支出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高校发生的所有支出(基建支出),支出具有非补偿性。新《财务》主要明确了支出的概念、内容、分类、支出纳入预算、支出标准、票据管理等内容,新《财务》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支出要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在新《会计》中支出类科目的最大变化就是按照资金来源和资金支出性质进行核算,能够合理归集教学活动支出、科研活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对合理计算办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事业支出

新《财务》在事业支出方面最突出的变化是简化了事业支出的分类。事业支出,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新《财务》进行了简化处理,将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规定了各自的开支范围。基本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这种划分将资金使用分成“保运转日常资金”和“为发展专门资金”两部分,较好地保证学校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完成;更是体现了部门预算对资金管理的要求,基本支出可以按预算定额加以细化管理,项目支出可以按项目库实行动态监控和滚动管理,也能够满足日常核算的需要。

2、经营支出

在经营支出方面,新《财务》主要是修订了经营支出的属性。经营支出,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与事业支出划清了界限,经营支出必须与经营收入配比。随着高等学校“大收大支、收支统管”财务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所有的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

3、上缴上级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是新《财务》新增加的一项支出分类,即高等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对这一支出的理解,重点要把握“支出的依据是规定”和“支付的对象是上级单位”这两个要点。高等学校应缴财政专户的资金,并不是一种“上缴上级支出”,因为资金上缴后还是能够回流到学校的,它不是一项“支出”。在未上缴时是一种暂时的流动负债,上缴财政并返还后学校按规定将其确认为事业收入。

4、其他支出

新《财务》同时增加了一个“其他支出”的支出分类,从高等学校的实际支出内容以及核算的实际情况看,原《财务》规定的四大类支出无法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所有支出,明确列支渠道的部分支出,在实际核算中的处理也多种多样。为正确反映这方面的支出,满足高等学校支出管理的实际需要,这次《制度》修订增设了“其他支出”。比如:捐赠支出、贷款利息支出等调整到此类支出。

5、专项资金

新《财务》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第27条),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经费、挖潜改造基金、科研三项费用、基本建设支出等,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6、票据管理

新《财务》增加了“票据管理”的要求。新制度要求高校加强支出管理,不得虚列虚报;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支出绩效评价概念的引入,一方面迎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也有助于高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避免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好地落实学校经济责任制。高等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高等学校的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新《财务》在收支管理中都提到了加强票据管理,票据是反映经济活动详细信息的原始凭证。使用合法票据,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加强票据管理,可以保证所有收入应收尽收,防范小金库的形成,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可以避免财政性资金被非法套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转和结余管理方面将财政与非财政进行区别管理

新《财务》明确区分了结转与结余资金的概念,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的含义是当年预算目标已实现,或者因故停止执行,本年剩余的资金。原《财务》中,在总体上我们称为结余,但是对于其中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并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转下一年度需要继续使用的资金通常都成为专项资金的结存。实践证明这种区分是科学必要的。对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学校不能自主决定如何使用和分配,需要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也不能进行分配;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高等学校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只有这部分资金高校可以根据国家政策自主进行分配管理。此项修订最大的亮点是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实行分类管理,为此,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省直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鄂政办发2014年17号文件。) 高校应正确应对这种分类,全盘考虑对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和统计,并与单位会计账表相关数字核对一致。注意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要与年度预算的编制相结合,增强结转和结余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减少预算中的调整,及时与预算部门进行对接,找出资金结余和结转的原因,商议解决措施,督促其整改落实,提高单位预算资金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年终钱有剩余导致突击花钱现象。

五、专用基金管理方面对其使用原则与用途的规定更加严格

新《财务》剔除了“修购基金”,将其归入事业基金,同时将旧《财务》“学生奖贷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两项明细科目合并为“学生奖助基金”。新《财务》修订了专用基金的管理原则和使用用途,专用基金的管理要求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1、职工福利基金

2、学生奖助学金

学生奖助学金即按照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的资金。学生奖助基金提取额=事业收入×提取比例按比例提取资助经费。按事业收入的5%足额提取资助经费。

3、其他基金

其他基金指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六、新增成本费用管理项目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科学、精细

新《财务》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项目,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指标依据。新《财务》基于权责发生制而首次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与绩效考评机制引入到高校财务管理中来,实现“加强经济核算”的财务管理任务,对高校来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校一方面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又向学生收取了高额的学费,究竟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到底有多少,这些钱是不是真正用到了学生的培养上?新《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归集当期收支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路分配、归集和计算高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配比,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从而完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挖掘成本节约因素,调整成本结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对于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也要求按照项目细化管理,单独核算,进行绩效考评。总之,新《财务》对成本费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框架及制度规定

新《财务》强调高校应按照其用途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按照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进行明细核算;加强并细化高校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核算,而且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费用核对机制及分析报告制度,这一内容的增加有助于促进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合理发展专业,突出重点优势和加强内涵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高等学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第五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科研活动成本的核算应当细化到科研项目(第六十二条)。实行成本核算将会对高校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作为教学科研部门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进行科学研究,但是教学科研的支出与收益往往却是不对称的。应充分研究高校教育科研成本管理方法,对教学科研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使高校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制度》虽引入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但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办学不注重经济效应,更多的考虑社会效应,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性质没变,所以高校不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因过度追求效益而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成本等指标的核算应建立在高质量的培养水平上,对科研经费要在分项目单独核算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项目间的协调合作、资源调配,避免重复研究、重复购置,同时确保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逐步建立一套高校特色的成本核算体系。

七、结语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西餐服务心得(通用15篇) 党课林业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