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的“速7”在哪里?

中国的“速7”在哪里?

小编:

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一天四亿,五天十亿。

这样的观影市场配上这部电影名字结尾处的“7”,人们感受到这部进口大片的火爆之余,也不乏一丝嘲讽。反观本土电影,拍成系列的本就很少,而能撑到第七部又依然如此火爆的,恐怕只出现在各个片方的梦里。

除了《速度与激情》,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变形金刚》、《星球大战》、《蝙蝠侠》、《蜘蛛侠》、《超人》……这些票房一路彪红,高歌猛进的好莱坞系列电影。其电影生命线之长,让国内电影难望其项背。

那么,国外系列电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们不妨从中找寻中国缺少“速7”的原因。

《超人》与一个时代

海外系列电影的成功之处,其重要的一点在于影片能够立足于时代与文化。 截至发稿日,“速7”票房已破20亿,创下内地影史纪录 星战三部曲衍生品收入45亿美元,是票房的2.5倍

《速度与激情》的生命线很长,但相较于其它拥有更长生命线的影片,无疑小巫见大巫了。我们不妨通过几部生命线更长的电影去窥国外系列电影成功之一斑,比如《超人》系列。

超人是顺应美国时代文化而生的,其最初来自于1936年6月的一本漫画。

无论是当时美国刚刚经历的经济大萧条,还是美国人民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治安问题,都导致人们需要一个超级英雄来保护美国民众。政府也藉此大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从而让美国民众都能对英雄产生向往,并有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

这就是超人的诞生,顺应了美国大时代背景。自此,超人成为了所有美国民众心目中必不可少的超级英雄。

超人第一次登上银幕是在1948年,但其电影成为一个系列并热卖,要追溯到1978年―1987年由华纳兄弟出品的4部《超人》系列电影。

1978年的美国相对平静,人们再次回归安逸;美国虽依然有无数超人的受众,但其对超人的印象也趋于淡化。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前一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大放异彩,点燃了科幻类影片观众的观影欲望,同时同类影片又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超人》系列电影成功异军突起。

这部影片成功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危机感,同时也唤起了人们脑海中沉睡的记忆,瞬间共鸣了所有美国民众。这四部影片后,华纳兄弟又在21世纪出品了《超人归来》、《超人:钢铁之躯》,两部影片亦均叫好又叫座。

前后6部影片,其时间跨度横跨两个世纪,这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不能比拟的。其成功,就在于这一系列电影诞生时是扣住了时代的脉搏,顺应了文化背景的,才致使这部影片能真正从内心抓住观众。

国内影片大多立足于题材竞争,市场竞争,这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来自于市场和题材是千变万化的,它不能保证影片长期立足于某一个时代,或者某一种大背景下。

当然国内市场也并不是没有特例,比如港产《古惑仔》系列。该系列电影每一部都获得了不小的反响,虽然在内容上有值得探讨的余地,但就其立足于文化方能获得成功这一点上,它可谓是窥得门径的。

顺应了当时港澳台未回归时社会中横生的乱象,以及人们对回归后“黑社会”问题解决方法的发问,王晶的《古惑仔》系列电影成功上位。无论是对黑社会反面内容的描写,亦或是古惑仔们对生活的反思,以及黑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该系列影片都一一涉及,从而引起了当时深受“黑社会”问题困扰的港澳台民众,乃至内地民众的反响。古惑仔系列电影整整十一部,每一部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可,票房更高歌猛进,同时它还是年轻人乃至社会批评家以及时事评论家的爱物。时至今日,我们还依然能看到以古惑仔为话题,以其中人物为原形的电影上市。

小丑、猫女“活”起来

除了顺应时代背景,每一部《超人》叫好又叫座的原因,还在于其影视改编不会脱离原作。

就职于《星球日报》,脱掉衬衫进入电话亭变成超人,亦或是变成负面超人,这些电影中的场景或细节都在坚持忠于原著。相对于后行的电影,人们显然更熟悉漫画中的场景,也更乐于看到原著上那些只能通过自己脑补才能实现的场景,真的“活”起来。那么《超人》的忠于原著,就自然变成了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妨再看看另一个掀起观影狂潮的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系列。

尽管一共八部,三个系列,由不同导演操刀,但是蝙蝠侠、蝙蝠车、蝙蝠衣、管家阿尔弗雷德、小丑、双面人、急冻人、企鹅、猫女、罗宾……所有在电影中的元素,均可以在原著中找到。

在2008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上映后,《华盛顿邮报》曾引用了一个观众的点评,这位观众如是说:“在我小时我常看蝙蝠侠,小丑就像个可怕的恶魔。这部影片太了不起了,它还原了我放在阁楼上的那本《蝙蝠侠》,而且它让我和小丑面对面。还有我敢保证,它百分之百是超越了漫画中的小丑的,他是如此癫狂又可怕。上帝啊,我的毛孔都要炸开了,太神奇了。” 可见观众对终于原著是多么执着,而本片对“小丑”这一人物的深入刻画与深度发挥,又让人们在忠于原著的同时,又能有所收获。

天马行空赢在内容; 忠于原著保留传承才能获得忠实的追随者,这是国内电影不具备的。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系列作品,虽然立足于原著,但也仅停留在人物元素摘取上,其故事内容,却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例如甄子丹主演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其内容较原著早已相去十万八千里。牛魔王为妻儿反出天庭、孙悟空多了个“青梅竹马”、二郎神成了“魔族”内奸……诸如此类的内容,在这部影片中一一呈现。这还是我们儿时的西游记吗?人们已经找不到大闹天宫的影子了,更像是将各种热门元素粘在一起的粘合物。

叫座不叫好,试问这样的片子在第二部上映时能获得怎样的收益?

豪车植入、玩偶衍生的背后

说到产业链的配合,我们就真的不得不提一下《速度与激情》和《星球大战》这两个系列影片了。

《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爆红,除了,顺应了当下人们“快速点燃激情”的文化需求之外,其涉及到的产业链也是成功的法门。在商业运作层面,影片涉及的车辆、特技、科技产品,均拥有庞大的商务团队支持,来保证这些“昂贵的元素”得以顺利进入影片。在这其中,如何得到这些品牌的赞助,又如何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在影片中进行曝光等,所涉及“电影整合营销”需要背后的商业团队付出极大心血。这样的商务运作,保证了《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能够用“名车”、“豪车”、“限量车”,乃至“概念车”进行拍摄。作为赛车题材的电影,“车”这一核心元素得到了有力保障,那么其收效自然可观。

同理,在电影热卖后,速7所涉及的车辆、产品乃至饰品都得到了极大的销售助力。仅以速7中范迪塞尔的同款十字架项链为例,同款销量就上升了不止74.1个百分点。

反观中国市场,大多片方会采用“普通销售人员”去进行电影的整合营销。其工作方式更贴近于广撒网多捞鱼的形式,即将手中的招商资源统一发给客户,在得到回复后无论客户是否真的贴合影片,都会进行植入,这就难以保障影片质量。且生硬的植入在影片播出后,反而会受到观众的反感。

当然,我们在此并不是要说明普通销售人员的不专业性,其在各自销售领域的能力是值得认可的,但涉及到电影,就真的不是一个普通销售能够承受的。包括如何归拢电影核心营销元素,如何使商务营销反哺影片内容,如何获得非单纯资金的“优化赞助”(就比如速度与激情中的赞助更多是实物赞助,而非资金赞助),这都是需要专业人士去运作的,我们的影片显然欠缺了。

再来就要谈谈《星球大战》这一系列的电影了。

不算即将在今年上映的星战系列新作,星球大战系列一共有7部。仅仅是自1977―1983年间上映的最为经典的星球大战三部曲,都有18亿美元的票房作为支撑。但是这足以使其经久不衰,爆红半个世纪吗?当然不。

仅星球大战三部曲的衍生品收入是多少呢?是票房的2.5倍,45亿美元,这还不涉及到其它四部星球大战的衍生品收入。在星球大战上映期间,其衍生品的爆红无疑延续了该电影的生命线,并且反哺甚至远远超出了票房收入。这些衍生品不仅帮助这一系列影片提升了收益,还为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培养了无数新的受众。

那么既然衍生品如此之重要,为什么我们却很少看到国内电影的衍生品热卖呢?

首先是在衍生品的市场上,我们缺失了。

中国观众对电影衍生品的接受程度,是远远低于海外市场的。当然,这是要归根于中国电影市场开放较晚这一原因上的。由于在观影文化上产生了差别,而我们的电影和国外电影在质量和运作方式上又有前文提到的诸多不同,那么自然就造成了我们的观众不认可衍生品,甚至不去购买衍生品。

其次是在生产流程上,我们偷懒了。

衍生品的生产是要贴合电影本身的。在制作之初,片方就应该对电影的内容、所涉元素、故事思路等方面进行考量。之后再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影片内容,衍生出一系列产品,并融入产品创意。

国内的衍生品由于市场小,而且没有太好的售卖平台,且无专业团队。就导致大多数衍生品没创意,更无设计,直接找市面上存在的产品贴牌销售,其效益自然极为一般。此外,有的影片也根本不会生产衍生品,只是用钥匙扣等小挂件贴牌代替。这样的产品想通过它反哺影片本身,虽不是没有可能,也确实难于登天。

由此可见,海外那些票房一路爆红的系列电影诞生在国内,不是全无可能。只是在这场文化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还需潜心研究文化本身,将追名逐利看淡一些,悉心配齐人马,养足精神,找准切入点,完善产业链,方能有惊人之举,传世之作。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外汇改革试水海淀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社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三篇) 2023年机械设计专业讲座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通用11篇)